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曾做出“最美的书”的她,汲取30年设计经验,想和大家聊聊图书艺术

作者:刘瑞丽   2022年08月0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对于读者来说,一本图书精美的装帧让人爱不释手,漂亮的封面令人心动。当代中国出版从内容到形态均发生由传统到现代的巨变,图书装帧艺术与书籍内容互为表里。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书为本——姜海涛书籍艺术行与思》汇集了姜海涛从业三十年来近百种书籍及衍生品的设计,以及她对图书设计的思考。

《以书为本——姜海涛书籍艺术行与思》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姜海涛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当代中国出版从内容到形态均发生由传统到现代的巨变,图书装帧艺术与书籍内容互为表里。2022年4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书为本——姜海涛书籍艺术行与思》一书,汇集了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理事姜海涛从业三十年来近百种书籍及衍生品的设计,以她个人作品的微观视角一窥出版领域的发展、印刷技术的革新以及图书形式的审美在不同时期的风貌,投射了行业变迁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推动与影响。

姜海涛设计的《彩虹汉字丛书(盲文版)·触摸阳光草木》曾获得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她认为,在符合阅读功能性的前提下,如何找对表达风格,同时具有和同类书相比的独特性,是书籍设计者所思考的问题。对于书籍的设计,她不仅仅考虑是否“好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是否“耐看”。百道网专访姜海涛,请她讲述自己进行书籍和书籍衍生品设计时的法则,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未来设计的思考。

姜海涛 《以书为本——姜海涛书籍艺术行与思》作者

这些设计作品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映射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变迁

百道网:请讲讲《以书为本——姜海涛书籍艺术行与思》的创作故事。您认为这本书的亮点何在?它蕴含着您做设计时的怎样的个人偏好与独创性?

姜海涛:这本书的出版来源于我今年刚落地的一场书籍设计的个展。准备这场展览过程中,我梳理了自1994年至今出版的与书籍设计相关的作品,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很多作品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并不理想,甚至粗糙不考究。但当这些作品按照时间线索摆在一起,我发现她们不仅是我个人的一段图书设计的成长历程,也像一滴水滴,从中映射出近三十年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变迁。于是,就有了创作一本书的冲动,将个人书籍设计的心路历程通过书籍作品和成长阶段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将这本书的印刷内容进行提取,作为书籍设计个展的视觉元素,进行展厅的设计。因为在网络时代,很多读者对工业印刷颇为陌生,如果将过往作品和本书的印刷过程结合一起进行展示,将使书籍设计展更为完整。

有了设计目标,我便非常投入地进行书籍内容和设计的创作。由于是为自己做一本书,不太受以往的各种局限,所以很放松。这是一本设计类的书籍,我采用了潘通荧光红和黑色作为图书主基色,果断选择这种大胆的对比色也是因为我需要在展览中展示未裁切的印刷页面的效果——展厅果然因这面贴满“页子”的墙面而与众不同。这本书我尤为重视的就是排版设计。书的开本并不大,但是我希望有一定的体积,切口做了喷边处理。我并不把她作为自己的一个总结性的作品,也认为自己的设计没有达到很成熟的地步,所以并不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和形式的庄重,如有一些小瑕疵,我也不像以往做书那样耿耿于怀,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书反而更符合自己现在的状态。


百道网:能否介绍一下,您从业以来近三十年,图书设计的变迁历程与趋势?

姜海涛:我在本书“书之途”这一部分就从个人微观角度展示了图书形式和技术革新以及设计思维的变化。当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在年代上会有一些差异,但大的发展进程是差不多的。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出版社工作,正是铅印凸版印刷和胶印平板印刷的过渡时期,美术编辑只负责“画封面”,使用铅笔、橡皮、尺子、鸭嘴笔、毛笔等手绘工具在版式纸上手绘封面图和字体。可供印刷的纸张比较单一,开本的选择也非常简单,封面彩色套印的实现都比较受限。但是这种局限在今天看来,反而使图书有一种朴素的美感。自1997年,我开始使用苹果电脑进行设计,艺术纸张也在图书设计中得以使用,这些冲击让我乐此不疲地沉浸在电脑特效和特殊工艺的尝试中,做了大量过度装饰、形式浮躁的书籍设计作品,现在感觉很汗颜。直到后来受国内优秀出版人和书籍作品的影响,开始反思和研究如何通过设计体现书籍的书卷气和设计内容的内涵。此后,随着自己开始策划、编辑图书,认知得以提升,同时接触到优秀的作者和出版人,越发对图书出版有了敬畏之心。进入高校后,接触到的是一批批年轻人,通过他们对图书的态度和理解,我对未来的书籍设计产生了新的思考和疑问。比如,作为专业人士所追求的纸质图书印刷和装订工艺的度如何掌握?图书的各种元素中,哪些重要,哪些可以不太重要?

