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内参》,不加V著,文汇出版社2012年6月版,30.00元。
把微博誉为pH纸那样有效的测孕工具,多少有点言过其实。虽然微博在露底方面,确实让许多名流大V将自身掩饰多年的傻×属性尽情呈现,虽然在观点和道德上,“猛男妖女”们的性无能以及不孕不育毫无隐私可言。数年过去之后,教训血腥以及那些无师自通深谙微博游戏规则的人已然学会了自我保护,居然也可以像BBS和博客时代那样避免自己名誉的流产以及能够趁人不备于夜黑风高之际赶往荒郊野外将死胎掩埋。正所谓,适者生存。
如你所知,以上都是比喻。比喻有一点好处,它利于装点门面,将浅薄或高深混淆于这些芜杂的喻体之中,获致语焉不详、模棱两可、交付他人理解、文责概不负责的功效,诚如上述微博名流大V们的一贯风格。誉之为语言的保险套实不为过(仍然是比喻)。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轻视微博140个字数限制,刚开始,它可能确实让抒情分子和观点达人深刻体会到尿不尽的痛苦,现在则大不一样,微博俨然成为一种文体。一个东西一旦成为文体,修辞学也便紧跟着进入。除了比喻,排比句、警句、大师语录体和从相声艺术或欧亨利那儿找来的抖包袱方法等等,正形成微博的文体美学,从而受到各路粉丝的追捧和争相仿制。这固然也是山寨帝国的应有之义。只有少数好事者才会剥去这些修辞方式发现尿无力的真相,譬如不加V.
不加V是我见过最不爱修辞的女的,无论是专栏文章还是微博言行。就文章可读性、信息量、俭省方式和审美能力来看,不加V的专栏难得一见。她没有这个时代中国媒体上专栏作家们最司空见惯的那些毛病。诸如做作、炫耀、幽默或俏皮话、抖机灵或晒智商。就《男女内参》来看,试图找到不靠谱的敷衍之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较之于天花乱坠的修辞学和吹牛逼,童叟无欺的诚实劳动实乃当代堪称贵重的品质。“内参”可以理解为一种谦逊方式,不过在不加V那里我觉得也算名符其实,她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点自己的认识,绝非红男绿女们的情爱教导员,“仅供参考”而已。从我对这个时代读者的认知能力来看,阅读《男女内参》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它完全在绝大多数人捉襟见肘的个人经验、道德观念和书写胆识之外。也行,这没问题。但你必须要承认一点,世界是很丰富的。就好比你拥有了一枚马铃薯脑袋,但不能不允许罗圈腿的存在。你有必要知道,除了你那每天挎着人造革坤包上班、永远不会让你知道她也与别人上过床的妻子,还有不加V这种女的与前者平行活在这个时代。
从ID角度来说,“不加V”也算不上一个名字,仅仅是一个态度,而且是白话的。如果说这种态度是要和V们划清界限,抑或鄙视和抗拒V们,则涉嫌矫情。任何试图从文化意义上过度阐释这个ID,我觉得只能是无聊透顶。兴之所至,就这么着了,嗯哼?这是我的理解。当然,不加V确实没有和V们一起针对这个世界表达过什么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但这不代表她没有自己的看法,相反,她是一个有看法且看法相当多的人。除了《男女内参》,我还要推荐她的微博。
数年下来,不加V微博数量超过我所知的所有人。她对微博持久不衰的“热情”和每天坚持刷屏的“恶习”,有其数万条“真知灼见”或“妇女之见”为证。她几乎没有主动删除过自己的关注对象和已发微博(个别情况例外),从而要让别人觉得她是一个“审慎”的人,一个趣味稳定、品位优越的人。她保留了自己的粗糙抑或粗鄙。这种赤裸却又迥异于反智主义。稍有头脑的人都会从她那里看到坚定不移的理智,而绝非毫无来由的歇斯底里。这对于渴望“诗性”的饮食男女们来说确实够残酷的,好在十多亿人中毕竟有几十万粉丝不需要那些“诗性”,这值得庆贺。不知道基于种种主观理由注销删改到零后来又潜回微博的委琐之徒看到不加V依然风情故我地在那喋喋不休时作何感想?不知道那些“挺喜欢不加V的,但讨厌她天天为了推销自己的书而刷屏,果断取消关注”的所谓粉丝逻辑何在?如果人们仍然如此高尚如此委琐如此讲逻辑如此自相矛盾如此内心动荡不安的话,不加V的粉丝只能去芜存菁。事实看来也正朝着这个方向而去。
坦诚相待是不加V最牛之处,这种坦诚照亮了委琐的话语时尚。“及物”确保了不加V的所有看法都是身体里长出来的,而非来自他人。身体里长出来的东西,灿若桃花和腥臭无比本质是一回事,但这完全不是问题,没有比这个更诚实可信的了。她不是意见领袖,她就是一个不“正确”的女的。她的背后空空荡荡,没有靠山,更无“上师”,一如新书没有腰封没有名人推荐一样清清爽爽。
要不要“正确”?正是不加V和“V”们的最大区别。她从来没有出于想要“正确”的初衷,当然也没有故作姿态蓄意叛逆地力求“错误”,她的一切发言只基于自己臀部所能压住的那一块面积之上。引经据典、寻章摘句、正义凌然、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从来都与她构不成联系。她就是一个迄今未婚、“阅人无数”的大龄女性。读了《男女内参》,你或许还能感受她粗糙和粗鄙之下还有一颗内向、敏锐、多愁善感什么什么的内心。她不修饰自我的言行举止,亦不事夸张,根植于自身经验,以趋于常情和常识的愿望,使用尽量简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看上去既没有获得过大师圣贤的理论支持,也似乎不具备“普适价值”。它们只活跃在不加V本人那摊子血肉之中,间或传染给信服的粉丝和读者,仅此而已。哪怕她的书确实卖得很好,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甭想在她那里看到公知们基于“道义”、“良知”的呐喊、关怀和感动,也甭想看到“超越”这个时代的预言和箴言。她不是什么边缘人,她鲜活在自己生活的中心地带,这压根就不具备代表性和代言意义。甚至这个人在当代中国的独一无二亦非其本人特立独行的结果,也许只能归为命运使然———如果她嫁给初恋男友成为潮汕地区常见的贤妻良母也未为不可,只是她和你我一样没能如此罢了。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