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他的作品文字飘逸,返璞归真,在平淡中见真味,深受广大读者推崇。为纪念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2020年12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策划、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汪曾祺别集》(全20卷),《别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从选编方式到开本设计都别有一番特色。
《汪曾祺别集(全20卷)》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汪曾祺 著,汪朗 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汪曾祺别集》由汪曾祺哲嗣汪朗主编,家人及深知汪先生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全20卷,共约200万字,包含小说、散文、剧作、诗歌、书信等。
“别集”,本是汪曾祺为老师沈从文的一套书踅摸出的名字。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先生辞世后,家属借岳麓书社提议出版沈先生作品的机会,与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合作,编选了一套二十册的袖珍本集子,并根据汪曾祺先生的建议,定名为《沈从文别集》。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在《沈从文别集》总序中说:“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这番话后来就成了《汪曾祺别集》的出版初衷与标准。主编汪朗称,“简单轻便,宜于阅读,是《汪曾祺别集》这套书想要达到的目的。”
轻便、精致、阅读与收藏价值高的《汪曾祺别集》广受读者欢迎。出版至今,百道选品后台呈现《汪曾祺别集》的影响力指数为2540,选品指数高达4星半(最高5星)。除了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精装12册),其他近年推出的汪曾祺作品选集的影响力均难望其项背。
《汪曾祺别集》到底有哪些特点?读者在书中又能体会到哪些不一样的汪曾祺?为什么汪曾祺作品选集有高达上百个版本,唯独《别集》这套选集最受读者欢迎呢?这些问题,《汪曾祺别集》的编委团队给了读者答案。
选篇、体例、校勘、设计、编委团队,样样都“别”
《非往事集》《烧花集》的编者徐强,这样总结《别集》之“别”:“它别在选篇、别在体例、别在校勘、别在设计,还有一点,别在编委团队。”
在选篇方面,《汪曾祺别集》的编者们不仅在编汪曾祺其文,更在编汪曾祺其人。《鸡毛集》和《五味集》的编者杨早表示,这套书能让大家通过一个合适的门径,了解一个相对全面的汪曾祺,能知道他的生活、写作、人生经历等等方面的美感。它的选编也不是按照我们常规的思路,这个选一块,那个选一块,而是把它打乱,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从而呈现出相对立体、全面的作家面貌。这样一来,这套“混选”的《汪曾祺别集》,每一卷都有一个主题,都是一个侧面,通过对这些侧面的阅读、观察与理解,有助于大家正确打开汪曾祺、读透汪曾祺。
《别集》共有20卷,约二百万字,比起市面上常见的汪曾祺作品选集,字数要多出不少,收录文章数量自然也多,而且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剧本、书信等各种体裁作品都有,甚至还有作者在特殊时期写下的思想材料,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他的创作风格。汪朗指出,相比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全集》,《汪曾祺别集》收文没有那么全,但是对文章进行筛选,去掉了汪曾祺谈文学创作体会的不少重复内容,内容更加精当。这可说明《别集》的选篇之“别”。
《汪曾祺别集》参照《沈从文别集》的体例,在每一卷最前面增加了一些和本卷有关联的文章,这些文章里有杂感、日记、检查、书信,还作者被打成右派的“罪证”和下放劳动时写的思想汇报,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本卷作品及创作时期作者的状态、创作的初衷,乃至作品发表之后的种种轶事、心迹等。这种编排方式不算独创,但是一般书很少这样编排,因此也算一“别”,此谓“别”在编辑体例。
在校勘和设计方面,杨早认为这是一套“最适合读者阅读的集子”,不管是字句、字号、装帧等等,编者们都充分为读者考虑。在设计上凸显现代派,采用了法国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的剪纸作品,也正与汪先生非传统的性情相匹配。因为汪曾祺是一个把传统融合到现实当中,并且不断往前走的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风还指出,《汪曾祺别集》采用的小开本设计便于日常阅读,让大家在沙发上随便打开就可以读,“现在,地铁上都是手机低头族,希望这套便于携带的《别集》能从手机那里争取年轻一代的关注”。
