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00.张吉响:32载 :书香在担当中绽芳溢彩 …… ——一家农村民营书店深耕小城的追求与探索

作者:张吉响   2020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1989年,凭借两千元资本,我租赁了一爿橱窗,创办了一个小小书屋。橱窗局促、逼仄、昏暗,容纳不下一张桌子。人蜗居一隅,只能侧着身子,屈憋蠕动,踯躅(zhizhu 徘徊)迎客。

今天,我的小小书屋走过了32年,已成为一方文化:800平方米,三层营业大厅,5万余种图书,装满两百余个书架。这是2005年,我通过竞拍破产企业购得的。整个店堂幽雅明亮,异彩纷呈。中央平台上图书错落有致,高雅整洁。分门别类导购牌灿然亮丽,清晰醒目。读者选书一目了然,简捷方便。书店员工彬彬有礼,以诚待客。

回望32年来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脚印,我心中充满了酸甜苦辣: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办一家书店,说起来简单,其实真正变成现实,长期经营,更是难上加难。我遇过失败,历经几次颠簸,曾有过灰心丧气、曾打过退堂鼓、曾不知所措…… 然而,最终还是硬硬地挺过来了,坚守着以文化担当作使命,以“为读者选好书,为好书找读者”为目标,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得到了厚重的回报。默默守望中,我的书店慢慢地长高变大了,正悄然长绿吐芽,绽芳溢彩 ……

2011年,我店创建第十三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出版强国”主题征文,我撰写《 农村图书发行突破症结 走出困境的思考——位民营书店经营者来自农村第一线的报告》文章,获优秀奖。《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孙海悦采访了我。她问道:一家农村民营书店经理有着怎样的担当、理念和追求? 随后她撰写了关于我的人物专访《写着对联办书店》(2011/6/20日)。文中我明确地回答:经营图书高尚但不会辉煌,平凡但不会庸俗;书店岂止是卖书,更是经营一种文化、经营一种思想;做书店是我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我要担当起一份责任——传承先进文化,倡导精神文明,提升文化品位,守护知识的威严。今天,20年又过去了,我依然认为:文化担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始终应该是我的书店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

 每年春节,我的书店都会自撰一副春联。2014年,我店贴出的春联是——

小书店,小角色,情有独钟,孜孜矻矻, 给读者呈几多灿灿风景 ;

大作为,大担当,心无旁骛,坦坦荡荡, 为桑梓擎一盏亮亮明灯 。

小小春联,短短几句,是我真正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我的书店32年不断成长的真实写照,是我的书店32年坚守文化的鲜明印记,是我的书店32年的责任担当的最好注脚。

这些年,我竞买的书店大楼已升值几倍。当今的书店经营已是昨日黄花,日渐式微。某种意义上说,是赔本赚吆喝。曾有好心人几次找到我,愿出大钱租赁楼面。唾手可得的租金,远远高过卖书的微小利润。然而,我知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从乡间最底层走出来的。我毅然决然地辞退了好心人劝说,始终坚守着小店,坚守着文化,坚守着服务三农。

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中,我的一爿小店如何趟出自己一方文化呢?

(一)书是根本,适销对路。

书店属于服务行业,其所有工作应归结于“服务”两字。一个服务单位首要的,是熟悉自己的业务,了解商品,掌握商品运行规律。卖什么书和不卖什么书,是一种文化选择,是做实书店的基础。书店,绝不是把书搬进来就是菜,每一家书店都在展示着自己的主张。现在,不少书店面目雷同,很多图书滥竽充数,三分卖字,七分卖纸,读者求购不到真正需要的图书,这样的书店读者会逛吗?没有人逛,书店又怎么生存呢?

