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31.鲁克熊: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路径探索

作者:鲁克熊   2020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摘要:后疫情时代,出版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从短期看是严峻挑战,从长期看亦是转型契机。“书人优者,为国为民”,出版业及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很重要。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出版人必须苦练内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走出一条自我革新的新路径。

关键词:出版人才;公益精神;社会担当;


一、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的现实意义

党的出版事业和从事其他许多社会活动一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出版业是智力密集型和创作创意型行业,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出版事业要想取得长远健康发展,首先要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公益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公益精神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关注问题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现代出版业的前辈们,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等具有强烈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储备一批政治站位高、综合素质强、服务意识好的优秀出版人才;二是出版一批精品力作,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和文化追求;三是彰显出版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担当。

二、战“疫”背景下出版人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现实案例

2020年春天,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疫情寒流挡不住出版暖流,出版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出版了许多与抗疫内容相关的书籍,自觉热情地服务于全民阅读,为战“疫”阅读贡献力量。出版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利用其广泛的传播影响力,提供免费阅读资源,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中南传媒旗下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仅用一个星期,从3000余封一线抗疫者家书中精选出81封,精编精绘精制了图文书《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出版人展示了责任与担当,公益与奉献,他们不惧恐慌,克服困难,从自身做起,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引导读者克服恐慌情绪,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积极传递正能量。中南传媒旗下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湖南电台音乐之声FM89.3,倾心制作《你的样子——谢谢,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以下简称《你的样子》)系列音频和同名图书,讲述100个感人的战“疫”小故事,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每一个中国人致敬。疫情期间,在社长杨林的带领下,该社总编辑钟伦荣、综合出版事业部部长钟可全力投入,从选题策划、约稿组稿、文图创作、编辑加工到音频制作、上线推出,仅仅用了7天时间。同全国许多出版机构一样,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中南传媒旗下出版、印刷、新闻、教育等产业板块,积极响应党中央、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全民抗疫的要求,用爱心坚守,靠科技“战疫”,通过新媒体矩阵和优质线上内容产品服务社会,纷纷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在线课程,这正体现了出版机构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三、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的路径探索

从出版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优秀的出版人,总要把公益精神放在第一位,从而勇于为社会担当。那么如何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呢?结合出版业的人才培养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发挥“双效”考核的“指挥棒”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机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和业绩为导向,经济效益责任重大。但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社会效益责任更为重大。毫无疑问,对于出版行业而言,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是整个行业的核心价值所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对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文件为出版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以此为导向,出版机构要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把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纳入到出版人才的年度考核范畴。具体来说,出版机构在下达年度考核任务指标的时候,可以把社会效益指标的比重占到整个考核指标的55%以上,重点明确出版人才要在主题出版项目、重大出版工程、公益出版项目等方面聚焦。同时,在经费补贴上,要给予支持。这些出版项目是宣传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承载党和政府意志和主张的重要载体,既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文化环境,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思想文化在整个出版领域的发展繁荣。当疫情来临时,出版人责无旁贷地关注疫情发展,出版了许多有关防疫抗疫的书籍,在防范引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公益阅读以及典型事迹的人物的宣传报道等方面发挥出版的优势,充分传递了“战疫”正能量。由此可见,出版机构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出版人才专注于出版业的社会效益,在做好主题出版工程和公益出版工程中锤炼自身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二)用好业务培训的“助推器”

出版人的职业使命是做“文化守望者、知识摆渡人”。在当下,出版人的综合素养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不仅要有政治家的头脑、文化人的情怀、生意人的眼光,还要有社会人的责任与担当。要想成为优秀的职业出版人,组织培养必不可少。具体来说,出版机构可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将公益理念和公益项目纳入到培养计划中,建立“四个一”体系,即申报一个课题、组织一个活动、建立一个组织、选定一批基地。一个课题,即鼓励出版人申报和公益相关的出版选题,比如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复学,精准扶贫,垃圾分类等。组织一个活动,即组织出版人开展和公益相关的活动,如送书下乡活动、农家书屋活动、文化扶贫活动等。建立一个组织,即为了让出版人更好地参与公益活动和出版项目,应建立专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选定一批基地,即出版机构可以联系、选定一批基地,作为出版人定点做好公益服务的基地,以保持活动和服务的连续性。

(三)激发自我升维的“内生源”

名著《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只要还有船和风,我还是要出海的”。这正激励了出版人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给出版业带来的冲击是长久而深远的,也催生了线上消费、文化消费、个性服务等新兴业态。“文章合为时而著,出版亦为时而革。”出版因时而革,意味着优秀出版人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出版人必须革新思路,以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更关注普通读者需求,更关注用户体验,及时调整出版规模、出书计划与营销方式,如免费开放线上资源、转战电子出版、发力线上销售、借力自媒体品牌营销等。出版人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搭建出版与读者的交流平台,出版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图书,减轻出版机构经营压力,努力形成协同互利、共享合作的良性机制。

结语:

从出版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得到启示,出版人主动担当、勇于作为的精神,给疫情之下的出版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对于培养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人才,一方面要靠考核引导、组织培养,另一方面要靠出版人自身的自我修炼。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把握和破解可能到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开创出版工作的一片新天地。

 

本文作者为鲁克雄,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主管

参考文献:

[1] 疫情不止,公益不停——记战“疫”中的新闻出版人, 袁舒婕,2020年02月18日,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 聂震宁:“书人优者,为国为民” 出版人应具有社会担当,来源:人民网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在线课程资源公益性供给的实践观察及理性思考, 《数字教育》2020年第1期(总第31期)专稿栏目,页码:9-14。


作者:鲁克熊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