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历时10余载,终成200余万字,华东师大首部校志尽显60年建校历程和131年办学历史

作者:王冉   2021年11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21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一路走来,华东师大积淀的是行稳致远的长度、追求卓越的高度、人文荟萃的厚度、爱在师大的温度。”正如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的校庆致辞所言,回望学校70载的来时之路、创业之路和奋斗之路,华东师范大学不变的是融入于血脉中教育报国、光大华夏的家国情怀,铭刻于内心深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浇筑于脊梁里求实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

1930年,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前排右4)与校务委员会成员合影

七秩芳华,岁月如歌。每一位师大人名字都值得被铭记,每一点努力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支持都值得被感恩,他们共同点亮了学校历史长河的璀璨星空。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以下简称校志)以史实献礼校庆,全书共14篇65章,是上海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重要成果,由校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完成。校志在深入挖掘档案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全面系统记述了华东师范大学60年的建校历程和131年的办学历史,客观地再现了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学校根植中华优秀文明的成长历程,准确地再现了学校的发展脉络和办学特色。

《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可以说,这是一部华东师大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追求卓越的奋斗史。近日,百道网专访校志编写工作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听他讲述历经十余载编纂而成的校志背后的故事,以及这其中所熠熠生辉的师大精神。

校志编写工作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 汤涛

五大阶段扎实推进,三大关系把握全局

百道网:校志的完成历经十余年,如此庞大的工程,请您为我们介绍下编纂过程。

汤涛: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校志编写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各阶段形成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编目培训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编纂大纲和设置篇目。2009年,组织编写校志篇目初稿,次年提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志办),并被列为上海市二轮修志高校志的篇目范本。二是,开发校志卡片录入系统。为方便各单位搜集资料,撰写资料长编,专门开发校志卡片录入系统。三是,举办系列业务培训。自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举办了10余场共计500余人次校志编纂实务等培训班。

第二,着力推进阶段。为推进校志编纂工作,校志编纂办公室前后组织10余场校志工作推进会,学校各单位负责人共计300余人次参加。2021年7月,召开最后一次校志推进和专题审核工作会议,学校办公室、后勤保障部、出版社等26家部门负责人与会,对校志的三校样进行审核。同时,把校志三校样发给学校各院系负责人,进一步征求修订意见。

第三,完成初稿阶段。校志是官书,学校修志是自上而下全面发动,众手成书。全校有80余个单位500多名校志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征集工作,共收集照片4000多张,查阅了10000余卷/次档案。至2014年底,完成180万字的校志初稿。在此基础上,启动校志顾问专家审稿。

1951年10月16日,华东师大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

第四,评议和审定阶段。2020年6月,市志办主持召开校志评议会,评议组作出校志符合校志编纂要求,同意通过评议的结论。2020年10月,市志办主持召开校志专家审定会。专家组认为《华东师范大学志》编纂指导思想正确,门类齐全,资料详实,体例规范,文风平实,语言流畅,系统、真实、准确地再现了华东师大的发展脉络和办学特色,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校志,一致同意通过审定。

第五,通过验收阶段。专家审定会结束后,校志编写组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校志进行修订。一是,根据审定专家提出的意见,逐编逐章修订,在篇章结构、历史脉络、篇幅、文字表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于2020年11月底完成校志新一轮修订;二是,召开校外专家咨询会,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校志编纂负责人参加;三是,就校志图片、大事记、人物篇收录标准提请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四是,召开老教授审稿会,听取老领导老教授的意见和建议;五是,送市志办验收。在经过校内外专家最后审定后,2021年2月,学校将《华东师范大学志》(验收稿)送交市志办验收。3月5日,市志办召开验收会。验收小组一致认为:验收稿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1951—2010年华东师大的历史进程,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观点正确,体例较为严谨,篇目合理,资料翔实,记述准确,行文较为规范,达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校志质量规定》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百道网:校志汇集大量史料,在框架设计和内容安排上,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汤涛:华东师大在史志编研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经验提醒我们需要处理和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握和处理宏观与微观等三种关系。修编校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校志总体框架设计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校志内容中宏观与微观、规范和特殊、完整和局部之关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校志编纂全局的高度,制定全书的总体框架,确定需要编写的条目。宏观与微观,主要体现于校志编纂中的规划制定、资料选取、编纂记述等方面;规范与特殊,首先是规范,只有规范才使校志成其为志,而不是“史”或其他种类,规范包含法规层面、编纂流程和撰写规范;完整与全局,既要横不缺要项,又要纵不断主线,记述完整事物才算全面,记述好局部事物特色才能鲜明。

