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 2023年开年,ChatGPT的爆发,给了所有人惊喜和惊恐:是否有一天,AI会统治人类?从PGC、UGC到AIGC,对于出版业来说,担心的问题则聚焦在了“AI会如何改变内容和出版产业”。为此,百道网采访了《AIGC:智能创作时代》的作者之一杜雨,他回答了几个关于“AI创作会如何影响出版业”的问题。
今年2月份,中译出版社出版了《AIGC:智能创作时代》,向所有关注未来科技的从业者、创业者、投资人、政府部门科普AIGC的商业落地场景和行业应用案例。
在这本书中,作者同时表达了对AI创作时代到来的开放形态:“虽然存在这些担忧,但人类的创造物终究会帮助人类自身的发展,AIGC无疑是一种生产力的变革,将世界送入智能创作时代。在智能创作时代,创作者生产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代替创作中的重复环节,提升创作效率;将创意与创作相分离,内容创作者可以从人工智能的生成作品中找寻灵感与思路;综合海量预训练的数据和模型中引入的随机性,有利于拓展创新的边界,创作者可以生产出过去无法想出的杰出创意。”
即便如此,AIGC也并非完美无缺的,“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如何确定版权归属”“AIGC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生成具有风险性的内容或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现在人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学界与业界在尝试从各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但不管怎样,AIGC的迅猛发展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智能创作时代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在大数据学习的支撑下,AIGC的迭代速度也令人惊叹:从AIGC的迭代历程来看,1950年图灵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给出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一直到2017年世界上才出现了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在路上》。2017年世界上首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出版;2020年OpenAI推出GPT-3,拥有1750亿参数量,在文字翻译、问答与生成等方面拥有惊人表现;2021年OpenAl推出DALL·E,主要用于文本与图像交互生成内容;2022年底,ChatGPT上线,不到两个月全球活跃用户就轻松突破了一亿大关;2023年3月,OpenAI发布大型多模式模型GPT-4,可以接受图像和文本输入,输出文本,在各种专业和学术基准上表现出人类水平的性能,再次刷新了对AI的认知。
百道网:ChatGPT开年爆火,是否意味着AI创作将大举来袭,卷遍文化和科技互联网,还是像流星一样火一阵儿就消失了?
杜雨:这一次ChatGPT火爆的时间可能会比想象中长很多,它是一次对互联网内容生产力的变革,同时也会作为底层基建接入到各行各业中去加以应用,并不像之前AlphaGO火爆时针对的应用场景那么窄。
而对于基建类的技术突破,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广泛的商业应用是需要一定反应周期的,这不光是应用创业者的事情,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相应的配套政策也需要时间去跟进。目前现在这个时间点更像是当初IOS和安卓系统刚刚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纲要开启的时候,不太可能只像流星一样火一阵子就消失了。
百道网:2017年,微软旗下的AI小冰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后续还出了画集。现在的这个ChatGPT和小冰相比有哪些突破性的不一样的地方?
杜雨:最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在其通用性。小冰写诗更偏向专业性应用,只用于写诗,而ChatGPT除了写诗,还可以写小说、写剧本、写周报完成许多其他的事。当然,这里的“通用性”是在文本模态的前提下去谈的,绘画就是另一领域的事情了,小冰画集更应该对标的是现在一些AI绘画工具。
此外,ChatGPT在写诗方面还更加灵活,不像在小冰写诗程序上只能给定触发的意向,无法定向的去控制生成诗歌的一些特定的细节。而在ChatGPT中,可以运用语言描述进行诗歌细节需求上要求的描述,并且还能在生成后进一步提出需求,通过多轮对话写出更好的诗歌作品。
百道网:AI创作在新闻出版行业最可能的使用场景是哪些?就你的观察,目前已经有哪些领域在使用?
杜雨:AI创作在新闻行业最早的应用是一些格式相对固定、但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简讯报道,这个技术相对成熟,很早就在地震等灾害报道、或财经与体育等时效性较强的资讯报道中加以应用。
而对于出版行业,之前比较成熟的结构化应用技术有标题、摘要的结构化写作,对于编辑在编校书籍,增加一些概述性的标题、内容简介时可以有帮助。此外,这一波全新AIGC浪潮下兴起的AI绘画和ChatGPT都会给出版业带来新的可能性,例如书籍配图借助AI绘画工具实现,运用ChatGPT给编辑提供编校思路等等。
百道网:对出版业来说,AI创作可能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对当前出版业又会带来哪些危机和冲击?