一家书店如何从千千万万品种里中,选出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呢,要有沉淀,有独特的眼光、经验——对读者需求倾向的把握、对流行趋势的预测、对品种范围的取舍、对难易水平的忖度、对数量多少的掌控……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是不容有丝毫懈怠、马虎,都要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地比较、甄别、过滤、梳理,从而筛选出所需要的畅销书、常用书、特色书、有效书。从一缸水中取一瓢从容,从半瓢水中取一瓢是强人所难。读书学习,掌握大量全面及时的图书信息是做好经营的前提。

我店挑书选书,始终精益求精,牢牢把握——

坚持进精雕细琢的平装书,不进滥竽充数的垃圾书;

坚持进物美价廉的特价书,不进东拼西凑的注水书;

坚持进货真价实的有用书,不进鲜丽光亮的奢华书;

坚持进真知灼见的特色书,不进人云亦云的跟风书。

全品种服务是最好的服务。我店立足于当地需要,尽可能进全有需求的品种。我店书架陈列的品种,涵盖了当地农村的方方面面,行行业业,不缺门、不少类,品种广,版本多。这里既有大部头传承文化精髓的鸿篇巨著,又有单事单项一看就懂通俗小册子。为了保证足够品种展示,我店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单本上架陈列,极少有过多的复本。我店尽量细化门别,保证类别,做足品种,尤其注意销售的细节末梢,那些旮旮旯旯、边边角角容易被人忽视的尾货产品,给以格外关注。

适销对路、应时应季 。我店凭着独特的眼光,识书辨书 ,沙里淘金,有的放矢,精挑细选,不断调整结构,不断更新淘汰,随时随地筛选着应时应季的常用书、特色书、有效书。我店进长青书、进经典书,也不拒绝畅销书,更注重书的品质、品味和特色。我店努力进全国书,卖全国货,不囿于一地一社,不困于某行某业。只要读者有需求,就及时购进。

今天,读者购书渠道很多,尤其是电商网购异常火爆,发展迅猛,也为书店经营带来新的商机。我店与时俱进,拥抱互联网,扩展新业务,充分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求,而不排斥互联网,摈弃互联网。“新书特价,旧书特色”是我店坚持的立命安身之本。在我店运营中,网店让我店联通了世界,也为我店带来了短板。扬长避短是我店不断努力的方向:新书占一定的比例,有价值、有内涵、有特色的二手书也是相当的不少。根据不同的质量,我店制订了不同的价格,从而保证了正常盈利,求得造血生存创新的活力。

(二)读者为上,把握需求。

辛集市是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小城。62万人口,以农为主。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农民购书有其巨大的空间。但农民购书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都缺乏刚性需求,具有一定弹性。一般来说,农民的经济条件差一些,文化水平低一些,消费能力弱一些。因此,决不能把农民简单地混同为一般读者,不能把城市里的经营模式、销售方法、读者需求一成不变地照搬到农村。农村自有农村的特点,今天的农村依然是小农经济,由多种多样的人群组成的农民,文化程度、环境状况、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家庭状况、习惯偏好、生活形态,千差万别,所需要的图书也大相径庭。农民购书具有廉价性、实用性、多元性。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更喜欢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的东西。我店总是千方百计购进一些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学得懂、用得上,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的图书,如图谱、图解、图说、图示、问答、工作日历等“轻、薄、短、小”低价位的册子,易于操作,能方便快捷地指导实践,迎刃而解难题的图书。让农民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另一方面,真正富裕起来的农民,如专业户、示范户、带头人、行业先锋,这些人紧跟科技的最新动态,对图书求深、求专、求新,力求站在某个方面的前沿,领跑某个行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他们购书求全求新,希望成龙配套,舍得花钱,不惜花钱,因此,他们需要有深度、有水平、有特色能够解决问题的精深图书。我店现有的农业图书品种几千余种,就连一些角角落落、旮旮旯旯,不常见的稀少品种这里也均有所备,应有尽有。苹果、梨是辛集市林果业的当家品种,我店就达几十种。

有资料显示,占全国人口3/4的农村,每年消费的的图书仅为全国的1/4。“农民买书难”已经议论了多年,难在哪里?难在农民难以买到真正需要的一般实用书。对“三农”需求的有用书,我店坚持的原则是——

别人不敢进的书我店进,边边角角有需求的潜在品种,在我店占了很大比重;别人不愿进的书我店进,科技实用书在农村毛利低、周转慢,折扣高,我店却全面开花,能满足当地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需要;别人进不了的书我店进,有些冷门书、特色书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我店通过出版社、甚至作者手中直接进;别人进了赔钱的书我店照样进,适销对路、有的放矢,才能赢得读者认可。凭着特有的眼光,别人卖不动的书,我店卖得好;别人处理的书,我店可卖成抢手货。

