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化的守望者”,是“知识的摆渡人”,对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我们的出版产业高度发达、出版形态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这无疑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一些思维观念需要转变更新,但这些“变”都应建立在“不变”的出版初心之上。新时代编辑应有一定的公益精神,真正担负起“开蒙启智,传承经典”的历史使命,以“初心”书写“爱与责任”。
关键词:初心 责任 公益精神 使命担当
一、出版初心:开蒙启智 传承经典
“初心”是近几年的高频词汇,不仅成为共产党人的人生信念,更是每一个人自省、自警、自我提升的标尺。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是“本”,“继续前进”是“纲”,守本举纲,我们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诚然,我们前进的路上,需要勇敢向前、不断行走的脚步,也需要提醒自己适时停歇的智慧。停下来,回望来时路;停下来,看不一样的风景;停下来,静心倾听心的声音。“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路很长,怀着初心慢慢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文化人的身份,不能忘记自己是先进思想的歌颂者和传播者,不能忘记自己是文化的守望者,知识的摆渡人。“为人作嫁终不悔,开蒙启智千万家”是出版人的初心,也是其价值追求。
1.坚定文化自信,做文化守望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文化是人得以成长、成才的原动力,是经济社会得以迅速发展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得以开明、包容、和谐、稳定的基础。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成为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兴旺和人民福幸福的重要因素。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优化文化选择的重要事业,是不断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崇德尚艺、德艺双馨,把艺术理想融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作为出版工作核心力量的广大编辑,应坚定文化自信,守住“为人作嫁、开蒙启智”的初心,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创新创造,不断推出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
2.弘扬优秀文化,做知识摆渡人
出版的本质是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事业。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文明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善于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的需求,通过创新创造,以优秀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出来,理应成为新时代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应有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读懂历史,梳理脉络,整理思想,做活遗产,再现经典,传递知识,讲好故事,弘扬文化,是新时代“知识摆渡人”的初心与使命。
二、爱与责任:书人优者 为国为民[2]
邹韬奋先生说:“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这里论述了爱与责任以及能力与能干的问题。无疑,爱与责任是干好事业的前提。爱,可以让你甘心情愿地全力以赴;责任,可以让你无怨无悔地奋力奔跑。
很多编辑进入出版这个行业时,或因爱好阅读,或因钟情文字,不管怎样,热爱成为当初选择的理由。的确,选择一份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奋斗是重要的,而你所学的专业刚好与你所从事的事业吻合,则是人生一大幸事。这些幸运者是懂得人生设计的,是真正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和无限热爱的。热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这样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生价值追求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竭诚为读者服务”,这样的情怀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出版家邹韬奋。出版人作为文化工作者,更应有“立功、立德、立言”追求不朽的情怀,有一种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使命感,一种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出版的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书人优者,为国为民”。
1.出版家的公益精神与责任担当
在中国出版史上,有一大批值得我们记住的名字:张元济、陆费逵、沈知方、邹韬奋、陈独秀、郑振铎、胡愈之、沈雁冰、俞平伯、叶灵凤、潘汉年、章锡琛、叶圣陶、徐志摩、陈望道、鲁迅等。在当时民智未开的中国,是这些人擎起了开启民智、引领大众的火炬。从这些出版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沉迷其中的热爱,一种甘于清平的奉献。正是这样一种理想追求与精神境界,才使得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出版人都被尊称为“文化人”,而这些出版家无疑是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繁荣兴盛的伟大事业当中的。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张元济一生以书为伴,志存高远。编书、出书、藏书成了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编书、出书。张元济辞去南洋公学代理总理的职务而加盟商务印书馆,其间编辑了中小学新式教科书,以出版推动教育,出版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等十余种杂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此外,他还整理出版了一些古籍,如《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二、藏书。张元济好藏书,收藏的古籍善本数量众多,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他将自己的藏书都捐献出来,先后建成了东方图书馆、合众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与书结缘的张元济,始终不忘出版使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在病床上继续做着编校工作。一张小桌,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颗执着的心,帮助他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本书——《涵芬楼烬余书录》。
出版家陆费逵胸怀大志,引领中华书局走在出版阵地的前沿。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毅然辞去商务印书馆的职务,1912年成立了中华书局。他一方面主张教科书改革,力主发行中华教科书,一方面影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古籍,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奉献了力量。
出版家邹韬奋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一书店”,真正做到了为社会大众和社会文化服务。他成为受世人尊敬和景仰的出版家,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服务精神。他创办的《生活》周刊,以“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为宗旨,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竭诚为读者服务。期刊中有两个广受欢迎的栏目“读者信箱”和“小言论”,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韬奋先生说:“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他亲笔回复读者来信一万多件。二、创造精神。邹韬奋认为,图书的根本是在内容。在接办《生活》周刊后,他加强了内容改革,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和价值性。三、敬业精神。韬奋先生全力投入出版事业,常常写编合一,不计报酬。毛泽东称他为“文化界的劳动英雄”,周恩来称他为“出版事业的楷模”。四、爱国精神。韬奋先生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还写下了《对国事的呼吁》,表达对蒋介石实行反动政策的愤慨。他不仅是“出版事业的楷模”,而且是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
