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肩负着传承文明、记录文化、传播知识的重任,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出版工作以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出版物为目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在坚持社会效益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体现自己的作为和价值。而出版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恰恰是社会效益首位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在重要节点、重要关头,社会效益首位、公益精神、社会担当都自始至终贯穿在出版的发展进步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全国出版人经受住了考验,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作为出版服务大军中的一员,也在考验中历练和进步。
一、提高站位,服务大局,践行责任
新冠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出版责无旁贷。面对严峻的疫情,全国出版人也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以出版战“疫”,体现公益和价值。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多家出版机构出版与战“疫”相关的书籍近600种,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战“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建社35年来,以“刊书载道,立社弘文”为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争为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多作贡献。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牢记使命和责任,重视公益服务,成为一种优良传统。无论是为老少边穷地区捐书,还是为各地读者公益服务,无论是为脱贫攻坚出书出力,还是为困难群众及职工捐款捐物,都有社里的身影,也获得了无数的表扬信、荣誉证、公益奖杯和好评,总社也被授予“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出版行业文明单位”等。在中宣部2018年开始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中,总社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出版单位。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反应迅速,积极行动,依靠学校学科优势,从疫情的心理防控角度切入,紧急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由陕西师大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编写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以下简称《心理健康手册》)一书,不到3天就上线并正式出版,成为全国正式出版的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疏导第一书。
在全国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份,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接连推出了《战“疫”家书》《走开!冠小毒》《口罩里的爱——2020海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歌选》《共同战“疫”》《战“疫”日记》等10种出版物,同时免费开放“汉籍数字图书馆”2.0微信版,方便用户居家学习和工作。
特殊时期的一个月内,推出10种抗疫出版物,免费开放一个数据平台的行动,在出版战“疫”的大考中,体现出一家出版单位、一群出版人在关键时刻的责任和担当。
二、突出特色,体现专业,不辱使命
出版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社会效益首位的成效上。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出版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主动推出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出版物,是社会效益首位的实际行动和作为。
出版单位要作好社会服务,当然离不开特色化和专业化。疫情暴发后,全国已出版的战“疫”类图书达数百种,这不但是出版人在特殊时期交出的答卷,也是各个出版单位深耕专业、厚植特色、长久发力、长远坚持的成果。
一直以来,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坚守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人文学术和大众文化为两翼的定位,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优质内容建设为中心,按照“原创、特色、品牌”的标准,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切实提升出版物特色和专业影响力,多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等,获得多个国家奖项。
在抗疫出版物策划中,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依托自身专业出版特色和资源优势,面对防疫抗疫一线实际需求,发挥各编辑中心优势,基础教育出版中心、文史出版中心、高等教育出版中心、大众文化出版中心等积极制定策划方案,体现丰富多样,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心理健康手册》作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读物,在内容上通俗易懂,文图并茂,满足广大读者当下急需。同时,及时推出该书的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等,供在华的留学生及外国人阅读,共同抗疫。《战“疫”家书》《战“疫”日记》关注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平凡英雄的感人事迹,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朴素文字,传递人间温暖,增强抗疫信心。《走开!冠小毒》将目光汇聚在特殊儿童这个群体,以内容有趣、画面生动的原创绘本,满足这个群体、家庭及其他相关机构在防疫时期的需求。《共同战“疫”》《口罩里的爱——2020海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歌选》是向全国征集、精选的抗疫文学作品集,其中不乏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作品,受到全民粉丝群的关注和转发。
在本次抗疫出版物中,多语种出版助力战“疫”,也成为一个亮点,体现了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在这方面的积累和能力。
在《心理健康手册》一书出版和公益推广中,该书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提出,应按照中央指示精神,中国政府不仅关心疫情下自己的国民健康,也关心身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出现疫情的世界其他国家民众的健康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与思想,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因此应继续推出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韩文版等版本,为世界范围的战“疫”作出我们的努力。陕西师大出版总社迅速组织专家开始翻译《心理健康手册》多语种版。
