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勤
2012年08月07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研究张爱玲的重量级著作《张爱玲:传奇·性别·系谱》日前在香港出版了。本书是2010年9月“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结集,囊括周英雄、陈芳明、陈子善、符立中、林幸谦、蔡登山、千野拓政等38位中外学者的专文,从多方面挖掘研究张爱玲的文学成就、生平轶事等。
该论文集于今年香港书展上首次推出,全书由宋以朗出资15万港币印刷,初版一千本,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台湾知名学者、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芳明的论文《我们的张爱玲》里提到:“张爱玲在台湾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她从来没住过台湾,没写过台湾,最热烈拥抱她的竟是台湾。”在陈芳明看来,张爱玲一生都在“孤岛”中写作,抗战时在上海的孤岛,1949年后是在香港的孤岛,后来住在曼哈顿的孤岛,而她成名的地方却又是在孤岛台湾。文章随后进一步阐述了张爱玲在台湾地区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张爱玲与台湾地区文学的关系。
据宋以朗介绍,张爱玲唯一一次访台是在1961年,经美国新闻处处长麦卡锡邀请到台湾一周。台湾之行,张爱玲见了张兰熙、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王祯和、戴天等人。宋以朗说:“陈芳明的观点是,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如果没有台湾,大家都不会记得张爱玲。他的理由是,一方面台湾给了她继续写作的机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由台湾皇冠出版社打理其出版版权,出版市场全是台湾输出,让张爱玲有大量稿费能继续生活。另外就是台湾给了她一个地位,自夏志清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确定张爱玲的地位后,台湾白先勇、王祯和、陈若曦甚至施叔青都受张的影响。这是历史事实,但对张爱玲属于台湾这观点我不赞成也不否认。”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收录陈子善的论文为其新作。陈子善针对张爱玲在1952至1954年在香港翻译《老人与海》一书,写了题为《范思平,还是张爱玲?———张爱玲译〈老人与海〉新探》的文章。张爱玲译《老人与海》已于今年4月在内地出版,被称为《老人与海“第一中译本”。
作者:陈晓勤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