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选择没退路,爱了就要义无反顾”,她是全面书写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第一人

作者:刘瑞丽   2022年05月2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西安出版社出版的《望和平——探秘春秋战国古长城》既是一部简明的文化读本,又是一部全面书写春秋战国时期七国长城的具有文学性和文献性的经典力作。百道网专访作者徐伊丽,请她介绍自己考察古长城的经历,以及这本书的出版故事。

徐伊丽 《望和平——探秘春秋战国古长城》作者

湖北武汉作家徐伊丽从事文学创作近二十年,出版各类作品数十部,这二十四年来,她一直研究秦直道、长城等历史遗迹。长城、大运河、蜀道、秦直道都是世界级的伟大工程,这其中就有三个大部分遗存都在陕西或者跟陕西有关,为了揭开尘封的历史面纱,她不远千里来到陕西,打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2022年2月,徐伊丽的首部总结她研究古老长城成果的作品《望和平——探秘春秋战国古长城》由西安出版社出版。本书从长城的起源、长城与战争、长城和当时的地形地貌以及各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力量和国力等来全面分析修筑长城的必要性以及长城的沿革、直到长城的毁灭、再到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长城残骸,结合历史事实和长城所在的地理环境,及现在考古研究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细说这段时期长城的前世今生。

《望和平——探秘春秋战国古长城》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作者:徐伊丽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从关注秦直道,到创作第一部全面写春秋战国长城的文化读本

徐伊丽与秦直道、长城结缘是一种阴差阳错,她原本是好奇,以为可以像认识兵马俑一样,很快就可以近距离与这些遗迹相见、相知,并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结果令她失望,当时在图书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作家协会、陕西旅游局等地都没有搜集到太多相关信息,基于此,她决定下点功夫去了解秦直道。秦直道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要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它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这条道路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直至满清入关,满汉大战在秦直道周围发生后,才被逐渐废弃。

秦直道还穿越了战国时期的三大长城——秦昭襄王长城、魏长城、赵长城,以及一部分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

秦直道和长城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当时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筑长城?哪个诸侯国最早修筑了长城,什么时候修筑的?这些问题引起徐伊丽的好奇。随着探寻长城的源头,她发现,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伐楚时楚国就有了长城,接着齐国和郑国等国家也修筑了长城……她梳理出了春秋战国七雄建长城的脉络。不过,研究春秋战国长城二十多年,她却很少写关于长城的文章,因为她感觉这一文化太过于厚重,我们所能知道和看到的还只是皮毛。

长城是个线性的文化遗产,春秋至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都有几百公里之多,为了避免盲人摸象似的评论,徐伊丽尽可能进行实地考察,多次去过春秋、战国长城现在还能找到的每一段遗址,也去过各地博物馆、考古研究院收集各类信息,采访有关学者、专家,参与各类考古研究的会议。她考察、调研长城二十多年 ,收集了无数的资料,但是至今没找到一本全面写春秋战国长城的文化读本,而学术性太强的著作或论文毕竟读者有限,生涩难懂,普及性弱。

要全面写一部春秋战国长城的书籍,她感觉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在著名作家红孩和师大出版集团张建明先生的激励下,她鼓起勇气开始了长城研究的再创作,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学术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给读者提供一部有资料性的参考书籍。“每个人研究的方向不一样,对各地长城情况了解得也不一样,我虽谈不上深入的研究,也达不到全面专业的研究,至少能提供一些翔实的资料,也算是为祖宗留下的这一伟大工程作出了一点点贡献吧!”徐伊丽说。

长城是中庸文化的体现,体现了希望和平的中心思想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中国境内有着数十个大的诸侯国,有实力的国家几乎都修筑有长城。它们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至今还存有大量的遗迹。在这本书里,徐伊丽只选择了战国七雄所修筑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长城作为重点。很多诸侯国修筑有多处长城,有的长城还有主线和复线,还有短期为了战争而临时修筑的长城,这里面也偶尔穿插一下,但因为不是重点,也就一带而过,徐伊丽没把它们作为这次创作的重点来抒写。

秦直道和长城都是因为战争而诞生的,这本书自然少不了要写当时的战争和其他国家的形式。为什么这本书的主书名叫做《望和平》?徐伊丽认为,长城是中庸文化的体现,它和为了主动出击而修建的秦直道不同,长城就像门上的一把锁,对家园起到的是护卫作用。公元前656年,齐恒公带领鲁、宋、陈、卫、郑、曹、许八国征伐亲近楚国的蔡国,并越蔡国国境征伐楚国,楚国因为有长城作为防守,长江作为天堑,所以并不害怕齐国的进攻,而齐国也发现劳师远征难以取胜,所以找了个“借口”谈判撤军。“楚国修长城是为了自我保护,体现了汉民族的中庸思想。从古至今。中国的战争都是一种以防御为首的战争,很少主动挑事进攻,长城正好体现了我们希望和平的中心思想。所以我们这本书就叫《望和平——探秘春秋战国古长城》。”

在本书后记《对话古长城》中,徐伊丽这样写道:“直道是矛、长城是盾,直道是箭、长城是弓,它们原本就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我也要让长城和直道在我的手里万古长青永不分离,这就是我要写这部书的动力所在。”长城诞生的原因和当时统治者的思想也都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一群人,在本书中写战国七国长城几乎涵盖了这个时期整个中国的历史、战争和大的形态。