农村书店如何为“三农”服务,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我店结合自己长期经营实践,对农村图书市场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分析、解剖、梳理,先后撰写60多篇文章在全国各地专业报刊发表。2008年8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一版头条,发表了我店撰写的《农民购书的五大特点 盗版不容忽视》。围绕三农图书需求,我店还先后撰写了《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图书》,《农民图书消费特点及分析》,《农业科技图书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等多篇文章。

2009年,我店撰写《一个农村民营书店的理念、坚守与探索》征文,获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举办的第五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出版物发行》征文活动优秀论文奖。

2012年,第二十二届全国书博会举办了“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创新”征文活动,我店撰写《“三农”图书出版、发行, 路在何方?——一位民营书店经理对农村图书市场的观察与思索》、《粗壮的根须紧紧地盘桓在农村大地  ——一位农村民营书店经理对金盾出版社的观察与思索》,双双获得了优秀奖。

2018年12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出版60版特大篇幅专刊,发表中国书业33位大咖里手的期许与祝贺,我的小小书店也忝列其上。与当当网李国庆、新知集团李勇,同刊一版,比肩而立,也算几分荣光吧!当期,我店发表《坚持“进”与“不进”》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店坚守农村,坚守基层,服务农民,办好实体书店的事迹。

(三)特色说话,准确定位。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长期实践中,各地形成一定特色的产业。为人们生产生活、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精神家园空间。作为一家农村书店应当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服务于当地经济。书店据此定位,做出特色,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辛集市是闻名全国的皮革皮衣之都,我店服务于皮革产业,延伸于皮革产业。自1989年创立以来,我店就把提供皮革相关的图书作为重中之重,慎密筹划,精心准备。但皮革图书是货真价实的冷门产品,专业性强、读者面窄,不是大路货。对于一般的读者,是毫无价值的产品,出版社怕图书出版后卖不掉,压货赔钱不肯出、不愿出,皮革商户需要却买不到。有的出版社偶尔出几册,也是这家有这几种,那家有那几种,还有个人自费出版的,要想购买皮革图书常常求之不得,即使是中国最大的书店——北京图书大厦,皮革图书经常上架的品种也仅仅有五、六种,还经常断档缺货。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购买此类图书,是十分不容易的。为此,我店把服务于皮革业当做义不容辞的任务,多次不辞辛苦跑各地出版社,参加各种皮革展会,访问作者,通过网络,寻觅查寻,了解图书供货渠道,捕捉市场供求动态。通过我店扎扎实实地努力,已和全国皮革相关的单位、个人建立了紧密深入的联系,网罗了全国各地应有尽有的皮革书刊。皮革图书毕竟是冷门产品,印数少,动销慢,但我店不怕压货,都给以适当备货。多年来,我店常备皮革书刊品种经常保持在近百种,服装图书达两千余种。这些书刊,从皮革的鞣制、加工到皮革服装销售各个环节,选料、染整、剪裁、设计、推板、整形、熨烫、修补、销售、服务,都能找到各种不同环节、不同版本的图书。我店的皮革书刊品种之广、版本之多、内容之丰,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出版多年皮革书,市面难觅的绝版书也能找到。有些皮革图书尽管没有销售出去,赔了钱,但我店依然坚守责任,乐此不疲。《中国皮革》杂志社谢恒曾光临我店的皮革图书专柜,啧啧称赞。由于我店坚持经营特色,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天南地北的读者,皮革专柜广受欢迎。皮革图书专柜,也带动了其它图书的销售。图书品种丰富是招牌,是活的广告,吸引买家来的常常有时是这一本,然而销售的往往却是另外中意的一本。

这些年,我的书店一直关注着我市皮革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地调整图书层次结构,与当地同呼吸,共命运,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四)坚守沉淀,做实做深。