2017年前后,总社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成立了俄语、英语、小语种等翻译出版基地,向国外输出了很多优秀出版物,并与各语种翻译专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要快速推出多语种版的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大力支持。英文版的翻译由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教授领衔完成,由美国全球志愿者组织中国区负责人吉姆·斯威德尔斯基先生审校完成。俄文版的翻译工作由陕西省翻译协会俄语委员会主任、俄罗斯世界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中方主任孟霞教授和俄方主任、陕西师范大学俄籍专家娜塔莉·察廖娃教授共同完成。日文版、韩文版也由中外专家联袂翻译完成。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此次策划推出的10种出版物,以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对接了大众在此特殊时期的关注和需求,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也考验了陕西师大出版人的出版服务能力。
三、多媒出击,公益发布,服务读者
这次疫情对国家是一次大考,对出版也是一次检验,既检验
出版人面对国家需要的大局观、响应力,也考验出版人的专业水准、实战执行力,还考验出版人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服务实力。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出版的防疫抗疫出版物,基本都采取了融媒体出版,为全国读者及时提供多媒服务。正如聂震宁先生在文章中所说:“许多出版社不仅在疫情期间出版的图书都是融媒体出版,使得出版传播没有因为空间的中断而被阻隔,还把拥有自主版权的出版资源通过网络传送到千万读者手中。”
总社《心理健康手册》一书以网络版、电子书、有声读物及纸质图书多种形式推出,满足公众的多种阅读需求,供大家免费阅读。2020年2月1日是该书全面推广的第一天,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微信公众号首先发布新书出版信息,并全文发布图书内容,10余小时阅读量破10万。
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国家知识服务平台,光明日报客户端,人民阅读以及北京、上海、浙江、湖北、陕西等全国新华书店系统50余家书店,陕西省图书馆、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陕西交通广播等60余家单位也在各自平台推出图书信息及其电子书、有声书供大众阅读,总阅读量超过400万。亚马逊、人民阅读、新华书店网上商城、咪咕阅读等20个平台上架该书电子书,喜马拉雅、掌阅、懒人听书等10余个平台上架该书有声书,总阅读及收听量超过200万次。
该书的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韩文版也以多媒形式呈现,网络版、电子书等通过学习强国、人民网、全民阅读联盟平台等向国内外转发,供免费阅读。该书的翻译专家纷纷通过各自的工作渠道和影响力对该书进行宣传,收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回应。美国威灵基金会主席雪莲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波波娃教授,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原副州长巴巴耶夫先生等都以不同形式给予肯定和好评。
除《心理健康手册》外,《战“疫”家书》被全国众多广播电台主播诵读,陕西师大出版总社还联合人民日报数字传播,邀请蒋雯丽、郭涛、陈数、刘敏涛、黄志忠、王雷、李小萌等众多文艺工作者担任战“疫”信使,隔空诵读《战“疫”家书》,覆盖近亿人次,反响极大。《走开!冠小毒》有声书上线后,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听者众多,好评不断。
同时,在纸质版图书赶印出来后,总社陆续向全国部分高校、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及陕西省内外防疫机构、教育机构及特殊教育学校、各地新华书店等赠送,第一时间免费分发给广大读者,反响热烈。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一个月内推出10种战“疫”出版物,服务战“疫”,也引起了各方媒体的关注。2月6日,《光明日报》报道了对《心理健康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校长的专访。2月9日,人民阅读连续5天转载《战“疫”家书》全文。2月12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全网分发了人民视频“战疫者说”对游旭群校长的采访《抗击疫情阻击战,更是一场全民心理战》。2月14日,《心理健康手册》两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的画面中。学习强国平台持续关注报道了每一种出版物。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商务周报》等媒体也持续报道图书出版消息,并在新媒体平台转发图书网络版全文。《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等媒体平台对总社新书出版的报道屡见不鲜,还为部分图书开设专栏或连载连听。
总社10种图书集中进行的规模化、系统化的融合出版实践,在特殊时期锻炼和培养了融合出版的队伍和人才,有力地推进了社里融合出版整体认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数字出版融合转型得到了极大促进。
四、优良作风,历练斗志,成长团队
人才是出版第一资源,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展的根
本在人才。国家提出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须打造过硬政治素养,练就高强业务本领,弘扬优良工作作风。
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单位发展的关键点,也是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紧抓不放,久久为功。一直以来,陕西师大出版总社重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实施人才强社战略。社里按照党和国家对出版工作的要求,从出版初心、文化责任、办社宗旨、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等方面,采取“学中练,常规培训打基础;干中练,业务实践促提升;带中练,政策制度做推手;考中练,以赛促学验成效”的方式塑造员工热爱出版事业、坚守出版职责的精神,促进员工职业理想、出版情怀、工匠精神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断增强自觉性和内驱力。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参加全国出版业务竞赛评比,编辑们都有出色表现。比如总社编辑参加“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连续四届获奖,先后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团体一、二、三等奖。
在本次抗疫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陕西师大出版人能经受住考验,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也是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和检验。
