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话语如刀:西方知识暴力的历史》:关于西方知识暴力的跨时代集体思考

作者:宗和   2021年04月0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的《话语如刀:西方知识暴力的历史》是一部关于西方知识暴力的跨时代集体思考之书。本书汇编20余位法国学者的文章,系统介绍知识分子怎样通过言论、文字、处世方式蜕变成为暴力的制造者。该书从横纵两个侧面对西方语言暴力进行分析,考察了古希腊罗马至当代各个历史时期,西方知识分子与暴力之间的关系。

《话语如刀:西方知识暴力的历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法] 樊尚·阿祖莱,帕特里克·布舍龙 著
译者:王吉会 李淑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全书中心词是知识分子的暴力,但这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情况非常复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

知识分子通过语言暴力进入某个知识群体圈子,扬名立万,击败权威,为此他们在语言使用和表达形式方面不惜哗众取宠。

知识分子矛盾的地位问题:他们自恃博学而自我感觉居高临下,不同于蒙氓;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文字、学术层面的一争高下,而会积极参与到社会斗争中,完成从思想理论的设计者到社会变革的实践者的转变,甚至对其他知识分子进行攻击迫害。

他们对当权者既抱有批判的态度,又心存主动结交的心思。而其介入政治的目的往往首先是打击学界的同行。因而当权者往往乐于鼓动他们之间的争论、笔战,以此为借口介入知识圈子,名正言顺地去为知识领域制定规则。

本书主编是法国的两位历史学家:樊尚·阿祖莱(Vincent Azoulay):巴黎东马恩-拉瓦勒大学希腊历史讲师,目前致力于研究古雅典时期的政治及礼仪文化。2004年发表著作《色诺芬以及权力的特设:从领导力到超凡的能力》。

帕特里克·布舍龙(Patrick Boucheron),巴黎第一大学中世纪历史讲师及法国学术研究院的成员。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与政治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认识论及历史写作方面的专家。

本书尝试对“文字暴力”和“武力暴力”之间的关系既分隔,又衔接;既区分,又结合。书中提到:有那么一代人,他们所受的政治教育常常来自对知识暴力甚至对真正的暴力抱有同情的教材及其作者。的确,法国哲学具有某种传统,对末世说情有独钟,喜欢粗暴地对待世界与普通意义。对很多人而言,抛弃这一激进的批评方式,转而采取一种表面看起来更加理性、更趋平和的批评方式,就意味着思想上的枯竭和屈从,正因为如此,任何寻求和平知识辩论的努力都会立即遭到质疑。那么,我们可以寻找一种与这一知识传统分道扬镳的方式——该方式在历史研究领域广泛使用,有时会令僵化思想的维护者们目瞪口呆——同时并不抛弃传统思想的最宝贵遗产:知识暴力的信念不在于谩骂,而在于分类,它本来就存在于任何思想活动之中。

那么,又应如何理解所谓的“知识暴力”呢?作者说:我们把这一并不确定的历史问题交给不同的历史学家,让他们去进行跨时代的集体思考,此举并无意把社会学构想的“成熟”概念引入旧时期去,更无意通过如此的转移期待获得什么因方法的时间错位而产生启发效果。所要做的不是别的,只是要选取普通意义上的一个概念来研究,通过历史来让人研究。并且强调:将暴力作为历史研究课题,特别是作为社会学研究课题,这绝对不是什么简单而毫无意义之举。

这是一本让人深思,乃至反思的深度好书。书中提醒我们不要忘记:1942年1月20日,约15人聚集万塞,决定去消灭1100万犹太人,他们中的多半都拥有法学博士文凭。而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期间,胡图族的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们也都毫不迟疑地拿起大砍刀,和没有文化的农民一道去屠杀图西族人。

书中强调:必须看到知识分子的话语所能够产生的可怕影响,他们的言论要么是为了将某些个人或群体逐出社会,要么是为了借助言语的力量让人们思想狂热。知识分子常常打着维护真理、纯洁、安全、和平、自由、正义、民主的旗号,却正在为最糟糕的东西进行辩护,哪怕这意味着恐怖、折磨和屠杀。

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朱晓罕评价道: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场自我拷问,《话语如刀》一书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醒知识分子审慎看待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正如书中作者所言:“本书要求知识分子不要以为意义和真理只掌握在他们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分子的工作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不要自认为无所不能。”

(本文编辑:尚文)

作者:宗和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