文 章

刘亚忠:新媒体新技术以燎原之势,倒逼出版社做出调整和改变

作者:刘瑞丽   2023年06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疫情过后的出版市场规模缩小,出版营销更多元、复杂,出版面临更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出版社要正视传统市场渠道萎缩,新兴媒体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倒逼出版社做出调整和改变。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刘亚忠表示,“出版机构应营造一种孕育远见、创造和责任的环境”。过去72年来,福建人民出版社从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到有余力整理地方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新中国的福建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前,百道网专访刘亚忠,请他介绍该社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以及他对出版机构的责任和变革。

刘亚忠

采访一开始,刘亚忠就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出版社的人才建设和出版环境打造定下了基调。近年来,福建人民出版社大胆培养、使用年轻的干部,改变以往过度看重资历的做法,更加注重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用,让年轻的业务骨干不断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乃至社领导层,让人才队伍老中青梯队建设更趋合理,还特别鼓励年轻编辑积极参与选题的策划和实施过程,提倡他们深度参与项目。

经过几十年的培育,福建人民出版社逐渐聚拢了一支由国内权威研究机构智库专家和一流高校顶尖学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保证了选题的高质量和资源的丰富度,持续在主题出版、文史出版领域“开花结果”。近年来,该社通过申报立项一大批国家项目的带动,着力培养了一支兼具理论素养、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出版团队,他们拥有良好学术素养和职业敏感度,能够敏锐地抓住学界关注的热点和学术前沿策划选题,在出版的全流程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育出版领域,该社聚焦教育理论与实践,聚拢了一批知名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作者团队,成功打造“顶尖教辅”丛书等教育出版品牌。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下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作为福建地区起步较早、具备古籍整理出版条件的综合性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近三十年来累计出版数百种古籍及相关的文史类图书,均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社会效益显著。该社自2015年组建《八闽文库》编辑部,逐年引进人才,编辑队伍不断壮大,古籍编辑力量逐步加强,目前已经具备高质量承担大型古籍整理项目的能力和水平。福建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为了保证《八闽文库》主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时间,多年来坚持对古籍编辑室不设置经济效益指标,鼓励古籍编辑全程深度参与项目,实施人才培养“传帮带”。如今,古籍整理出版也已经成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重要图书出版板块和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福建民间契约文书(共11卷,50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郑振满 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刘亚忠透露,202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主要有三大任务,首先,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下,结合出版社出版范围和专业优势,进一步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出版质量,强化出版品牌;第二,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全力打造主题、文史、教育产品线;第三,积极探索融合出版发展路径,加快出版转型。值得一提的是,福建人民出版社立足传统出版,一直不断探索融合出版新路径。2022年,该社已经携手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打造出版融合项目“中国闽菜”全媒体出版工程,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以及出版融合发展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百道网:2021年底,在福建人民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您提出,出版机构应营造一种孕育远见、创造和责任的环境。在过去的一年多,乃至更远一些的时间里,福建人民社是如何打造这样的环境的?

刘亚忠: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已经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学科界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版人自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如何应对,我觉得出版社在人才培养、选题创新能力、融合出版等方面都需要重点用力,不断探索,营造更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出版如何顺应新技术时代的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保障。福建人民出版社是传统的老社,面临着出版业普遍存在的领导层老化问题,甚至更加突出。近年来我们大胆培养、使用年轻的干部,改变以往过度看重资历的做法,更加注重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用,许多年轻的业务骨干不断充实到中层管理岗位乃至社领导层。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我们陆续补充了一批编辑业务人员,基本上是“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科背景更加多元,高学历占比逐年提高,人才队伍老中青梯队建设更趋合理。同时,我们还特别鼓励年轻编辑积极参与选题的策划和实施过程,提倡深度参与项目,把新员工培训融入实际的项目工作中,以“传帮带”的方式常态化进行,强化编辑策划组稿、文案写作、稿件审读加工、新媒体运用、宣传推广等综合能力在实践中的实际提升,努力为年轻编辑创造独当一面干事创业的平台和环境。

出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选题的创新能力是出版社始终保持活力的重要前提。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我们社形成了主题出版、文史出版、教育出版三大优势板块。我们始终牢记出版使命,自觉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找准选题策划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服务大局的出版能力和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之作;守正创新,拓展教育出版新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近年来,我社立足传统出版,同时不断探索融合出版新路径。2022年,我社携手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打造的出版融合项目“中国闽菜”全媒体出版工程一期视频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首播,并在海内外全网投放,全网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微博话题总量达到2500多万,抖音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500万次,入选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点击量超过35万,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以及出版融合发展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支持。近期,我社正在着手建设“闽台民间族谱数字博物馆”、“闽南话在线词典云平台”、“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历史文献数据库” 、“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等融合出版的数字平台,以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融入新媒体转型发展的时代。

百道网:福建人民出版社在过去72年间,从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到有余力整理地方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社又是如何做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改革创新?

刘亚忠: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思想重要阵地,我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提前部署,储备重大选题。在创新策划思路、深挖选题价值、建立作者队伍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效。注重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出版一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的主题读物,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图书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努力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在管理机制上,我们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完善的制度保障社会效益优先。激励编辑在选题策划环节就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意识,用制度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经营业绩考核的激励作用,促进出版社健康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打响品牌。

百道网:主题出版、文史出版、教育出版是贵社最主要的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的品种数和销售的占比情况是怎样的?从这三大板块出发,福建人民社在拓展出版领域、打造出版特色、加强出版创新上又做了哪些工作?