以总社《心理健康手册》为例。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五,该出版项目组在微信群成立了,在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下,该书编委会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教授直接领导,全程参与,出版社领导协调各环节,作者及编辑团队领命进入“三天倒计时”的出版节奏。最终,经各方共同努力,该书从策划到完成仅用了两天半时间。
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总社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组成突击团队,办公室、总编室、制作部、营销部、数字出版中心等多部门协同攻艰,线上线下联动,随叫随到,有效实施。社领导坚守一线,协调把关,编辑们克服各种困难,电脑、鼠标、语音和视频连线替代了往常的红笔和纸样,大家干劲十足,相互鼓励,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笔者本人作为项目负责人,社内校外组织协调,连续奋战,两天一夜只睡了三个小时。《心理健康手册》一书在疫情暴发第一时间推出,成为战“疫”心理健康疏导第一书,得益于参与项目的人员分组合作,任务明确,密切配合,人员之间灵活调配。大家明确“一变两不变”的工作要求,编校工作方式虽从线下变化为线上,但坚持质量要求不变、三审三校流程不变,制定了网络编校要求,做好环节对接,把完整的出版周期压缩到40个小时内。编辑面对编校工作从纸质书稿转移到电脑、手机屏幕上来的变化,首先是用好微信、QQ群等通信工具,确保沟通顺畅、高效;其次是用好Word、PDF等软件的修改和批注功能。文字稿件清样后,EPUB格式制作立即跟进,音频文件抢抓深夜噪声最低时进行录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应对疫情的关键时刻,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作者、译者、插图、排版、印刷等环节紧密配合,忘我工作,行为感人,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凭借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累,编写团队连夜赶稿,二十多个小时提前完成任务。当负责统稿的毛志宏老师把稿件发来时,编辑暗暗庆幸这样的作者真好!英文和俄文的专家们在翻译中严谨认真,悉心核查资料。译文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确保质量。外请的插画师克服困难,两天时间完成了30余幅精美插图。排版公司人员连续工作30余小时毫无怨言,且强调为抗疫作贡献,免费排版。该书出版正值防疫关键时期,各印刷厂尚未开工,印务公司克服人员无法到位的困难,紧急召回住在附近的几名工人,在机房边消毒边干活,机器不停,岗不离人,加班赶印,确保图书及时送到读者手中。
五、弘扬精神,提升斗志,再创佳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出版行业也充分展现了公益精神,自觉担当,极大地增强了新时代出版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伟大的抗疫精神,致敬英雄,增强斗志,总结经验,对标实践,必将激励和推动出版行业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1.学习抗疫精神,体现社会担当。出版人应认真学习领会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遵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守好出版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持之以恒坚守公益精神,坚持公益服务,在奉献社会、服务读者中体现社会责任,展现出版形象。
2.纳入发展大局,多作文化贡献。出版的发展应自觉纳入国家社会发展大局,树立远大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在当下特别要坚守好价值导向,在服务新时代社会文化重大需求上持续发力,不遗余力。包括全民阅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走出去”,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也包括像突发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以出版的实际行动,抒写好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
3.专注精品生产,践行工匠精神。抗疫图书出版也是内容生产的一次集合和检验,出版人任何时候都要以优质内容为中心,以精品出版为目标,不断优化出版结构,坚持出版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积累和提升,加大创新策划力度,发挥资源优势和协同能力,加大原创比例,作好主题出版和精品建设,当下特别要把好选题策划和内容质量关,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履行“三审三校”等制度,坚决杜绝平庸重复、跟风模仿、格调不高出版现象,践行“四力”作为和工匠精神,以专业化打造精品,以特色化追求长效,以高质量赋能发展。
4.推进多媒融合,加快出版转型。聂震宁先生说:“疫情时期给我国出版人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我们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出版人将获得更广阔的出版传播空间。”本次疫情促进了出版机构创新内容表达方式和服务形式,互联网传播、多媒融合优势尽显。当下特别要重视后疫情时代数字出版融合转型模式及需求的研究,进一步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加大融合转型的创新力度,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业态将在形成最大共识中加快推进,多媒融合的出版成效和服务成效也将不断呈现。
5.打造过硬队伍,凸显人才效能。本次疫情是对出版的考验,也是对出版人才队伍的检验。打造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敬业奉献的出版队伍,是出版单位固本强基的日常必须,更是守正创新、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对出版队伍从业人员年轻化、专业类型多样,复合型人才急需、工作标准要求更高等新变化,出版单位一定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加大投入力度,激活人才潜能,厚植人才沃土,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敬畏意识、创新意识、规矩意识,促进人才成长和队伍建设。
在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建社35周年这样的节点,总社及全体员工经受着考验,也提振着精神,磨炼着斗志,激发着力量。社里在回顾35年的发展中,有这样的总结: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多年的提炼与提升,形成了陕西师大出版总社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创业精神、事业精神、负责精神;形成了总社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对国家文化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出版事业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向社会奉献文化精神的永无止境;形成了总社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刊书载道,立社弘文;形成了总社的团队形象,那就是:为中华文化事,做现代出版人。
面对“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作好总结和布局,成为当下重要的工作,有在抗疫中的投入付出,有在困难环境下的执着坚守,有为作好社会服务、体现公益精神的不变决心和实际作为,陕西师大出版人一定会更加坚定、更加努力,不负出版责任,不负时代使命,不负读者期望。
(本文作者杨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助理)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