书籍设计的关键:如何找对表达风格,同时具有和同类书相比的独特性

百道网:您曾经参与和操刀过上百种书籍及衍生品的设计,在本书中所讲述的案例中,其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最“历经磨难”、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哪一件?请介绍一下他们的设计历程与成功经验。

姜海涛:这个肯定要提到我做的“身边汉字”系列图书的设计,因为她们是我将自己多年出版生涯的专业积累进行的综合发挥——受一篇微信启发,而策划、编辑并设计了一套可以听的“说文解字”书。而后在营销推广中,发现盲童虽不认识汉字,但对汉字充满浓烈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渴望,继而策划、设计了一套帮助盲生学习汉字的 《彩虹汉字丛书》。这套书在设计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历程和经验可以附上我的设计合作者、北京三联书店蔡立国老师在“书·视界”展览前的一段话:

记得几年前海涛电话里找我,电话是从济南打来的,说要我和她一起做一本由她策划、编辑的书。

这是一本给盲童“看”的书。

“给盲童‘看’的?”我问道。

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在出版社设计书籍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类选题,电话那头,海涛用她特有的语速解释着。


南京市盲校的孩子们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操作,从阅读内容,到构思、设计草图、考虑印制工艺和材料运用、去南京盲校实地考察……进入实际设计程序后,发现这本书的操作难度之大,过程之繁琐,都超过了我的想象。往往为了一个技术细节,海涛下印厂,跑深圳,请教技术工人,商量解决办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我劝她,不行就再换一个思路。她嘴上虽然应着,但仍执拗地坚持实现自己的想法。这是什么精神?是对艺术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从中看到海涛对书籍设计的高度热爱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观众参观《彩虹汉字丛书(盲文版)·触摸阳光草木》

我觉得蔡老师对我的评价是过奖了,但是这本书做的过程的确是进入了一个特别投入的状态,我常常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相信,只要在专业能力和目前工艺技术范围内,一定没有什么解决不掉的问题,最终这套图书成为我出版生涯中获得巨大满足感的作品。

百道网:对于书籍的设计与策划来说,是灵感重要,还是花时间的琢磨、调研、修改重要?在设计图书时,您会把主题和风格各异的图书分成哪些类型,来针对性给出方案吗?

姜海涛:书籍设计中,灵感的捕捉和反复的打磨都很重要。一般而言,前期是在阅读图书内容后、在调研或琢磨的过程中寻找创意和灵感,将对内容的感性理解转化为形式语言,后期还要不断打磨修改。所谓灵感,也不是所有书都适用,准确地说是在了解图书内容后,首先找到图书的定位和大致感觉或感受,以确定图书属于哪种风格或性格。同样是人文社科类,是属于严谨一点偏向专业纯学术性,还是读者面更广的大众读物?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内容是什么?至于落到一个大概设计形式或具体设计之前,有很多因素掺杂,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如开本和相关设计素材的选择、字体和空间结构和编排组合、色彩的运用,等等,这是一个感性和理性相互交叠的过程。

图书的主题的确可能会有风格的选择,但是也不会有很固定的套路。因为在一本小小的图书中,如果都按照一类风格来套,那就容易缺乏差异性,也就缺乏吸引读者的那种小小的惊喜和新鲜感。所以,在符合阅读功能性的前提下,如何找对表达风格,同时具有和同类书相比的独特性,一直是书籍设计者所思考的问题。


好的图书衍生品是体现个性与生活态度的设计,要更有文化内涵

百道网:您觉得设计图书衍生品,和做其他产品设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能否讲讲做文创的秘诀,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姜海涛:文创产品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含文化、艺术、生活,还可以外延到更大的范围。每本图书都有其承载的思想,图书的文创衍生产品与一般的文创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和图书内容联系更紧密。图书的文创衍生产品依托图书内容和特点来启发创意灵感并赋予生产内容,拓展其作为产品的使用范围,既要与书的内容有关联,又要创造差异感。设计者除了需要依托设计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素养对图书内容进行丰富的解读和创作,还要关注和热爱生活,具备对生活的独立见解与品味,才能创造有新鲜感的作品。一般来说,好的图书衍生品可以做得更深入更丰富,也应该更有文化内涵,是体现个性与生活态度的设计。

百道网:您如何看待国内外的图书与衍生品设计现状?可以的话请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说说感想。

姜海涛:这个这方面我也在探索,研究不是特别深入,不好有过多评论。我个人认为国内图书文创较之以往已经有很多进步,但大多还是还停留在文具类等衍生品的开发上,同时图书的品牌理念不是特别成熟。与当代年轻人对“国潮风”的接受程度相比,图书文创产品没有形成产业化,这可能与图书市场、读者群体以及大众的审美与消费观都有关系。

百道网:这次与山东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本书,该社给您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姜海涛:这本书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感到很荣幸。山东教育出版社领导的支持和对本书的肯定,是图书顺利出版的重要保证。我与本书的责任编辑之一刚为一套丛书的设计陆陆续续合作了两年,互相有很多默契和认可。图书作者和编辑的合作是一种缘分,我以前也做过策划编辑,懂得遇到一个尊重作者、对图书负责任、有经验并且还有着积极向前的心态的编辑对图书作者来说是多么幸运。在图书编辑和出版的过程中,因为图书内容是关于出版和设计的,所以除了对具体内容的修改探讨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可以交流的话题,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相互感染与鼓励,对整个出书过程都投入了很多感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正好处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由于我们全身心投入图书的编辑和出版,反而没有太多被疫情困在家中的焦虑。出书过程中如此状态,会让人感到人生很值得,也很有意义。

百道网:您现在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工作是什么?未来还有哪些创作计划?

姜海涛:我现在的身份是大学教师,在长期从事设计实践后,回到理论梳理阶段,希望将自己这些理论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唤起年轻人对图书的热爱、对设计理念和专业性的认知、对设计的敬畏之心,鼓励他们将来能用自己的专业态度和技能肩负社会责任。在设计实践上,我还是希望不忘初心,创作一些能体现传统纸质图书物化性魅力的作品。未来想做的事情太多,和以往一样,我并没有事先设置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只是希望认真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尽量做好。有时候,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就自然会发现和生发出有挑战的内容。我期待有合适的机会尝试新媒体与数码技术和出版物结合,或者进行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表达。时代的发展已经超出我们想象,作为大学教师,我会关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拥抱时代,敏感捕捉时代发展的信息,创作一些突破自我的新的设计作品。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