我的书店是经过很多风浪才顽强走过来的,书店刚刚创办的时候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曾因一次进货失误,几乎赔进了老本。在以后十几年岁月里,苍天并不来眷顾,但我一直默默地顽强坚守,挫折中不断学习,变化中不断磨砺,吸取教训,书店才慢慢有了起色。2001年至2008年是我国书业的全盛时期,此时,我店几经搬迁,兼并几家书店,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获得到了读者亲睐,生意开始日益红火,竞拍买下了黄金地带的破产大楼。我不断地研究图书、研究读者,对经营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台湾诚品书店是走过了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20年后才赚到了钱。我店一直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程一路汗水,不投机,不取巧。经营图书是一种技术活,需要感悟和升华。大书店有大书店的难处,小书店有小书店的特点,都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经营书店是一种长久而精深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执着,需要坚守,需要沉淀。图书是一种长线产品,不能当成一次性消费品,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有长期经营的思想准备,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积累有价值的货源,不能总是跟着市场屁股走,应有事半功倍的准备。图书销售自有其规律性,有其销售周期性,冗长琐碎,有淡季也有旺季。书店的书架有限,许多图书难以上架,未遇知音,就夭折在书库中,等待化浆处理,而真正需要的读者又往往相见恨晚,求之不得。没有深厚知识储备 ,书店是难成气候的。书店经营又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绣花事业,需要精雕细刻,需要耐心打磨。图书知识门类广博,品种繁多,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层次性,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有。图书兼营往往是不容易搞出名堂的。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经营表面看来是销售图书商品,其实是经营文化、经营知识、经营思想。把握运作掌控,远比物质产品困难的多,复杂的多。图书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心灵产品,不可能一个模子就能满足所有的需要。读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读者的口味,角度、水平都会有所变化。图书是一种小商品,具有一定的共性:体量小,价值低,产品易充足,可多可少。但图书又不同于一般的小商品,流通慢,占款多,是一种独特性很强的精神、信息产品。销售一般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渠道,经营者需要有一定的鉴赏力,图书品种的难易、深浅、厚薄等诸多因素都关系着书店的生存,不易识别,都要有一个去伪存真,去弱求强的选择,并不易把握,图书品种直接影响着书店生存,一家书店的成败,常常是读者选择到适销对路的图书,而不是由

图书选择读者。

(五)关注细节,求真务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书店的服务水准,是从一件件小事上展现的。做任何事情,很多的时候,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因为你的水平有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常规的活,你做的有没有到位。

细微之处见真章,方寸之间显高低。做好做实平凡而简单的工作,才真正提升书店的服务效能,让读者有一个温暖如家之感。

举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图书书架陈列。图书陈列表面看来,事情并不大,但陈列是否合理得当,却反映着店容店貌,能否方便读者,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图书陈列是有一定门道的。如何恰当分类,大类中如何再分小类,小类中如何进一步细化,都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好的分类,读者喜欢,找书简捷方便,手到擒来,图书销得快;反之,则云里雾里,不辨东西,让读者摸不着头脑,望而生畏,读者又怎么会到书店常来常往呢?

书架陈列,我店是按以下原则进行——

首先,畅销书、新书。这类图书一般陈列在与读者视线大致平衡的位置,让读者先睹为快,与时俱进。其次,经典书,常读常新,不可淹没。经典书一般是集中陈列,便于查寻。三是大部头图书。对书脊宽厚的大部头著作,陈列在书架最上层的一、二层,以显示图书的高品位、高质量、高档次。四是一些特殊图书,例如对少数书脊上没有书名的新书,尽量平摊陈列,封面朝向读者,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五是主题类图书、政治类读物等图书。政治读物的陈列,相对要多添数量,保持书架丰满。对领袖著作、重要文献等政治读物,可将书的封面朝向读者,醒目摆放,这样既能体现党的中心工作,又能增加宣传气氛。第六,图书陈列位置应适时调整,如果大部分图书都原地不动,会给读者带来陈旧、呆板的感觉。最后,在各类书架的中心位置应多放畅销书、重点书、时效性强的书。要时刻注意观察售书现场动态,开动脑筋,全面有效地掌握陈列艺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再如图书的品种。图书品种繁多,要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添减,要特别注意容易忽视的品种。词典是读书常用的工具,使用频率最高,须臾都不能离开。一家书店应当切实备全备够,尽力满足各种读者的全面需求。当代人使用最多的是商务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然而,六七十岁的老年读者却很少使用,他们钟情的是商务版的《四角号码词典》。此种辞典五六十年代曾风行一时,不少这代读者使用了半生,现在依然在用。对此,一般的书店是漠不关心的,不会备货。这些老年读者常常求购无门,冷落一旁。而在我的书店,《四角号码词典》一直是必备品种、保留品种,占有一席之地。什么叫人无我有呢,我以为此就是一个例证。这些市场容易紧缺的品种都是我店时刻关注的,时刻努力不断档、不缺货、不慢待。

