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22年出版业依然受困于疫情的影响,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发挥主题内容优势、深挖地方文化特色,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集团年营收增长7.14%,利润增长8.41%,整体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过去一年,在发挥主题出版的地域优势和海峡两岸出版桥头堡作用的同时,集团还积极拓展融合出版领域,在人才培养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少亮点。百道网专访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兼总编辑林彬,请她介绍近两年集团的业务拓展、重大选题和项目的推进情况。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兼总编辑林彬
百道网: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孕育地和实践地,这一优势对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年度重大选题规划而言,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地方?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主题出版上有着怎样的精心准备?
林彬: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十七年半,给福建留下了相当宝贵的精神财富,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孕育地和实践地,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宣传基地。
1992年7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同志的《摆脱贫困》一书,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该书收录了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我们在2014年重印了《摆脱贫困》,不仅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还被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西里尔蒙古文四个语种,在100多个国家广为传播。
2022年6月,由中央宣传部统筹指导,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四省(市)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图书出版发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负责出版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从2017年起启动,精心打造,出版后受到了读者欢迎,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去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晋江经验”20周年。“晋江经验”是习近平同志对2002年前晋江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在“晋江经验”的指导下,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2022年7月,我们推出《晋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县域探索》一书,在学界引起比较大的反响。《晋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县域探索》是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地梳理“晋江经验”的图书,并且时间线长。“晋江经验”本质上就是现代化的经验,这本书侧重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县域探索这个切口梳理“晋江经验”,我觉得特别有价值。
我们现在正在和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合作,请他执笔写作《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道》一书,这也是一部值得期待的重要著作。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将会不断推出新的出版物,不断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新成果。
百道网: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其特殊的对台地缘优势,你们是如何发挥这种优势,打造集团的内容特色的?从内容建设的角度看,您认为集团还有哪些可以拓展的空间?
林彬:福建在对台交流上具有“五缘”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因此“对台”出版自然成为集团的特色之一。多年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发挥作为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创作、出版活动的纽带和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新路,精心遴选具有鲜明海峡特色和时代活力的文化专题,组织更多台湾民众便于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2021年,我们推出的《台湾通史》(六卷本)是由两岸学者通力合作、共同撰著的全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代发展的通史性著作,提供了许多新史料和文献,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涵盖内容最全、篇幅最大的一部台湾通史。这本书在今年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它阐释了有关台湾的正确历史观,把台湾历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台湾史研究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台湾通史》在广泛吸收海峡两岸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客观地对诸多前人未曾研究或研究尚未深入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史实上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当前促进两岸关系和两岸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套书也是对“去中国化”的有力回击。
台湾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隶属于福建省。马祖还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金门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大多数的台湾人是从福建移民过去的,他们讲的方言就是我们的闽南方言。我们在对闽南方言梳理上也非常注重闽台的源流关系。在2006年推出的《闽南方言大词典》里,就专章论述《台湾闽南方言概述》,对台湾闽南方言的分布、音系、词语特点进行具体阐述,台湾闽南方言实际上是从厦门腔、泉州腔、漳州腔衍化而来的。
两岸文化关系渊源流长,是割不断的。我们还做过一套《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从这些族谱中可以看到清晰的人口迁徙的脉络,闽南人迁入台湾繁衍生息,使得他们的姓氏支派不断壮大,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通过这些出版物,从不同角度说明,闽台关系千丝万缕,都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做内容的角度,我们在推动两岸“一家亲”上还大有可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拥有海峡儿童阅读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快乐读书会、“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金门书展等交流平台,在台湾落地出版发行《海峡画报》。我们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轨并进的对台版权策略,其中台湾童书板块出版500多种,形成了海峡特色的少儿图书板块。在2023年,我们除了继续推进原有活动、项目、平台建设外,还想做一件事,举办两岸媒体看福建采风活动,集合两岸媒体人、摄影家,尤其是台湾媒体人、摄影家亲身感受闽台融合实效以及闽台文化的深厚渊源。
百道网:福建文化资源富有特色,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是如何进一步讲好福建故事的?今年你们还会有什么继续挖掘相关选题的规划?
