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爱的川流不息:动物命运一定与人的命运表现出深刻一致性——百道网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

作者:穆穆   2021年04月2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一个因小猫的到来而开始的故事,一条流淌爱与恨的生命之河。4月,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新作《爱的川流不息》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它讲述爱,也讲述恨;它是成人文学,也是儿童文学;它是私人化的叙述,也是实打实的小说。百道网专访作者张炜,就这些美丽的矛盾,请他畅谈。

《爱的川流不息,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全新力作》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炜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4月,草长莺飞的季节,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出了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张炜的全新力作《爱的川流不息》。与春季万物勃发的时节相符,这本小说,以坦诚、优美的笔调,讲述动物、自然、生命与爱。它以一只小猫融融的到来作为开始,接着踏入到浩浩汤汤的回忆之河:那些,曾与主人公“我”相伴的动物小朋友们的故事,纷至沓来。

小獾胡、花虎、小来,这些动物,曾与“我”的生命紧密相连,彼此紧紧依恋。从儿童到少年再到成年的孤独日子,它们以柔软的皮毛,或小小的身体、机敏的个性,伴随“我”渡过孤单与不安。但野蛮的恶霸、粗暴的指令、不幸的意外,导致这些可爱的生命先后离“我”而去……时光流逝,社会变迁,五十多年过去了,但小动物留给“我”的温暖与爱依然鲜活,依然充满真挚与动人的力量。

评论家、作家赵月斌评价这本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我愿意把《爱的川流不息》看作张炜的自叙传……他在这里毫无保留地坦示了个人的脆弱、微小和恐惧,他在对异类生灵战战兢兢的爱中表达了一种卑微的自尊……传达了一种跨越族类的脉脉温情。”

这是一本给成人看的文学,又是献给孩子们的儿童文学;这是一本表达爱的文学,又是一本述说恨、痛苦、遗憾的文学;这是一本私人化的叙述,又是一本确确实实的小说。


作者张炜

无数的矛盾,聚焦在这本书上。为什么叫做《爱的川流不息》的小说中间会穿插讲恨?这是一本既给孩子、也给成人看的小说,那么怎样看待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界限?为了弄清楚小说背后的来龙去脉、它背后隐藏的思想,百道网专访作者张炜。

疫情中与生命对话造就本书,新作比前作吸收非虚构元素

百道网:《爱的川流不息》写于2020年,是从布偶猫融融讲起,接着进入到浩浩汤汤的回忆之河中,讲述您与动物们的故事。您是出于什么原因,想写这本小说的,和疫情的发生有没有关系?

张炜:没有这次疫情中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可能不会写出这样的一篇作品。这是与心灵对视的一个过程,一次长长的回忆,一次比较深入的生命对话。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日子里,常常沉默,其实内心深正处于激越、冲动、喜悦和愤怒交织的那种状态。

布偶猫融融

仅有眼前的“融融”,它再美丽再可爱,也不能构成一本书。但它的美可以通向远方,这样,涌入心头的就是太多的“它们”,太多的往昔。我在封闭的空间里,专心致志地写动物,写爱写恨,写我们大家正在进行或曾经发生的故事。

百道网:在您看来,这本小说与以往您的小说有何不同,您尝试了哪些新的东西?在完成这部小说时,您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哪些研究?本书在人和动物的关系之外,还体现了当下社会的别的东西呢?