《汪曾祺别集》还有一大特别之处就是有一群特殊的编委。他们以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居多,是汪曾祺生前的至交和亲友,是研究、编辑汪曾祺十几年的学者、编辑、出版人,他们大都对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深入了解,编过他的作品集、写过他的传记。
用汪朗的话说,他们有的当年常和老头儿一起喝酒聊天,把家里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是专攻现当代文学的博士;有的被评为“第一汪迷”;有的参加过《汪曾祺全集》的编辑;还有的,是对他的戏剧创作有专门研究;其中还有跟着“敲敲边鼓”的汪曾祺的孙女和外孙女。
中间为汪曾祺长子汪朗
大家都是如此热爱汪曾祺、熟悉汪曾祺。正是这么一批人聚集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汪曾祺别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中,才用热忱之心和匠人精神打造出了这套旨在传世的精品。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老师说:
《别集》作为选集,更凸显编选者的个性,也忠于汪曾祺的个性。“《汪曾祺别集》是一套有个性的、独树一帜的选集。这套书的出版,对汪曾祺的阅读与研究是功不可没的。”
《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
“一杯好茶”,细品汪曾祺其文其人
《晚饭后的故事》、《梨园集》两卷的编者是汪曾祺先生的孙女汪卉。她指出,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汪曾祺作品不矫情、不沉重,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带着鲜活的烟火气,极容易代入和共情,但是文字又无比的妥帖与讲究。谈到参与《汪曾祺别集》编选工作的感受,她表示:“从某个碎片进入他的整个作品里面,去沉下心来静静地细读,是会被传统文化的美、语言文字的韵,还有里面的情所打动的。这套《汪曾祺别集》会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汪曾祺。”
编者苏北、汪卉
汪曾祺一度是一位非“主流”的小众作家。杨早举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人民文学》编辑部从1983年刊发的102篇小说里面选了14篇,组成一本《〈人民文学〉1983年短篇小说选》,其中汪曾祺的作品没有一篇入选。事实上,1983年,汪曾祺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八千岁》《故里三陈》——里面就有差点成为头条的《陈小手》。但是这些作品居然没有被选进这本集子里面去,这从侧面“说明他的作品跟当时1980年代的主流风潮格格不入。”杨早如此总结道。汪朗也同意这个观点:“他绝对不是主流作家,按照当时的政治标准或者主旋律标准来说,他只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就是这个时期还有谁谁谁的东西,而他属于‘还有’那一类的。”
从小众到大众,汪曾祺先生的创作经受住了时间的淘洗,决定性的因素正在于他文章的另类和别样。作家龙冬说,汪先生的作品最早能够抓住自己,就是因为他的语言。“语言是白话文、口语化,又写得如此之美,而且他的口语不是白开水。”龙冬用“一杯好茶”来形容汪先生语言的美感和韵味。
作家、《茱萸小集》和《逝水集》编者龙冬
除了汪曾祺的文字,汪曾祺本人的性格也有一种“茶”香气。在汪朗看来,父亲汪曾祺是一个随性的人,没有太多物质层面的考虑,喜欢追求“生活的好玩”。比如他画画、写字都是用最次的纸,最差的颜料,但是自己觉得有意思。据汪朗回忆,有一回沈从文先生来家里做客,汪曾祺特意把一个收藏许久的明代瓷器给他看,沈先生一看便说,“明代的,民窑,不值钱”,汪先生当然也知民窑不值钱,但因其古朴、好玩便一直收藏,并乐滋滋地与老师“献宝”式的分享。
龙冬是汪曾祺先生的学生,也是分卷《茱萸小集》《逝水集》的编者,他眼中“别样”的汪曾祺是一个说起典故、往事,便会两眼放光的人。龙冬追忆起汪曾祺时,眼里也带着光,“我每次去汪先生那儿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像是孔子带着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样一种很舒朗、很爽朗的感觉。”在龙冬心中,汪曾祺虽然话不多,但总给人一种纯净、不沉重的感受。同时,他很敏感、细腻,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最终将这些美好的事物都藏在他的作品里,通过文字来传达。