杜雨:最显著的积极影响是作者的创作效率会提高,在创作灵感和文段写作方面都能给到作者很大的裨益,优质作者的创作效率高了,可以为出版行业带来许多优质的作品。同时,编辑的编校效率也借助AI工具提高之后,这些优质的作品也能更快的面世。
而伴随着AI降低创作门槛的同时,也可能浮现出不少低质量的创作投稿,出版业对于投稿类作品的筛选难度可能加大。此外,对于利用AI创作而产生的版权相关的问题,目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百道网:国外的期刊、出版机构对AI创作的署名权等表示不接受。其中主要的是版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杜雨:在许多国家现行的法律体系下,署名权的主体必须得是人或人组成的组织,如果给予AI创作的署名权在法务上可能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接受署名权的期刊大多是学术期刊,署名权不仅是一份权利,其背后还有对文章严谨性和学术规范的背书,而毫无疑问AI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如果AI生成了错误的学术内容,或实际借鉴了某篇重要文献但是未注明引用形成了学术不端,最终由谁承担责任呢?所以现在一些学术出版物会拒绝用ChatGPT创作的稿件,或者要求作者标明用ChatGPT创作的部分。
百道网: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出版协会成立了学术出版委员会,特意提到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推动AI智能时代学术出版的规范建立。你如何看待AI智能时代的学术出版乃至出版规范,出版业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杜雨:第一,投稿通道的建立与专门针对AI参与创作内容的编辑团队组建。随着AI创作工具的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可能运用AI进行创作。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将AI参与制作的文稿和完全由人类创作的文稿加以区分,并组建专门了解AI创作的编辑团队,对于AI参与创作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制定相关AI创作内容的出版规范。比如,是否要对AI参与创作部分进行披露、是否限定AI创作内容的百分比等等。
第三,书籍类目和发行渠道的改革。当前书籍分类下是否需要对AI创作内容增添新的类别,增添在哪一层级哪个位置,针对AI创作内容的发行渠道是否需要增添规定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百道网:AI创作更多的是通过智能学习最后实现类人的表达,但毕竟不是人类自身。你认为从类人到最终完成,还有那几个阶段要走?
杜雨:与其说是几个阶段,不如说是循环迭代的过程,影响AI创作的三个重要要素是算力、算法、数据。每一阶段可能某个单点出现突破,然后另外两者迅速跟进,最终不断迭代性能,最终无限接近于人类自身的状态。
百道网:科技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AI智能的成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按你的预期,AI留给出版业的时间还有多久?
杜雨:我认为出版业会一直存在,但是工作模式可能会有不同。
比如以前的出版业编辑可能更多的是编校作者内容上表述不通顺或者不符合出版规范的地方,未来出版业编辑可能重心会放在AI创作内容的合理性创作审查上。就像从纸质出版物到电子出版物的变革一样,出版社一直存在,但可能工作模式发生了一些调整和变化。而这里AI留给出版业的时间我更愿意理解为跟上新时代的时间,出版业不会被AI淘汰,但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出版机构可能会被淘汰。
百道网:从2022年的元宇宙到2023年的AI创作,出版业作为一个内容行业,可以在这场科技的盛宴中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布局掘金?
杜雨:促进科技知识的科普者,发掘前沿的科技话题与过去持续追踪相关领域的优质作者,为大众带来前沿科技内容的出版内容。这里的掘金不但是出版物销量上的“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惠及整个中国科技事业、中国年轻一代科技青年成长的“金”。
目前来看,AIGC在B端服务方面的变现模式反而更具有可行性。传统产业迫切需要AIGC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许多公司对于能够提升业务效率或显著降低业务成本的技术具备极高的付费意愿。而且,因为行业及业务逻辑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主流的AIGC模型都较为通用,如果能针对特定的业务需求研发产品,仍然存在很大的机会。找到一个可以落地的商业场景,并且锁定一个细分场景对AIGC进行训练,做出产品在特定领域的差异化,这是商业化落地的最好方式。
《AIGC:智能创作时代》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作者:杜雨 张孜铭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