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王林:无阅读,不教育

作者:王林   2021年07月3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儿童文学博士、语文教育研究者、图画书译者王林在“琼崖从此破天荒——海南出版社少儿分社新书发布会”上表示,“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他提出课外阅读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学生阅读,需要解决好三大问题,才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写作!

儿童文学博士、语文教育研究者、图画书译者  王林

“无阅读,不教育”,这句话是朱永新老师说的。我觉得对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这句话都同样适用。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

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想要学好语文,只靠教师在课堂上教语文教材是不够的,无论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还是形成语感、提高素养,无不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语文教材都格外重视课外阅读。课程标准阐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曾说,“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只是‘半截子’的。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这条,就可能化繁为简”。可见,课外阅读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学生阅读,需要解决好三大问题:第一,读什么?第二,如何读?第三,读得如何?本套丛书就是为了回答这三大问题而编写的。

一、读什么——适合孩子的好书

读什么?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但是,这个看上去无错的答案,却忽略了小学生的阅读特点——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和大人不同。经史子集、四大名著、《四世同堂》《战争与和平》是经典名著,但若是不分年龄,一股脑儿地灌下去,最后只会在孩子那里留下“阅读是难的”“阅读是苦的”印象。

我们在本套丛书中选择的都是当代儿童文学的名家,如曹文轩、常新港、孙幼军、张之路、董宏猷、张秋生、梅子涵、冰波、周锐等,他们的作品或入选教材,或获各种奖项,其中有些称得上儿童文学的经典。我们在选择这套书的作家和作品时,把“适合”两字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没有乐趣,不能理解,再伟大的经典名著也与孩子无关。

读什么,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不是“喜欢读什么,孩子说了算”呢?也不对。这是一种伪儿童文学本位的阅读观。老师和家长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之间流行的读物多是一些纯搞笑的、缺乏精神营养价值的“快餐式读物”。这类读物并不是完全不可以读,家长也没有必要绝对禁止,但是,如果只爱读这些书或者以此为主,那就要考虑一下“精神粮食”的质量问题了。小学生的阅读,是打精神底子的阅读,必须重视阅读质量。本套丛书中选择的名家经典,无论是精神境界、思想内涵,还是表达技巧、语言风格,都比快餐式读物层次要高得多,对学生的帮助更大,更能让孩子得到思维的启发,收获人生的启迪。

为孩子选择图书,还应该注意孩子的年级。如同鞋子,大了小了穿着都不舒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同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本丛书在选编是也采用了分级阅读理念。低年级以短篇童话为主,全文注音,帮助学生自主阅读;中年级的作品篇幅更长,难字注音;高年级以少年小说为主,情节更加复杂。整套书可以清晰地看到儿童阅读能力的上升过程。

二、如何读——学习阅读方法

如何读?古今中外的名人也阐述过不同的方法。就拿中国古人来说,就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韩愈的“提要钩玄”,刘勰的“披文入情”,朱熹的“三到”。老师们在语文教学时,也常会讲到“边读文章边批注” “一边读一边想画面” “归纳文章的大意”等。这些阅读方法,都需要在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巩固,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同时,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也不完全等同于课文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还可以“看目录,猜故事” “看作家介绍,了解写作风格”等。我们在编辑本套丛书时,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文末和书末的各个栏目中。

本套丛书设置了“阅读心得” “阅读思考” “我的读后感” “阅读闯关”等栏目,目的都是帮助孩子学习阅读方法。我们不推荐常见的“摘抄好词佳句” “背诵优美词句”等背诵和记忆方式,而聚焦在“深度阅读” “阅读策略” “审辨思考”等方面,希望学生整体理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

“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设置的。我们认为,深度阅读一本书比粗粗翻过十本书更有作用。它是一次阅读的探险,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和作者的对话。栏目中设置的一些问题,就是带着孩子在书本中“走几个来回”,而不是匆匆翻过。

“阅读策略”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技能。阅读策略是以理解为核心,以思考为着力点,帮助学生寻找文本信息、获得意义的方法。研究发现,熟练的读者都运用了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我们在丛书中也反复训练孩子“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转变”等阅读策略。

“审辨思考”又叫“批判性思考”,是读者在读书时的一种态度,一种理念。古人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今日更应该得到践行。我们通过“阅读思考” “阅读闯关”栏目中的题目设计,让孩子挑战作者,挑战文本,从不同方面来想问题。阅读力,本质上是一种思考力。

所有这些栏目的设置都不是为了让阅读功利化,不是为了去应对考试,而是从整体上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要避免因为过度技能化而抹杀了阅读乐趣,强调把孩子放到书籍的海洋中,从“连蒙带猜地读” “连滚带爬地读”,到“如鱼得水地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三、读得如何——从读到写的引导

读得如何?这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测。一说到检测,马上就会想到考试,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以试卷的形式来检测阅读效果,但多是“《小王子》的作者是谁” “贝塔用什么打下了舒克的飞机”这样价值不大的题目。我们反对这样的考试,它们会把孩子的课外阅读引向歧路。

如何了解孩子的阅读效果?我们在丛书中设计了“读写联结”的栏目,希望通过写来呈现读的效果。

阅读和写作是不同的思维路径。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不读书的孩子,写作一定不会太好;而爱读书的孩子,写作不一定就好。很多家长也有类似的困惑: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但为什么作文还是不好?阅读和写作所用的是不同的运思方式,有很多人一生都爱读书,但不爱写,也写不好。我们在丛书中设计的“读写联结”的栏目,就是引导从读到写,鼓励孩子“像作家一样思考”。在阅读时揣摩名家的写法,想想作家这么写好在哪里,我以后可以如何借鉴。写作从借鉴名家开始,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创造。这种读写联结的训练,要比看作文书的效果好。

因此,读者们可以感受到,本丛书并不是一套儿童文学作品合集。我们在编选本丛书时,将儿童阅读和语文学习的核心理念放入其中。这些理念包括:

1. 儿童阅读,兴趣优先;

2. 语文学习,阅读优先;

3. 大量阅读才能提高阅读素养;

4.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材料。

5. 阅读力、写作力和思考力环环相扣,共同提升语文能力。

6. 从读到写,需要引导。

希望读者们能感受到编者的良苦用心。如果你是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配合教学,略作提示,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如果你是家长,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陪同他们阅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则放手让他们阅读。如果你是孩子,希望你能借助书中的栏目,边读边思考,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写作!

作者:王林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