通过《汪曾祺别集》,读者们也将一探这位有趣老人的温柔心灵。
充满人间味和生活之美,如何不爱汪曾祺
《汪曾祺别集》的出版是一场跨世纪的文脉接力。1988年,汪曾祺先生自编的文论集《晚翠文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再度出版了汪曾祺以家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此后浙江文艺出版社不间断地推出他的小说集、散文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鲍洪俊表示,一代代的浙江出版人与汪先生及其家属之间持续续书写的文脉传承,成就了今天的《汪曾祺别集》,也寄托了对汪先生的温润致敬、绵绵爱戴。
汪曾祺已经离开我们24年了,但是他的作品和精神一直被读者们铭记,传承到今天。根据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的数据,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全集》推荐源达到63个,影响力指数为3162;2020年底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汪曾祺别集》的推荐源达到30个,影响力指数为2540。
汪曾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热爱,他的作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各出版社常年争相出版他的文集,如今很多孩子都成了“小汪迷”。追其缘由,汪朗归结为:“一,汪曾祺的作品不端着,他不会摆着一副文人的架子高高在上的,而是给人家常的感觉;二,不装,就是他知道多少东西,他就告诉我们多少东西,他和我们来共同认识这个世界,共同欣赏美好的事物,共同做平等的交流和探讨。三是‘蔫坏’。他的文章好多地方是‘使坏’的,但是他藏得比较深,我们读他的东西读到一定程度,发现他在那儿悄悄地犯坏,就会心一笑。我们慢慢地读,一遍又一遍感受和体会,就发现他的东西比较耐读。”
杨早指出:“年轻人之所以喜欢阅读汪曾祺的作品,首先就在于他肯跟我们说老实话,愿意跟我们分享他真实的世界;其次,汪曾祺是能够把这个世界描绘得好玩的有趣的人;第三,汪曾祺的文字和他的生活,还能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诗意。他总是时时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么灰暗、沮丧,或者是平庸,在这个生活里面还有美,还有可爱的、美好的人性,还有希望在人间。”
用龙冬的话说:“一家三代,甚至四代都可以读汪曾祺,这是了不起的阅读现象。《汪曾祺别集》将是活着的一套书,常读常新。”
分卷《拟故事集》、《桥边散文》编者李建新从七岁开始就读汪曾祺的作品,已与汪曾祺作品结缘30多年。他特别喜欢汪曾祺作品里的“人间味”。在他看来,汪曾祺是身处人间、写人间的作家,热爱生活的读者定然会喜欢他作品里这种人间味。
著名作家李洱用“碧绿透亮”来概括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态度和写作语言。他认为,汪曾祺所使用的“烟火气十足的口语,是提醒我们作家,写小说要说人话。他的这种口语化的写作意义重大,这种写作语言的探索和我们所知道的书面语写作,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关系,这套语言发展脉络和谱系也非常值得研究,这条路还很漫长。”针对汪先生去世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阅读和研究的现象,李洱表示:“汪曾祺是那种死后生长的作家,他的人生态度和作品里的精神,对这个时代持续发生影响,对这个时代的人有不断的提醒。”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著名作家李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汪曾祺研究专家杨早
《汪曾祺别集》中,洋溢着汪曾祺对文学的爱,对生活的爱,饱含着编者对汪曾祺的爱,承载着读者对汪曾祺的文字和精神的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这样形容大家对汪曾祺及其作品的爱:“这种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爱,对生活中那些美好有趣的事物的爱,对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好男好女的爱,包括那种对语言的爱。”
(本文在写作中参考了《汪曾祺别集》总序、《文学报》文章《2020年上海书展佳作纷呈 在回望和思考中“返归未来”》,以及“读蜜传媒”公众号文章《向汪曾祺先生致礼!《汪曾祺别集》全20卷在京首发》。责编:肖歌)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