第二,需要合理处理篇目交叉重复内容。1879年至2010年,尤其是1951年华东师大成立至2010年,正值华东师大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学校发展、组织机构、院系更替等涵盖范围广,内容庞杂,按照校志体例要求,以类系事、横分门类,各篇章内容在编纂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交叉重复的问题,例如“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篇内容与各院系的科研与学科建设,“合作交流”与各院系相关内容,“德育体育与校园文化”篇内容与“组织机构”中宣传部、组织部等内容存在交叉重复,这要求我们在设置校志篇章节的过程中制定原则,科学合理且有所侧重。

编纂团队能力硬机制新,多渠道汇集史料深入挖掘

百道网: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校志有着怎样的编写阵容,如何保证编纂质量和提升编纂人员业务素质,在编纂工作机制有哪些创新?

汤涛:为完成校志编写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志编纂工作机构。

2008年11月3日,校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校领导、退休校正职领导、并入院校正职领导以及部分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档案工作的副校长任委员会副主任。校志编纂办公室设立于档案馆、校史党史办,由编纂办公室具体实施、协调校内各单位的资料搜集与校志分篇编写工作。学校各机关、直属单位、院系等,都明确本单位由一位领导分管校志撰写工作,安排一位以上具体编写工作人员。同时,邀请了十余位熟悉学校情况的老同志担任校志编纂顾问。为有力推进校志编纂工作,2019年4月22日,学校又成立了16人组成的校志编写工作组。

校志编纂有特定的体例、规范要求。为提高校志编纂人员的业务素质,编写高质量的校志,我们自己在工作中边编纂、边学习、边总结,在撰稿中学习撰稿。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组织参加市志办组织的编纂工作培训,二是,参加行业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三是,通过集中讨论、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形式,不断统一编纂人员的编纂认知,提升编纂能力,锻炼成长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编辑队伍,这支队伍成为修志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为有序推进校志的编纂工作,提高校志编纂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校志编纂办公室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校志编纂工作运行模式。一是,加强编纂思想统一。2013年以来,组织召开20余次校志编纂工作会议,就入志材料收集整理、编写基本原则、编写方法、行文规范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确定统一编纂标准,确保校志体例格式规范统一;二是,建立分编负责制。根据校志篇章节结构,实施倒排工期的原则,带领编撰成员加班加点,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历经十余年对校志长篇资料的篇章节目、内容、体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补充、完善、考证和规范;三是,在编写资料长编的过程中,采用“篇章节与条目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分别从面、线、点、特上反映事物发展情况。

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教育部、上海市关于重点共建华东师大的意见》,华东师大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图为2007年11月14日上海市有关委办局领导对华东师大“985工程”地方配套经费进行评审

百道网:校志是以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为生命源泉。在史料搜集整理挖掘上,编纂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汤涛: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我们秉持“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和恪守“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半句空”的修志情怀。在资料收集方面,我们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形成资料长编。为完整记述学校发展脉络,充分体现学校发展水平,本着有则必收、尽量不漏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方式。由于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各单位和人员变动大,为此,校志编委会不断创新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组织召开数次专题会议,部署推进校志资料收集工作,得到学校各机关、直属单位和院系的积极配合;二是,主持召开科技处、人文社科院、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等数据集中部门会议,征求提供各科研成果汇编、成果展、统计报告、专利等材料或材料线索;三是,利用档案馆、校史党史办合署办公的优势,通过档案馆馆藏,收集《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华东师范大学年鉴》《华东师范大学校史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大事记》等文献资料,搜集核实考证相关的文件、报刊、年鉴、回忆录、访谈等,加工形成200万字的资料长编,为校志编撰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四是,查阅近万卷档案,如对学校干部、教授名录,对档案馆藏历年干部任免文件、职称评定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部分任免文件缺失的,则在口述访谈提供线索基础上,调阅干部名录、会议记录等方式确认。对学校科技成果的梳理,除管理部门数据库、档案馆藏获奖文件通知外,还使用教育部、科技部、上海市历年编写的获奖名录、年鉴进行稽核与补充。