刘亚忠:我社主题出版、文史出版、教育出版三足鼎立,三个板块在品种数量和销售数量方面虽有一定差异,但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是相向并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我社历来都把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作为使命担当和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坚守党的出版阵地,肩负起服务大局的光荣使命,这既是全社上下的共识,也是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地和实践地,在主题出版方面,不断地挖掘和出版这方面的选题,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部个人专著《摆脱贫困》,迄今已出版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西里尔蒙古文版等多个语种的版本,累计发行200多万册。2022年6月我社出版发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该书作为“足迹”系列之一,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此外,我社与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取得的宝贵经验——“闽宁经验”为创作主题,全景式展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出版后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2021“中国好书”荣誉称号。

出版资源首先是内容资源,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术科研过得硬的作者队伍,就能从源头上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和深度。福建人民出版社的作者队伍建设得益于几代出版人的默默耕耘和传承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培育,我们逐渐聚拢了一支由国内权威研究机构智库专家和一流高校顶尖学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保证了内容的高质量和资源的丰富度,我们之所以能持续在主题出版、文史出版、教育出版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完全离不开这支作者队伍强有力的支持。

文以化人,史以鉴今。文史出版是我社始终保持的出版传统和出版优势,文史类的学术专著和文献整理以及闽台区域文化,是我社一贯坚持的出版特色,也是我社在出版界、学术界的影响力以及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方面的特色。多年来,我社着力培养了一支兼具理论素养、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出版团队。团队成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半数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不乏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重点高校的学子,形成较为多元的专业学科背景,涵盖社科、文史类等多个学科,三分之一以上拥有高级职称。他们大多拥有良好学术素养和职业敏感度,能敏锐地抓住学界关注的热点和学术前沿策划选题,帮助作者解决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在出版的全流程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才培养是我社三个板块图书几十年持续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根本保障。

教育出版是我社基础板块,涵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图书品种,多年来在教材研发、教辅发行推广、教师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了一大批导向正确、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需求、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类出版物,积极探索教育出版新形态,为芸芸学子启迪心智,为立德树人加持赋能。我社聚焦教育理论与实践,聚拢了一批知名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作者团队,一批具有学术高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读物不断再版重印;打造教育出版品牌,“顶尖教辅”丛书等品牌图书多年来在省内外获得较大反响,在福建省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口碑;不断创新实践,积极探索传统教育出版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新模式,构建全新价值服务体系。

百道网:地方人民社近年来纷纷开始打造自己的子品牌、拓展人文出版范围。福建人民出版社很早就开始做文史学术类出版和地方古籍整理,近年有哪些重点产品?对于《八闽文库》的出版,贵社投入最多的精力的是什么,给予了哪些支持?做古籍整理对贵社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刘亚忠:70多年来,我社出版许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精品,《中国移民史》《中国农学史》《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等多部思想性、原创性、创新性俱佳的史学论著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诸多荣誉;我社秉持文化传承理念,长期致力于珍稀古籍、古文字、福建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深耕二十多年的冷门绝学——古文字图书如《战国文字编》《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我社陆续出版了《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朱熹文集编年评注(16册)》《林纾集》《中国经史关系通史》《台湾通史》《福建民间契约文书(11卷50册)》 《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玉石文字汇纂》 等重点出版物,均为入选“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珍稀典籍汇编》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台湾通史》获得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是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组织实施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十四个五年规划项目,对福建省历代文献典籍首次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全面调查、整理、出版。我社承担其中80%以上的编辑出版任务,自2020年起,陆续出版“文献集成”之《福建文献集成(初编)》200册,“专题汇编”之《福建民间契约文书》50册,“要籍选刊”之《榕坛问业》《闽诗录》等,展现了我社实施大型文献出版项目的实力。

古籍出版是高门槛的出版门类之一,对编辑的要求甚高,我社自2015年组建《八闽文库》编辑部,逐年引进人才,编辑队伍不断壮大,古籍编辑力量逐步加强,目前已经具备高质量承担大型古籍整理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整理出版优质古籍图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福建地区起步较早、具备古籍整理出版条件的综合性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近三十年来累计出版数百种古籍及相关的文史类图书。其中,《八闽文献丛刊》、《弘一大师全集》、《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榕村全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珍稀典籍汇编》、《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朱熹文集编年评注》、《战国文字编》等,均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社会效益显著。古籍整理出版已经成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重要图书出版板块和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百道网:三年疫情过去了,您认为当前出版市场有哪些变化和特点?出版社的管理方式和发行、营销机制,需要作出哪些对应的调整和改变?

刘亚忠:三年疫情过后,出版市场规模缩小,出版营销更多元、复杂,出版面临更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出版社要正视传统市场渠道萎缩,新兴媒体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倒逼出版社做出调整和改变。包括整合资源形成轻量化、单体化和深度数字技术附加值的产品集群;以成熟的抖音直播带货为切入点,推进新媒体矩阵建设;推进围绕图书版权运作的关联业务落地等。

百道网:福建人民出版社2023年的出版规划是怎样的?

刘亚忠:首先,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下,结合我社出版范围和专业优势,进一步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出版质量,强化出版品牌。第二,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全力打造主题、文史、教育产品线,力争在核心产品的拓展以及在畅销书、常销书方面有新作为。第三,积极探索融合出版发展路径,加快出版转型。立足自身出版优势,以实现内容专业化为核心竞争力,以投资重点项目为载体和驱动,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平台的优势互补、良性转换。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