林彬:福建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山水阻隔让福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保护得更为完整多样。福建历史悠久,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非常重视对福建文化进行挖掘。
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指导的《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整体分为1650册纸质图书,包括“文献集成”800册、“要籍选刊”350册、“专题汇编”500册,以及集成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的数字产品两部分,是对福建文献典籍和历史文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呈现。《八闽文库》聚焦近代以来新发现的史料,突出了福建区域文化的特色,体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则。
目前,我们已经出版了第一辑《福建文献集成》200册,其中75%的内容都是第一次刊印,不但有精美的刻本,还有很多稿抄本;最新出版的《福建民间契约文书》50册则全部是首次刊印,具有非常高的文献价值。通过这套书,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唐宋以来,特别是从宋代开始文化中心南移,福建文化出现高光时期的发展脉络。
我们还进行选刊,把福建代表性的作家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深度整理,汇入“要籍选刊”。“专题汇编”这个版块则更加凸显福建的地域文化特色,也代表了我们现代学术视野的拓展。我觉得今天的学术视野,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的,不能只向上看精英文化,看了“阁楼”后也要向下看看“地窖”,才是完整的。《八闽文库》是我们的十年规划,我们会持续做下去,目标是把它做好,成为一个地方文献整理的标志性工程,成为一份事业。
我们曾经出版过一套叫“福建戏剧丛书”,获得了国家大奖。福建作为戏剧大省,也保存了很好的古代戏剧的样板,是古代戏剧的“活化石”。
福建文化非常独特,特别是海洋性、开放性是福建文化的鲜明特色,很值得去开发。在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讲到泉州的时候,记载着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甚至超越当时的亚历山大港,跻身世界名港地位。2009年我们出版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个美国传教士的晚清福州见闻录》一书中,当时福州是全国最大的红茶出口口岸,对外交流非常多,作者将福州视为是一个“跟广州一样的第一等大城市”。
福建的闽派翻译也非常有影响力,比如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等著作,林纾翻译了《茶花女》等20多种译作。陈季同等人也是第一批走出去的福建人,翻译了《拿破仑法典》和雨果、莫里哀的作品,并第一个把《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辜鸿铭、冰心、郑振铎、林语堂等也是闽籍翻译家。宋之后,福建在中国文化地理版图里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些都可以从大量文献中得到验证。
未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计划充分挖掘在地特色文化,做更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项目。福建这几年重点打造“福文化”,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出版了一批相关图书,包括今年的《闽人智慧:你未必知道的福建》,还计划出一批深度挖掘“福文化”的品种。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推出了《福建古驿道》,现在正在做《福建古卫所》等系列图书。在讲好福建故事这一块,我们出版了《林占熺与中国菌草》《奔跑的中国草》,弘扬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林占熺的精神;还出版了《小巷总理——林丹的故事》,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的事迹。
百道网:刚过去的三年疫情,去年是尤为艰难的一年,但是2022年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年营收增长7.14%,利润增长8.41%,整体呈现较高的增长的态势。集团层面做了哪些工作推动了这些成绩的取得?
林彬: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纸质图书产品线的规划与打造,对长销书、畅销书集群的重视,优化自身的产品线。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有爆品出现,但这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做得比较好的产品,比如《拇指班长》发行了500多万册,《我的妈妈是精灵》也是走市场的图书当中销售比较亮眼的。2022年我们出版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奖书系》影响也不错,今年还会持续再出几十种。此外,曹文轩、高洪波、黑鹤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也会不断推出。我们还有几十年长销不衰的畅销书《中国古代史》《中草药彩色图谱》等等,正是这些长销书、畅销书构筑了出版永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在布局数字出版。集团旗下的福建创智联盟数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教育出版社一八一九科技有限公司这几年发展比较好,合并营收1亿多元。“创智联盟”之前年增速100%左右,去年虽受疫情影响增长也超过30%,列入福州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近年,集团通过对外合作,在虚拟现实、元宇宙、智慧教育、沉浸式文旅、区块链等方面携手共进,打造数字科技与教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范式,以文化新服务、新消费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出版文化新业态。
我们鼓励传统的出版社进行更多的融合发展探索与创新。出版应该是以内容为核心,多元驱动,复合发展。比如集团对“拇指班长”IP的全版权运营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就有些元宇宙产品落地。“拇指班长”除了纸书、音频、视频,还有东西小剧场、奶茶店、文创产品,还有很多线下活动,和福建广电集团的少儿频道合作,少儿频道直接更名为“拇指班长TV”,音频传播量超过2亿,等等。这些尝试都有助于未来出版的转型发展,通过探索使出版的价值最大化。
在集团层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战略布局,我们要有危机感,对专业出版我们推动其基于资源禀赋向知识服务拓展,对教育出版我们布局了面向教育市场的产品线,对大众出版我们着重推进IP孵化和全版权运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一直鼓励传统出版社进行更多的融合探索,使出版的价值多元化最大化。比如《中国鸟类图鉴》是在这一品类中做得最好的产品,图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它不但有纸质书,还有“识鸟家”微信小程序和APP,还有支撑其内容的中国生态数据库,我们正在推进植入中国生态数据库等内容的相关研学项目和课程开发等等。尽可能地积累优质数字内容是我们现在重要的工作。在数字服务领域,如果没有别人无法取代的资源优势,很难发展起来。当然数字产品做得好,并不等于产品就能实现很好的变现,我们现在正在通过实践去探索较好的商业盈利模式。
百道网:作为集团的总编辑,您对目前集团的内容业务流程如何评价?在引导、规划、管理、流程监控等重要环节,集团编辑委员会与出版社之间如何在管放之间更好地开展工作?