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书店,什么样的人光顾什么样的书店。经营图书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办好一家书店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天图书市场已经完全到了一个白热化竞争的阶段,进入门槛表面看来很低,不需要多少投资,实则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一定实力和风险承受力,盲目入行,失败是不言而喻的。经营图书绝不是找上几间房子,购制几个书架,摆上几本图书,读者就会进进出出,大把大把的银子就滚滚而来。书店的水很深,一个猛子扎下去,是不容易知晓深浅的。需要有长期的准备,要充分认识图书经营的长久性、复杂性,好作品永远是有观众的,真正的书香决不会退出市场。

开办书店的日子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个人特长与事业不期而遇,融成一体,使我如虎添翼。拍卖竞得的商场,已成为我的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的人生舞台。凭着发自内心对文化的挚爱,我享受着一个完美快乐真正人生——想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着自己愿做的事情,用书店、用文化、用感恩,改变着周围的“生态”,改变着小城的面貌,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我收获了人生的最大富足——切切实实和读者交朋友、堂堂正正地为三农服务,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改革开放给予我创办书店的机遇,我是第一批进入书业大海的书店。今天发展成如此规模的书店,这在河北省来说,不是很多;作为一个小型农村民营书店,没有任何外部资源,完全凭借一己力量,一本书一本书地销售,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砥砺前行,在当今书店一片唱衰之时,能够置店买屋,走过了32年,成为一方文化,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的。辛集市,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书业鼎盛时期,大大小小书店曾达近六十余家。而今,物竞天择,大浪淘沙,因非法经营,被逮捕入狱有之;被电视台曝光,改换门厅有之;入不敷出,败走书业则是更多更多。能够持续经营,坚守文化,传播书香,已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了。目前,我已加入北京中小型书店书萌微信群。群中有人讲,“您是四零后的老前辈,太厉害了。”其实,就是我的年岁大一些,经历的事情多一些罢了 。

从小,我爱读书,爱买书。记得上语文课,老师以《我的理想》命题写作文,我就写出了开一家书店的梦想。那篇小小作文,老师曾当做范文,一一读给全班同学听。整个教室里,一片鸦雀无声,安静极了。那时,我就像今天网红一样,同学们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自此,小小年纪的我,开一家书店的愿望就像一粒种子一样,深埋在了心底,多少次啊多少次,我曾祈盼:一边开着书店,一边读着想读的书,钻进书堆里,过上一种简单而充实的日子,那种生活该有多美啊!

2020年春节,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75岁了,我的书店走过了32周年,我幸福满满、豪情满满挥笔又写下了一副龙门对书店春联——

还是那颗心:诚为本、信为本、爱为本,耕耘半爿斗室,不懈怠、不忽悠、不彷徨,聚八方朋友,为乡梓筑基培土,吾梦已成真,幸矣足矣 ; 

依然一片情 :适当先、精当先、全当先,痴恋三秩流年,有温度、有特色、有格调,掬几许书香,给小城增色添彩,夙愿终无憾,喜焉乐焉 。

作者简介 ——  

张吉响——辛集市文联退休干部。  

1977年8月31日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百米赛跑,起跑要快 》评论。

1989年,创办辛集市科技书店,至今经营31载,从租借一爿橱窗到自购800平方米书店大楼,一直不急不躁,默默砥砺前行。

近些年,我先后撰写以“农村图书发行”为主题的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于 《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现代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参考》、《科技与出版》、《出版广角》、《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阅读》、《出版商务周报》、《新华书目报》、《燕赵都市报 》等全国及省市新闻出版专业近20家报刊。在全国读书举办的专题征文,多次获奖。2015年获《藏书报》金鼎杯十大藏书人物奖。

辛集市科技书店位于辛集市集贸市场“河北一集”主楼钟楼一侧的旭门。这里有着可遇不可求的独特位置,寸土寸金,店前是横贯东西市区的中央主干道,对过是市区最早建成的金鹿公园。

辛集市科技书店三层营业大厅,面积达800平米,2005年独资购置。

该店1989年从一爿橱窗起步,走过了32个年头,已成为站得住、立得稳、行得远的一方文化。选书求深求精,应有尽有。图书门类全、品种多、版本新。

(本文作者张吉响,河北省辛集市科技书店)

作者:张吉响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