这些出版家无不是用自己的出版实践诠释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精神信条的。他们用爱扛起责任,用责任书写着人生的辉煌。
2.执笔出征 勇敢抗疫——出版人的抗疫实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封城,让全国人民居家隔离。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力量。作为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出版人,执笔出征,勇敢抗疫,以各种方式为防疫抗疫奉献力量。
各出版社在第一时间策划选题,出版图书。人民卫生出版社早在1月30日就策划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电子书,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电子书,1月31日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电子书,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问答》,广东科技出版社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仅用3天就上线并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长江少儿社在武汉封闭离汉通道后,仅用6天便出版了科普绘本《孩子别怕:儿科专家讲病毒故事》,接着又推出了《等爸爸回家》《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战“疫”书简》等。[3]浙江少儿出版社推出了《逆行天使》。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抗疫日记系列图书”《雷神山战疫日记》《我的方舱日记》,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风雨同行:全国书法名家抗“疫”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逆光下——抗疫前线影像速写志》。
这些抗疫图书品种丰富,形式多样,有防护手册,有科普绘本,有故事绘本,有日记,有家书,有作品,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其中还有一些作为公益图书,免费赠送。这些图书不仅成为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宝典,也成为出版人重要的出版实践。从这些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出版人的担当和作为,看到了他们的境界和情怀。总有一些时候,人们可以忘却名利,不计得失,因为有些事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因为人需要一点公益精神和使命担当。
三、创新成长:提升能力 推出精品
出版业本质上是文化创意产业,编辑承担历史使命的过程就是创新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优秀自己,提升自己,推出精品力作的过程。
1.立足本职,提升编辑力
编辑作为“文化守望者”和“知识摆渡人”,承担着传播文化、创造文化、引领文化的责任,应该学好专业,立足本职,不断提升编辑力。编辑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较好的政治认知能力。编辑应加强对出版业国际国内形势及业内外发展趋势的了解,广泛关注本行业的政策,了解出版行业各种新的规章与规定,加强对出版意识形态的学习。
二是高水平的选题策划能力。选题策划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创意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理性设计的过程。它是出版精品力作的前提,也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三是文字内容加工能力。编辑工作是一种语言文字工作,具备较好的案头功夫是当好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这种案头功夫,主要表现为: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编辑必须熟悉语言文字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编辑必须具备选择和优化内容的能力,具备作文评书的能力。一个能编善写的编辑往往能使图书增值。
四是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编辑出版是一门应用科学,编、印、发各环节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离不开深入实践。编辑应该是一个善于交际的社会活动家,善于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只有这样,才可能拥有优质的作者资源,才能更好地做好图书的营销宣传工作。
2.勤学慎思,打造精品
出版作为文化产业,主要是做内容,做文化影响力。打造精品力作无疑是塑造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
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认为,高质量的图书应具有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精(经)久不衰的特点,并且与编辑工作密不可分。编辑是精品力作的生产者,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一方面要勤学慎思。“勤学”,学专业知识,学理论知识,学一切能使自己变得优秀的知识,因为不管做什么,学习从来都是一辈子的事。“慎思”,思选题,思作者,思设计,思营销,思创新,思一切能打造精品的环节。因为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思考从来都是创新的源泉。
一个优秀的编辑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勤学慎思,不断丰富自身的学养,提升创新力,是生产精品的原动力。
3.爱岗敬业,永葆人文情怀
爱岗敬业是干好事业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守初心,担责任,需要在具体的岗位上践行。编辑作为开蒙启智、传承经典的文化人,是否有“板凳愿坐十年冷”的敬业精神,是否有“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服务精神,是否有“为人作嫁终不悔,开蒙启智千万家”的奉献精神,是否有为自己负责、为读者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历史文化负责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决定着出版的品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有人说:“书的品质由出版的品质决定,而出版人的品质又最终决定着出版的品质。”[4]“出版人的品质”,关乎学养、涵养、修养,关乎职业精神与人文情怀。张元济捐书成立图书馆是一种情怀,陆费逵发行中华教科书是一种情怀,邹韬奋为期刊写稿不计报酬是一种情怀,各出版单位免费赠送抗疫图书也是一种情怀……正是这样一些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才让我们如此感动,才让我们的文化如此朝气蓬勃。
新时代的编辑,要做一个爱岗敬业、有人文情怀的编辑,守出版初心,书爱与责任,以自身的热情和知识做好出版。编辑有了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初心,这样的责任感,就有了精神支撑与内在动力,也就有了打造精品,做“不朽的书”的可能。
(本文作者陈菊,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
[1]范军:《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出版科学》2018年第1期。
[2]聂震宁:《“书人优者,为国为民”:出版人应具有社会担当》,人民网。
[3]聂震宁:《聂震宁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11)》,《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3.10.
[4]贺圣遂 姜华:《出版的品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