校志编纂是个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我们积极借助外部智力。校志在编纂过程中,积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专家沟通交流,争取外部智力支持。一是,积极加强与兄弟学校编纂机构的经验交流。首先“走出去”学习,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宝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等就校志编纂的工作机制、大纲设置、队伍建设、资料收集等进行调研;其次“请进来”方式进行指导。2019年4月,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校志专家参加校志咨询会,就校志编纂涉及的校志定位、人员组织、专家审阅、章节篇幅、人物志撰写、出版审校等进行讨论;二是,充分发挥行业专家领导作用。在校志大纲编制和校志修订完善过程中,共组织邀请学校老领导、各机关处室、院系的退休领导和行业领域知名专家近百人次开展专题研讨和意见征求,编写办公室根据领导、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加强入志资料的来源、出处考证及内容的查缺补漏;三是,充分发挥校外校志专家作用。校志编写工作组根据市志办的推荐,邀请一批校外方志专家对征求意见稿的体例、行文规范等具体问题进行审阅,并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再进行新一轮修订。

校志的编纂也离不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在校志启动之日,社里专派出版多部高校志的专家全过程参与校志的编写,对于编纂工作组在志稿修订过程中提出的体例、内容、政治敏感性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反馈意见,方便编纂人员及时调整。特别是在校志的图照选择过程,社里始终保持与编纂人员沟通,力求兼顾内容的完善与排版的美观。

回顾峥嵘岁月献礼校庆,以史为鉴再创新时代辉煌

百道网:在您看来华东师大校志的编纂有着怎样的意义?透过校志,我们能看到华东师大人怎样的精神品格?校志为华东师大未来的发展提供哪些养料?

汤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我认为有四大意义。

其一,这是体现学校鲜明办学特色的第一部校志。校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载华东师大的历史与现状,体现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一项向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献礼的文化工程,校志是一部网罗学校历史,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是总结揭示学校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凝练学校文化的精神家园;是一部编写规范,具有标杆意义的高校校志,为华东师大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年4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在华东师大正式签署合作设立“上海纽约大学”的框架性合作办学协议。图为2011年3月28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其二,是研究学校历史和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史料。校志作为珍贵的地方志文献,是“一方之全史” “辅治之书”和“资政之书”。校志编纂的大事记、学校建置沿革、人物篇等翔实的记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读者了解华东师大和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提供了一部厚重的史籍,也为专家学者研究华东师大历史、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校志作为地方志,具有“补史之阙、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可贵价值。在校志编纂过程中,为确保资料的准确性,我们结合馆藏档案,对学校历年教授、博导评聘、干部任免、本专科专业与研究生学位点设置等做了全面梳理,整理出学校教授名录、博导名录、本科专业设置发展情况表、学位点设置发展情况表、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表等。校志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之功能,对于新时代学校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学校决策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科学的依据。

其三,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校志既是翔实记载学校的一部史志文献,同时也是镕铸了学校精神的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恩格斯指出:“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从地方志具有经世致用的作用出发,推出地方志能对社会进行教育。阅读校志不仅使师生校友和读者重温先贤艰苦创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奋斗历程,还为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激励师生校友投身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建设事业建功立业。校志中真实丰富的校史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的教材,是大学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其四,为学校文化建设夯实基础。在编写校志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走访和调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档案馆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筛选、分类整理,编辑成各种专题史料和资料长编,出版《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1-7辑)、《华东师大馆藏名人手札》《王伯群与大夏大学》等“丽娃档案”丛书近2000万字。此外,在校志史料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每一个历史专题,如华东师大的百年党史、人物史和建筑故事等,为学校的70周年庆典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学校文化的传承创新夯实基础。校志是学校精神文化薪火相传的根基,为感召、鼓舞和激励广大师生校友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凝聚激励的作用。

(本文写作素材来源汤涛就百道网专访的书面回复,在此表示感谢!编辑:肖歌)

作者:王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