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出版业积极走在公益活动的前端,充分展现了新形势下应有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出版业转企改革后,出版人一直延续着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担当,将“韬奋精神”充分贯彻到出版工作中,出版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形势下,出版业被赋予新的使命,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已成必然趋势。
关键词:新冠疫情;出版业;公益精神;社会担当
出版社作为精神文化生产的部门,有着特殊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它引领着公众正确的精神文化走向。在新媒体时代,两微一抖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信息获取的方式,在高效、迅速的同时,也有一系列的信息繁杂、真假难辨的弊端。其实无论是自媒体、主流媒体还是监管部门,都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当下,大众正处于多元化的数字文化圈中,正置身于立场先行、观点强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1]因此,出版业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出版业特殊的社会属性也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新形势下,出版业必须始终践行出版宗旨,并承担起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使命。
一、新冠疫情下出版业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众由于缺乏对新冠客观、理性的认识,一时间公众心理极具恐慌。各家出版社面对疫情防控的攻坚时刻,积极参与中来,为大家科普新冠病毒知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效减轻大众的恐慌心理,充分展现当下形势出版业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真正践行出版行业的“韬奋精神”,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将始终是出版业的责任和使命。
1.高效出版防疫书籍,做好防疫宣传工作
最先进行疫情相关图书出版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1月23日率先出版第一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手册,并迅速分发于全国各地书店,在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知识传到大众手中。紧接着,各家出版社都纷纷投入到疫情相关的出版中来。
相关图书的策划出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介绍病毒相关知识或者是防疫措施的图书。这类书籍旨在为大家科普科学权威的知识,便于大家正确客观认识病毒的相关知识,安抚大众的紧张、焦虑心理。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早在1月30日就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并以此书为引领,陆续策划出版了30余种读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也积极策划《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图书,并同步发布数字版免费资源;湖南科技出版社作为一个科技类出版社,在疫情暴发之际力求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策划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问答》一书为大众科普正确的防控知识,有效推动疫情的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各出版社积极策划出版记录我国抗疫过程的图书。这类图书旨在充实大众在疫情期间的精神生活,展现医护人员艰辛的抗疫之路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精神面貌,鼓舞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念和决心。人民出版社策划编辑图书《最美逆行者》,展现全国各地人民在国家危难时刻纷纷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精神;湖南文艺出版社从一线抗疫者家书中精选出81封,编制图文书《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体现疫情苦难时刻来自家庭的温暖之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战“疫”家书》《口罩里的爱》《走开!冠小毒》等图书也迅速上市。
出版业在此次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展现应有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出版者坚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免费开放数字资源,提供知识服务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数字出版行业也不甘落后。诸多出版社都免费开放数字资源,为疫情期间只能宅在家的大众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出版业作为一种内容行业,不断充实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安抚了疫情期间大众的恐慌心理。
诸多出版社在出版纸质防护手册的同时,也同时与新华书店网上商城、咪咕阅读、喜马拉雅等传播平台或数字阅读平台合作,上线电子图书并免费传播,最大程度上加大和加强了疫情防控宣传面及宣传速度。[2]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月30日开展“人文读书声”有声店铺,为读者提供一大批免费优秀经典名著有声版,并同时与数字平台联合,为读者提供大量免费电子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数字教学资源,免费上传电子版中小学生教科书和教师用书,切实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乐读 APP”开通线上资源免费获取功能,为公众提供小说、散文、诗歌等大众出版类数字资源;知网平台也为学生和教师免费公开数字资源,有效解决学生和教师滞留在家的论文学习需求。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疫情暴发时刻,也积极挑起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重任。融媒体时代,出版社将线上和线下资源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最大限度为大众服务,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了充实的精神文化工作。
二、新时代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必要性
1.出版业的社会属性
出版业作为一个生产精神文化内容的行业,它具有着特殊的社会属性。首先,表现为出版社的文化责任。出版业是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和建设的部门,在加强国民文化自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文化责任体现在引领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走向,这就要求出版社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版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社会信息,探求新时代下的社会需求和读者的知识需求,组织权威作家,策划出版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物。
另一方面,还体现为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对于出版人来说,其社会责任包括: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传播、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承担政治责任。[3]出版是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这种社会责任更加明显。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繁杂、鱼目混杂成为如今时代信息传递的重大弊端。而出版社作为精神文化生产的主要部门,始终代表着社会的利益,社会效益永远放在经济效益的前面。因此,每一个出版人都要有相应的文化自觉,把坚守出版使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国民对出版业的依赖和信任
出版社作为生产精神文化内容的权威部门,在长期的文化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获取知识方面,大众对出版社具有普遍的依赖和信任心理,这就要求出版社更应该精耕细作,不辜负大众的期望和信任。新形势下,出版社更要承载起大众的信任,尽全力做好为社会公众的服务工作,展现其应有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更应该积极应对,将社会利益放在最前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固出版业在大众心里的权威地位。
三、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1.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出版精品图书
出版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的责任。出版作为精神内容的输出行业,其输出的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正确的精神文化走向。因此,出版行业要想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使命,首先应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为党和国家做好服务工作,打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当之无愧的就是出版精品图书,打造有真正社会价值、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质量图书,避免市面上低俗内容、低质量图书的泛滥。这是出版的本质所在,这也是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重要核心内容。
2.策划组织公益活动
“公益精神”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而面向特定社会人群或人类发展共同关注问题的行为的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出版业作为具有特殊社会属性的内容行业,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新时代的出版业更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出版业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向大众普及一些健康知识,一方面为社会人民送福利,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加强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带动相关图书作品的销售。可谓是一举两得。此次疫情的暴发,很多出版社走在公益活动的前端,积极策划一些抗疫主题的相关活动,如免费赠送抗疫知识手册,免费开放相关疫情图书电子资源,或者是策划一些音频节目帮助大众舒缓紧张情绪,都深刻践行了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使命。
3.培养“有担当”人才
出版人才队伍一直是出版界的核心力量。好的人才队伍,更有利于出版的团队管理,也会为出版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出版本身是一个包含创意和创新的行业,也是一种服务型行业,它服务的目标人群是社会大众,因此出版业要培养的是具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质的人才,是具有强烈出版使命的人才。新形势下,出版业更应该把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作为出版的重要奋斗目标,加大出版企业的团队管理,大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出版人才。出版行业有了坚实的核心力量,才能更好的走向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道路。
四、结语
出版业既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动国民精神文化走向、影响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石。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增多,虚假信息严重泛滥,出版业更应该走好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道路。出版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出版业应严格践行出版宗旨,迎接好新时代下出版的文化使命,将“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齐头并进,对所出版作品深耕细作,真正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起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
(本文作者杨林娟,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李鹏.媒介融合时代编辑中心制的重构与路经优化[J].中国编辑,2019(10):45.
[2] 范高强.出版业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反思[J].新闻世界,2020(05):80-86.
[3] 贺正举.新形势下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01):154-157.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