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吴安,希望你活着,并且活下去

作者:杨筱艳   2021年11月0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荆棘丛中的微笑:吴安》,讲述一个讲述“黎明前的黑暗”的故事。1937年的南京犹如地狱,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中国平民、坚持抗争的斗士、安全区的外国友人却散发人性之光,尽力为陌生人送上微薄的暖意,让生的希望留存在这座“死城”。本文为该书后记,作者介绍了写作缘起,表达对主人公的美好祝愿。

《荆棘丛中的微笑:吴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杨筱艳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六年前,我开始着手写一个系列的长篇儿童小说,讲述一九三七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少年儿童的苦难经历。为此,我读了大量的文献史料与口述历史书籍。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有一行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的是:有一位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军人,以五百大洋的价格,从一位南京市民手中买下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以此将自己伪装成当地平民,以逃开日军的追杀,渡过长江,返回队伍中。

记得当时看到这行文字时,我的内心如同遭到雷击一般。我无从想象,一个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态,才将自己的亲骨肉卖给别人。这在和平时期,是一种不可想象的罪过,是要受到大众的强烈谴责,以及法律的制裁的。但是,在那个年代,在那样的浩劫之中,一位失去了家园,手无寸铁,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平民,无力护自己的孩子周全,只得以这种残酷的方式,给孩子一条生路。

这个孩子的命运许久以来一直缠绕在我的心间。史料对于他的描述,只有不到六十个字。他在被父亲交给一个陌生人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他哭闹过吗?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他后来的命运如何?是不是跟随着军人离开了南京这个人间炼狱?他有没有一直跟随着那个买下他的人?是不是遭到遗弃?他有没有机会长大成人?如果他幸存了,战争过后他回南京寻找过亲人吗?或者,他依然没有脱逃死亡的命运?

这个年幼的孩子的命运,就这样被浓缩于六十个汉字中,永远永远地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我觉得,应该有人记住他。他的人生,不应该只有六十个字这样短,也不该只有六十个字这样轻。所以我要为他写一个故事。

我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吴安。平安的安。在我的想象里,他是个小学徒,出身贫寒,瘦小胆怯,与父亲一起逃至难民营,挣扎求生。而在难民营中,他认识了一位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的军人。二人的命运从那一刻起,便交织在了一起。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故事,但是故事中的细节、事件却是真实的。

那场发生在吴安家村子里的屠杀是真的;难民营中日军对中国军人的搜查与屠杀是真的;拉贝先生的住所聚集了无数求生的南京市民是真的;城里连日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整座城市是真的;办“良民证”时善良的南京老妇人救下青年军人是真的;为了活命,难民们自发地开辟市场是真的;江边的屠杀更是真的……围绕着这个叫吴安的、虚构出来的孩子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是用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

而我希望吴安,在这个故事里活着,并且活下去。

所以,我给了他一个好的结局。

故事中提到了拉贝先生(故事中沿用了当年人们对拉贝先生的称呼:雷伯),他为何会离开南京?事实是,一九三八年二月,西门子总部给拉贝先生发来信件,要求他关闭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办事处,最迟于二月底抵达上海。而当时拉贝先生的身体状况也变得很差,他不得不离开南京。

故事中还提到那些英勇抵抗日军的军人、敢死队队员。那些异乡人,为了保卫南京,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块土地上。他们,也是值得我们记录、值得我们纪念的。

在完成这个故事之后,我依然在不倦地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在一部名为《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的书中,我读到许多当年的幸存者的回忆。他们所有人的命运,都被这场战争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因为这场战争,他们原本贫困但尚可维持的生活变得赤贫;因为这场战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能接受教育;因为这场战争,他们的生命中永远地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无论何时想起来,就“如同又死了一次”。

世间最残酷的莫过于战争。战争如火山之岩浆,会于眨眼间摧毁所有的生命,终止所有的幸福,泯灭所有的希望。

世间最宝贵的莫过于和平。我们生于和平,长于和平,何其幸运,但不要忘记我们的责任——守护和平。

愿国富民强,苦难永不再来。

吴安,如果你不幸遇难,愿你安息。

如果你还活着,你在哪里?

作者:杨筱艳

编辑:佑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