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当我们谈起《艺术精神》,需要从百年前说起

作者:穆穆   2021年01月0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好像一股微风,从百年前拂来。那是艺术之美。近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艺术精神》,由“垃圾箱画派”代表人身份而被熟知的作家罗伯特·亨利,在《艺术精神》里娓娓道来他关于画的一切看法。艺术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创造艺术?这位艺术大师,有他自己的回答。

《艺术精神》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著
译者:张婷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头脑清醒,奇迹发生时知道它在发生。我能想到的最真实的生活,莫过于活在当下、喜欢当下并为之欢呼的冒险生活。”

《艺术精神》,这本由美国新现实主义之父亨利所的信件、论文、讲课内容,以及学生的课堂笔记汇集而成的小书,如若用一句话概括全书的精神主题,莫过于此。

艺术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创造艺术?在这本书中,处处闪烁智慧回答的光辉。它在世间已流传多年,再版又再版,为那些初入门,或遇上艺术难题的艺术家们解惑。

这本书为何如此神奇?它又为何诞生,谈起这本书,需从罗伯特·亨利,百年前谈起。

罗伯特·亨利是谁?

1865年,在阳光初升的辛辛那提,一个注定要在未来成为天才艺术家的孩子诞生了。他出生在当地的罗伯特亨利科扎德家族,那是一个商人世家,家中衣食无忧,看起来一切都很好。父亲为他取名为罗伯特·亨利·柯扎德。

这样平稳的日子,一直到了1881年。这一年,他十七岁,家中发生了巨大变故。父亲和一个职业赌徒发生矛盾,相互射击,结果误将赌徒射杀,被判入监一年半。

罗伯特·亨利的画

为了避风头,他去掉父姓,随同家人搬到到丹佛,从此,以罗伯特·亨利的名字活跃在这个世界上。

1891年,他来到了巴黎高等德美术学院。在这段时间,他默默积累自己的画技,不断成长。

罗伯特·亨利“垃箱画派”特色的画

1892年,他进入了费城的女子艺术设计学校,成为了教员。在这里,他与许多年轻的画家们交往,同时也认识了未来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约翰斯隆,威廉格拉肯斯,乔治路斯和埃弗雷特希恩。他们,是后来“垃圾箱画派”的重要人物。

他们不再拘泥于过去时代里欧洲偏爱于印象派和学术绘画的拘谨传统,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更为平民的视角:那些泥泞的街道,平凡的人物,苦难的生活,真实的人生……向现实主义风格缓缓行去。

1908年,为了反抗学院对亨利作品的拒绝展示,他在麦克白画廊进行了著名的“八人画展”。1911年,他在麦克道威尔俱乐部举办独立艺术家展览。

罗伯特·亨利的画

欧洲现代主义的浪潮下,他的新锐逐渐引人注目。

正如他在《艺术精神》里写的那样:“难道我们还没意识到,不应该由老一代评判年轻一代,而是应该由年轻一代来评判老一代吗?”他以自己的敏锐、开拓、创新,建设了属于年青一代的、世界的艺术。

而在艺术教育上,亨利也身体力行,坚持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提倡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创作,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优秀画家,如乔治·贝洛斯、斯图尔特·戴维斯 和爱德华·霍普等。

《艺术精神》:实践创新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正是他思想具体化的产物。

在《艺术精神》中,他用简洁而诗意的语言书写了他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哲思。我们可以对其中一些他的话语,窥他的思想。

关于绘画——

“一个画面的价值存在于它的建构性的美感。画面所讲的故事,关于人、儿童、风景、事件等等,对绘画的创作来说都不过是附属性的。创作的真正动机,或者说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乃是你超越事实所能感知到的东西。”

关于天才——

“天才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有,而是以某种程度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要有自然的成长和才能的充分自由的发挥,天才就会自我显现出来。以先入之见判断一个人拥有多少天赋或者天赋如何是错误的,因为先入之见是一种限制。个人发展的结果是无法预见的,而这些结果也无法由一个尚未实现这种发展的人来估计。”

关于如何描绘生活——

“如果你必须画一个“好撒玛利亚人”,别还用老一套的形式画老故事,而是要描绘出好撒玛利亚人精神的再现,即它在你的环境中的呈现。这些伟大时刻并不是昙花一现的——它们还将继续发生。”

他将自己的理念娓娓道来,形成一本引人注目的书籍,在这里,读者将品尝到艺术之美。

精美印刷,将艺术贯穿书的每一个角落

从构图到调色板,从委拉斯开兹到惠特曼,从巴黎岁月到对“我的人民”的追寻……《艺术精神》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印刷设计上,南京大学出版社也精心无比,让《艺术精神》显示风采。

封面,来自于作者本人的画作。白围裙红衣服的女孩凝视着远方,就像看着某种艺术。ART以棕色字体,贯穿于整个封面,带出了全书的主题。而在封面之下,是橙色精装,ART则呈黑字状,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眼球。

翻开书,是厚重的424页,精美的纸张上,每一页都是作者的教导与指点迷津。

正如作者所说:“艺术家在他们的简单生活中发现了神奇美丽之处,并通过这种灵感意识到如何进行形式和颜色的组合,即我们所称的艺术。”《艺术精神》这本小书,亦是如此。

(本文编辑:千惠)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