林彬:我们和很多集团一样,也有自己的集团编委会,已经成立了多年,有自己的运作规范。每年的选题要上报之前,都要经过编委会论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在选题导向上进行把关。如果有的选题存在问题不合适做,编委会会提出明确意见。
编委会办公室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负责日常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或需研究问题,就会通过召开编委会的专题会议,提醒大家要关注哪些问题,怎样做好选题做好内容。编委会也不单是选题、内容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够起到前瞻性作用,给大家提出比较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方向指引,对大家更有帮助。
集团在选题和内容建设上,对旗下的出版社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撑,扶持、奖励获奖作品、重点图书、畅销书常销书,以及产品线建设。例如《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去年被评为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和优秀作品奖,我们给予出版社较高奖励。
如果一本书的作者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出版三大奖,或者是畅销书作者,集团会按出版社支付稿费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作为扶持,来鼓励原创。对于专注于做市场类图书的出版社,集团对品牌特色产品线建设、畅销书的营销等方面也会给予支持。海峡出版社发行集团每年下发给出版社的扶持奖励资金约一两千万元。
百道网:您上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兼总编辑期间,集团公司在人才建设方面有哪些显著提升?您认为未来出版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林彬:出版需要专才,也需要杂家,需要复合型人才。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我在一家出版社展台参观,发现半壁江山是少儿读物,最醒目的就是直播间里有个姑娘表情生动、充满激情地在直播卖书,印象深刻。
优秀的营销人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出版社正在培养这样的人才。未来我们行业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出版社的融合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出版社的未来发展。
优秀的出版人才加入出版行业并留下来,是发展出版业的关键。如果没有爱书爱出版的人,没有愿意为书为出版奉献的人了,那这个行业是值得担忧的。如果没有人才,我们要去引进,也就是输血,之后还要混血,让这些人才真正融入我们这个团队,成为一个有机体。不能是“我是我,你是你”,而应该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人才队伍状况。
我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出版行业,那时候是出版的黄金时代,每做一本书都能够畅销,我做的第一套书就卖了30多万套。我们见证了出版辉煌的时代,当时我们真是抱着对纸书的热爱,你会从事这个行业首先是需要爱书的。你爱读书,你做好书自己本身会有一种内心的喜悦。
我们进入出版的时候,是怀有敬畏之心,觉得出版是一个非常令人尊重的行业。后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就面临着更多的更复杂的因素,你不可能仅坐在办公室编稿子,还要与更多的读者、渠道、市场等去打交道,要用更多的技术手段。这个变化确实是非常大,这是时代之变。
百道网:作为一名出版老兵,您如何看待当下是图书市场变化?
林彬:出版是一个长久的事业,一定是长线的。出版品牌不是靠一朝一夕打造出来的,也不可能靠一年两年打造出来的,它一定是要持续若干年,持之以恒的,甚至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它才能够真正成为品牌。这两年出版市场变化很大,对一家出版社来说,都不可能过度依赖某一个产品或单一产品线,一定要在做好优势品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拓展新业务。
出版行业本身就是创意行业,整个出版全流程它都在体现创意。从内容层面,我们要加强原创。集团这些年对优秀的原创作者、作品都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原创内容创作。在这个基础上,再从装帧设计形式、营销方式上做创新,使好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一本好书一定是形质兼美的,形质兼美的书会受到读者欢迎,哪怕是小众读者。
从读者层面来看,进一步推广全民阅读,提升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非常重要,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就喜欢阅读。现在都数字化了,我们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也一样,很难去要求所有的人都进行深度阅读。但是纸书阅读带来的独特魅力,是屏阅读无法替代的。所以又回到开始的问题,要让我们的大读者、小读者回归到阅读当中来,我们还需要优秀的出版人、出版物。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