本书是按照春秋到战国时期长城修筑的年代而排序,楚国是第一个修筑长城的国家,早在公元前656年以前就有长城,所以将楚长城排在第一。为了防御虎狼秦军,楚国开始在北边修筑长城,长城第一次发生作用却是挡住了千里之外齐军伐楚的步伐,阻止了伤亡,劝解了矛盾,对国家的和平作出贡献。齐国虽身为春秋时期最厉害的国家,但也希望和平,看到长城的作用后也开始在边界修筑长城。齐国修筑长城的时间记载不详,根据现在齐地的宣传和有关历史资料,有说齐长城是世界上最早的长城来推断,应该齐国也是在春秋时期就修筑有长城,但应该晚于楚长城,所以排序第二。

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的诸侯国,但是它在中原四面树敌太多,称霸后依旧遭到周围国家的侵略,最后被战国兴起的一个小国韩国所灭。韩国使用了郑国的都城,命名是郑韩都城,而且沿用了郑国的长城,命名是郑韩长城。郑韩长城乃郑国所修,应该在公元前375年以前修筑,因为公元前375年韩国灭了郑国,所以这段长城应该在郑国被灭亡的早期修筑,所以排序第三。


当时中原最富庶的国家要属魏国,但它和郑国情况类似,四面受敌,为了防御秦人他们在边界修筑了长城。可惜因为秦军太强大,魏国修筑的长城很快成为秦的囊中之物,魏国将上郡大量的土地和长城交给秦国使用,所以魏长城也保留得较多。魏筑长城有明确记载,公元前358年修筑魏南长城,公元前352年修筑魏北长城,所以排序第四。

赵长城和燕长城可以说是修筑难度最大的,赵长城现在在内蒙古大青山以及周围还有大量的遗存,这也是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公元前333年赵国开始在边界修筑长城,因此排序第五。公元前300年左右,燕昭王时期出了一批名将,他们一边驱逐北方的匈奴一边在边界修长城,所以排序第六。徐伊丽表示,因为地形地貌复杂,燕长城非常险峻,很多地方长城底下就是悬崖,我们现在看到的最险峻的长城很多都是在古燕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

秦国早在秦昭襄王时期就修筑有长城,但是秦长城最有影响的还是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此时已经是公元前226年左右,所以将它排在最后。战国时期义渠王一直帮秦国在北边防御匈奴,宣太后在咸阳宫诱杀义渠王后,义渠被灭,秦昭襄王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并派重兵防守,因为秦长城,从这一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基本上没有和匈奴发生大规模战争。到秦始皇时期,秦始皇重新修建当时战国时期的赵长城、魏长城和秦昭襄王长城,并把他们串联起来,在北部边疆形成完整的防御墙,使中国在未来漫长的一段时间内挡住了匈奴侵略的脚步。“从汉唐至明清时期,中国一直在维修长城,长城既是我们的精神支撑,也是我们的靠山,它更多的起到了安全保障的作用。”徐伊丽介绍道。

困难不胜枚举,但“选择没退路,爱了就要义无反顾”

考察和研究了二十四年秦直道、长城等古迹,徐伊丽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些事情上投入了多少金钱,她跨商界和文化界,都是为了这份最真挚的情怀。尽管考察十分艰难;尽管很多人对民间考察不太看好;尽管家人不支持,朋友不理解,以至于她经常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意去与人交流,感觉说话都是一种多余;尽管她和团队每次出行都会遇到各种不顺,她还是表示,“选择没退路,爱了就要义无反顾。”

徐伊丽爱长城的什么呢?她爱长城是一把双刃剑,爱它是一条民族融合、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互通有无的丝绸之路。“在长城边上你能找到你想要的所有解不开的历史谜团的答案,所有的英雄、美女、商业、政治、文化的痕迹都能找到,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在长城上所得到的收获比在秦直道上还多。”她表示,长城直道,是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的民族融合的见证,是赫连勃勃、成吉思汗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倒影,显示了大汉民族的发展脉络和民族坚强。

在研究长城的过程中,徐伊丽所遇到的困难不胜枚举。首先,和早期长城有关的历史资料很少,相关故事也少,春秋战国长城相关的文献资料更为稀少,所以研究难度极大。研究长城没有向导,没有一个全面了解的人做介绍,所以她只能从大量的历史书籍、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年鉴中寻得片语只言,将其拼凑起来,再去实地对比后确认信息的价值。

此外,野外考察是研究的必要工作,因为春秋和战国的地图并不准确,在野外可以看到长城的走向,据此推断当时各国之间的关系与状态、各国的国力、长城周边发生的战争情况和周边形态。秦直道、蜀道、长城,都在崇山峻岭、人迹罕至、虫兽出没之地,徐伊丽明知山上有虎有狼,也得往前。她回忆称,在去考察华山西面的魏长城时,她踩进沼泽,一下陷进半腰深,周围一个人没有,好不容易爬上来后她感到害怕,再也不想来这里了,回到车里准备离开。“但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瞭望台,它像头猛虎一样俯视着我,带着轻蔑,我感觉如果不去征服它,我就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当年修筑长城的祖先。所以我拿着两根登山杖探索着绕行而上,虽体验到惊心的震撼,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

徐伊丽一直在做长城的研究,近期她将协助陕西外事办、陕西广电局等部门制作关于长城、古道纪录片数百集,计划将其推向海外,让涉外文化交流不只是口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知。现在湖北也将积极推进长城的保护和利用,河北、山东、河南、甘肃也纷纷邀请前去协助挖掘当地的长城文化资源,她表示,长城历史文化太厚重了,自己要研究的还有很多。将来如果有时间,她还希望把在各个长城上所见到和经历过的事情,详细地写成一本书,带给读者古长城更为感性的一面。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