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克时艰、迅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英雄模范人,他们身上凝聚和体现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受到全社会的推崇和关注,引起广泛的思想共鸣,成为普遍的职业道德追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出版业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的相关问题逐一探讨。
一、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是抗疫的力量源泉,也是抗疫的精神成果,具有积极的文化价值
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人类大考验。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广泛动员民众,形成了全民参与、全面部署、全局考虑的疫情防控战略格局。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从院士到护士,披甲出征,逆向而行,纷纷奔赴疫情重灾区。他们始终坚持在抗疫第一线,坚守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不辱使命,用生命和汗水捍卫了人生命的尊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展现出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与社会担当。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自觉,深居简出,自我隔离;以别样的方式践行社会担当责任;海外华人华侨千方百计,筹资购置医疗防护用品,火速支援国内,形成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心抗疫的合力,表现出高尚的公益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担当意识。在自身抗疫的同时,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几十个国家伸出援手,提供了医疗卫生用品等抗疫物资,并派出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分享抗疫经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的尊重和赞扬。
历史业已表明,越是危难时刻,越需要社会担当。有无社会担当意识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化解危机、转危为安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和传统。抗疫中凝聚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是这一传统的时代表达和体现。它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中,固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也必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理念的组成部分。
二、新形势下出版业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的内在要求及表现特征
在新形势下,出版业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与时代特征,也是出版人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出版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途径。
1、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在发展壮大出版主业的同时,注重以社会效益引领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助推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两个效益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出版业要准确理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相统一的精神内涵,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聚焦出版业记录文明、传播文化、培塑精神的职责定位。不论是选题策划、合作出版、还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出版从业人员都需要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和勇于承担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在疫情期间,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抗疫”,推出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培”“停课不停研”。高教社充分发挥国家教师培训资源服务平台的作用,助力基础教育教师,免费援助10000余门线上课程并提供在线教学培训。上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校园防控疫情专题公益培训,1757所中小学进行了集体参训注册登记。高教社利用校本研修平台,设计出适应于不同学习发展目标的内容体系,采用教研情境模拟,凸显出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发扬了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得到了全国教师们的认可和赞扬。
2、坚持文明吸收借鉴与传播中华文化相协调
自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伯尔尼公约》,标志着我国出版行业正式纳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国出版社源源不断地引进优秀外版书,给图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大批忠实读者。引进的过程也带来先进的出版理念,为广大出版从业者提供发展新思路和方向。中国出版业在引进借鉴其他文明的同时,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向国际市场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中国人民精神风貌、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促进国际出版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高教社在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与美国学乐出版集团签约Cool Panda(酷熊猫)少儿汉语教学资源英文版,向亚洲国家和北美地区进行推广销售,展现了中美教育界、出版界的深度合作,让中文与中华文化能够“走出去”并“走进去”;高教社还与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纲》英文版,实现了版权输出,推动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优质原创出版物出口,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世界更加清晰、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3、坚持民族情怀与大国担当相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国界,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疫情无情人有情,患难时刻见真情。疫情在中国蔓延之时,国际出版人、海外作者等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出版界表达关切。高教社的海外合作伙伴也通过微信、邮件等形式传递了问候和鼓励。高教社投桃报李,向有深厚友谊的海外合作伙伴致信,表达出诚挚的问候和坚定的支持。面对疫情肆虐,全球高等教育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高教社敢于担当,启动上线了爱课程国际平台。不仅积极分享前期开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宝贵经验,而且免费向全球学习者开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质课程,并提供尽可能的学习指导与服务,展现了民族情怀与大国担当精神。
三、出版业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培塑路径
1、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明晰出版业职责定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理想的信念是为人处世、修身立命的精神根基。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增强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站位是出版业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出版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参与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来,要以提升全民族科技文化素养为中心,以民族振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这是出版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包容开放、携手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出版业作为文化教育产业,需要继承和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思想、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创造力保持高度信心。特别是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的目标。 文化无国界,人类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史。要牢固确立世界文化共建共享理念,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3、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保障作用
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甚至走向反面”。 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全局、长期和稳定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刚性约束和加强管理出版行为,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不仅要建立纠错容错制度,鼓励出版从业者大胆创新、放心担当、敢于担责。同时还应该建立褒奖激励制度,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给予补偿和奖赏,鼓励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发扬公益精神和鼓励社会担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到“不让流汗流血者流泪,不让老实厚道人吃亏”。让制度在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培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
(本文作者邱宁远,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海外合作部版权助理)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