张炜:许多读者将其与我的另一部较有影响的小说《寻找鱼王》对比,谈论这二者哪个更好,各有所见,这是正常的。它们都是我全力以赴之作、深深沉浸之作,也都是自己再次起步的一个新起点。两本书都适合成年人和少年阅读,不会单独偏向哪一类读者。但它们显然又是不同的。它们不是同一种表现方式,在故事结构上差异很大;今天的这部新作仍是一部小说,但吸取了非虚构的元素。我将回忆的事物场景尽可能描叙完整和精确,这在过去是较少有过的情形。

关于人与动物,我认为,生活自身的呈现往往是最有力量的。我们身边一只只动物的经历、命运,一定会深深地牵连着社会,也就是说,动物的命运一定与人的命运表现出深刻的一致性。动物们普遍遭遇悲惨的时候,谁还能信任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能消极忍耐。生活中总是要面临太多的“不可抗力”;但是不要忘记,爱也是一种“不可抗力”,而且它更加强大。

爱与恨相生相伴,“爱力”汇集如海洋

百道网:《爱的川流不息》这一小说名非常美,令人心生憧憬。但打开《爱的川流不息》,读者们会发现,它并非只是讲爱的故事,有些情节流露出甚至与爱相反的情绪,其中夹杂着“痛苦”“恨”“悲伤”,那么以“爱的川流不息”为故事命名,背后有何缘由呢?

张炜:作品在《十月》杂志发表后,出乎预料地引起了大量读者的关注。我想,这是因为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根共同的心弦在拨动,在发声。有的评论甚至有这样的发问:小说“到底是‘爱的川流不息’,还是‘恨的绵绵无尽’?”问得真好。

其实这是同一回事。在苦难的生活中,仅仅有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还需要继续,最终我们也只能依靠爱,只能借助它的力量才能向前。一个人上了年纪,一谈到这样的话题,往往会泪水盈眶。生活实在是太难了,告饶无用,只有奋挣。这其间,幸亏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陪伴我们。

百道网:我们平常会说爱情、爱意等,但是您在书里提出一个“爱力”的概念,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爱力?

张炜:“爱力”突出的是一个“力”字。化为力量,它才能用来做功,产生应对和斗争的条件和作用。只是空泛地抽象地谈论“爱”,听上去很诗意,但有时又会觉得百无一用,无济于事。我们泛泛的“爱”再多,面对恶也做不了太多,反而会显得纤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可是一旦和“力”联系起来考察,将其转化并加以量化处理,事物也许就会发生改变。“爱力”作为一种能量,可以大到不可想象,可以摧枯拉朽,汇集起来,如同海洋。

文学是个人化的表述,应兼具诗与思之深

百道网:《爱的川流不息》,是一本给孩子看的文学,又是给成年人看的文学作品,您是怎样看待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界限的?

张炜:一本所谓的给少年读的文学书,如果成年人看了觉得浅浅无趣,一定不是好的文学作品,而极可能只是一个采用文学手法写成的一般文字读物。文学的指标是很高的,它要具备相应的思与诗的深度和高度。即便是优秀的幼儿文学,成人也会被深深地吸引,并不觉得它是多么浅薄无聊。

青少年版封面

从这个层面上看待文学,并没有什么“少儿”“成人”之分。有的作品包含了太多的烟火气,儿童不宜,那就不必交给少年儿童,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但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将给少儿看的作品从文学中划分出来,那样问题就非常严重了。现在写作界、阅读界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它们从文学中划分出来,这是很大的、根本性的误解。首先是文学,然后才有“儿童文学”和其他各种文学。文学,我们知道,它一定要具备起码的诗与思的深度和高度,必须称得上是语言艺术。

百道网:人们总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您希望读者从这本也许更私人化一点的小说里,获得什么?

 张炜:稍稍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极其个人化的表达,而不会是类似于公文和新闻的视角和主题,在表达上不会采用这样的“最大公约数”。个性化生命化的语言艺术,就会活生生地舒展自己,让他人从无尽的角度、以多种方式去阅读。作者对这一切是不能规定的,他希望读者调动自己的生命经验和生活经验,从文字中想象、感悟和创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有不同的遭遇,自然会产生许多联想和通感。他们会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中,让思绪走得很远很远。一部书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沉湎,渡过一段或激越、或愤慨、或欣悦、或思绪绵绵的时光,这就足够了。

(本文编辑:肖歌)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