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35.谢玉萍:执笔出征,出版上阵——浅谈新形势下强化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

作者:谢玉萍   2020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0年的不平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14亿人民齐心抗疫,众志成城展现中国力量。当此国内疫情渐稳、渐去之时,进一步强化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仍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始终坚持“真诚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使出版业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

一、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

前不久,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新华书房•读书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说到,“做出版和从事其他许多社会文化活动一样,首先要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金庸曾提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我们同样可以说‘书人优者,为国为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我国的文化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其中,出版业遭受的冲击也是十分巨大的。但出版行业仍用各种办法担当起抗疫出版的社会责任,“知识抗疫”、“以读攻毒”,为公众提供了大批与疫情相关的预防知识和心理辅导等资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免费发布,一度成为全民收藏的“抗疫宝典”;人民出版社的图书《最美逆行者》,反映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数字教学资源,基本上将近600种涵盖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的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电子版全部免费上网,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出版业出版与疫情相关内容的书籍共计570余种,主动积极地服务于全民阅读,充分发挥了知识服务型企业的优势,为战“疫”阅读贡献出了坚实的力量。

二、强化出版业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的必要性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需要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党和人民群众需要更高质量的出版物,从而整体提升生产、生活、工作和管理水平。现代化国家建设必然要求出版业也要现代化,这不仅需要生产出更多高质量出版产品来服务现代化建设,还要使出版业自身实现现代化。作为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密切相关的出版业,必然要以更高度的使命感,担当时代重任,实现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全面发展。

(二)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迫切需要

抗疫背景下,众多出版社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对读者的服务能力、对社会变化的责任担当能力等均接受了一次“大考”。众多出版社自觉履行出版义务,传递公益力量——为读者提供免费电子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免费课程教材电子版,为疫区捐赠免费抗疫读物……这些都体现了出版人的使命担当和人文关怀。强化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亦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关键之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论什么时候,社会效益都是出版业的首要原则。今处国家危难之时,出版业更应将公益精神置于首位,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

(三)传承和弘扬韬奋精神的基本需要

韬奋先生作为我国现代进步新闻出版业的先驱,一生共创办并支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始终践行“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对于韬奋精神,毛泽东同志曾做过精辟的总结,即“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韬奋先生的出版实践能够鲜明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传承和弘扬韬奋精神,要把韬奋精神的丰富内涵落实到今天的出版实践之中,要始终把公益精神放在首位,勇于为社会担当,乐于为读者服务。

三、践行出版业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的有效路径

(一)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新时代下,全民阅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出版与阅读共生发展,相辅相成。出版业应当发扬公益精神,传承 “竭诚为读者服务”的韬奋精神,积极倡导全民阅读,为建设书香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进一步免费开放数字图书资源,携手打造数字公益图书馆。“忙时读屏,闲时读书”是人们阅读的两种主要形式。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尤其是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读屏”更是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公众对于数字图书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有关数据显示,疫情初期多家数字内容平台新增用户数量增长超20%。就此,各出版社可进一步免费开放一批畅销图书、经典名著的数字图书资源,携手打造丰富多元的数字公益图书馆,以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逐步引导形成一个严肃的、健康的社会主流阅读环境。

其次,创新产品形态和阅读方式,使其适用于更多场景和碎片化时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电子书、移动阅读、有声书,印刷、电子、数字、网络、大数据五种类型的出版为全民阅读营造了更多场景。今后,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等势必成为推动出版业朝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需要加大投入、融合运用新兴数字技术,以实现更多新的业态、新的产品形态,更好地契合公众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社会舆论,坚守文化阵地

首先,战“疫”背景下,各出版社迅速行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出版不仅能够“急行军”,而且还能够担当“急先锋”。“文章为时而著”,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社会需求的担当。出版业要积极转变工作思维,建立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灵活应对机制,提高应急出版发行的能力,创新公益数字出版模式,确保在特殊时期仍旧能够坚定地履行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其次,出版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任务。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前沿阵地,出版业要强化阵地意识,不仅要多出精品力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用健康、正面的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要着力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智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培养全媒体型出版人才,在韬奋精神鼓舞下前行

出版人才是出版业的支撑,也是图书出版的第一触角,在为读者服务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微观作用。对于出版业来说,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要做到从容应对,不仅需要坚持弘扬韬奋精神,始终牢记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还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首先,加大力度培养编辑的新媒体素养。 在打完战疫出版这一场硬仗后,全媒体出版的理念势必在出版行业中更加明确和清晰。同时,新媒体出版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形式,这也是传播发展的必然走向。推进全媒体出版,编辑们需要向全媒体型编辑发展,要将同一内容针对不同媒体特性用多种方式呈现,出版社也需要定期开办新媒体出版业务培训班,加大对编辑的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出版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个内容产业,内容创新也不可忽视。

其次,榜样精神永存,“后浪”勇敢前行。出版是一个非常需要信念的职业,因为它肩负着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的重任和使命。面对当今复杂的出版形势,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尤为重要。韬奋精神为出版照亮了前进的方向。要发挥优秀出版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他们在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优秀品质;要将“竭诚为读者服务”落实到出版实践,从选题到内容到出版,都要热忱地贴近读者,真诚地为读者着想。

四、结语

疫情终将过去,未来势必可期。疫情之下的出版业临危不惧、主动作为,用优秀的抗疫图书传播知识,以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鼓舞斗志,彰显了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后疫情时代,出版业还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强化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坚持专业化的出版方向,秉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的出版原则,竭诚为读者服务,为出版事业的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增光添彩,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谢玉萍,重庆出版集团编辑)


作者:谢玉萍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