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其主要目的是给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因此,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和生产。但是,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正是因为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所以企业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保持企业生命力、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三大类,强调的是企业应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积极奉献社会公益事业,树立富有责任感、正义感的企业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出版业向来有服务社会的宗旨与传统,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传承回馈社会的公益精神,不但不过时,而且仍然十分有必要。
一、新形势下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必要性
首先,出版的属性决定了出版是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担当是出版业应有的职责。
出版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其生产的出版物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等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自古以来,出版活动的发生都离不开社会需求,出版的宗旨与目的也是为社会服务。如今,出版业成为文化企业,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其生产经营活动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出版企业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出版人也应该具备社会担当意识,积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可以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出版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出版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
其次,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要求出版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出版业等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性。2018年,中宣部制定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其中“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考核指标中,明确要求出版单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和出版社实力地位相匹配的扶贫开发、公益服务、捐赠等活动。这就从制度上对出版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再次,新形势下培育有社会担当的出版人具有十分的迫切性。
当前,我国出版业形势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传统出版业蓬勃发展,从规模数量看,显然已迈入出版大国行列,但离出版强国仍有较大的距离;从出版物质量看,出现了“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原创能力不足等现象。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出版业在深耕传统出版的同时,还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出版单位仍在艰难探索与进行中,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因此,出版人与出版企业更要树立改革发展意识,以专业的精神打造出版精品,不断增强原创作品出版能力,自觉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也是新时代出版繁荣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
二、新形势下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有效路径
第一,立足出版,呼应时代,多出好书,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1)做好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主题出版不仅承担着彰显社会风尚、弘扬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作用,更肩负着启迪民众、凝聚民心、表达民意的现实使命。时代呼唤优秀的主题出版物,我们应该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顺应社会需求,推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权威性、有普及性、有内涵、接地气的主题出版物,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与担当。
(2)实施精品出版战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意志、代表最新科研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自然科学精品,以及反映时代生活、反映社会进步的现实题材作品。
(3)关注时代热点与社会需求,策划出版更多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出版物。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民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创新出版形式,策划出版更多时政、人文、社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优秀的出版物。
第二,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出版业及时反应并积极行动。
不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还是2013年“非典”,还是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每当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出版业都能及时关注事件,参与公益行动,为社会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展现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许多出版人立即行动,纷纷策划出版了不少跟疫情防控相关的出版物,包括各种防护知识读本、防护手册、宣传挂图、心理自助手册,第一时间为民众普及防疫知识,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其中,广东科技出版社最早行动。早在1月20日晚,社党委书记、社长朱文清连夜在本社工作QQ群传达中央精神,要求大家提高政治站位,密切关注疫情最新进展。1月21日上午,总编辑严奉强紧急组织编辑部门和职能部门开会,讨论选题策划方向,初步确定工作思路。紧接着,社长组织班子会,布置具体分工和责任落实安排,全体人员进入战斗状态。1月22日清早,社长、总编辑带领骨干编辑前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何剑峰团队见面,商讨编写事宜,并立即付诸行动。1月23日上午9:00,第一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正式出版。从启动项目到印刷出版,仅仅用了48小时。这是全国第一本正式出版上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读物。图书出版上市当天,广东科技出版社即由社领导带队,前往广州图书馆、越秀西湖迎春花市、广州火车站等地区,向广大市民免费派发、免费赠阅,开展公益科普宣传。电子版全网免费下载,点击阅读量超过3000万,受益人群过亿。紧接着,湖北科技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天津科技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辽宁科技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等也陆续推出防疫抗疫图书。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与疫情相关内容的图书多达大几百种,其中以科普类图书为主,人文类图书为辅。
笔者所在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在这次疫情和汶川大地震中,也很好地展现了出版单位的社会担当与公益精神。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情严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了记录汶川大地震那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日子,以及深深感动着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福建人民出版社在短短20天内编写出版了《感动——为了汶川大地震难以忘却的记忆》一书,福建新华印刷厂免费承印,3万册图书销售所得144万元全部捐献给灾区兴建彭州市升平镇博爱小学。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为助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向奋战在一线的平凡英雄致敬,福建人民出版社自觉肩负起出版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组织一批骨干力量,搜集整理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仅仅两周时间便策划与编辑出版了《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及时反映福建全省上下紧急动员、奋起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从2月10日开始启动编纂工作,搜集、整理相关新闻报道素材,到2月25日出版,前后两周的时间里,从编辑、排版、设计到校对、出版,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流水作业、无缝衔接,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出版。纸质图书在新华书店免费赠阅,同时还推出电子书,供读者免费下载阅读。此外,我社还向湖北省宜昌市捐赠10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在这次抗疫防疫过程中,出版业除了出版跟防疫相关的公益图书,还充分利用线上数字出版资源,主动免费开放给大家使用,自觉热情地服务于全民阅读,为战“疫”阅读贡献力量。以人民教育出版为代表的的诸多教育出版社,纷纷开放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的数字出版资源,供免费下载使用,帮助师生在疫情期间不间断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数字平台,免费向全社会开放一批当代文学作品等资源,受到媒体和读者的广泛赞誉。
不仅如此,中国出版业还以免费输出版权的方式,支持世界人民共同抗疫。2月29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发出倡议,希望中国童书出版人将已出版的新冠肺炎有关童书的国际版权捐献出来,无偿赠送给IBBY的80个国家分会以及其他国外出版机构、组织或平台,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儿童阅读。短短1个月,张明舟收到了50余家出版社和作者绘者捐赠版权,10多个语种300多位译者报名,他们一起为全球抗疫童书作品进行免费的翻译和上线推广。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也积极响应,将其策划出版的原创图书“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6册)的外文版权无偿赠予尼泊尔、黎巴嫩、印度、越南、美国等国的出版机构、组织或平台,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另外,由张文宏教授主编、翁心华教授主审的《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中文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张文宏教授及其团队将本书著作版权无偿授予复旦大学出版社,由出版社联系海外翻译出版事宜。复旦大学出版社于3月27日向全球发布翻译志愿者招募令,三个版本共收到606位翻译志愿者报名,最终确定了39位译者参与翻译。前后仅短短两个月时间,该书英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在海外正式出版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中国出版业以自己的公益行动,及时准确地为世界各国科学防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赢得了世界很多国家的赞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出版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也对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发挥自身文化企业的优势,多方位地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出版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条件,创新方式,多方位地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如组织职工参与慈善、捐赠、献血等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关心支持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福利事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鼓励职工志愿服务社会;充分利用作者与编辑资源,举办公益讲座;等等。以笔者所在的福建人民出版社为例,2013年至今,共向社区困难群众、农村学校图书馆、农村文化站、军营图书馆等捐赠钱款与图书,累计208万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很多出版企业积极投身于文化扶贫扶智中。除了出版脱贫攻坚的相关出版物,助力乡村振兴,还通过对口帮扶、派驻干部挂职锻炼、公司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等方式,探索出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扶贫样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巨大的文化力量。
三、出版业践行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出版业践行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制订社会效益目标时,要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把牢固树立企业社会担当与公益行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次,加强党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力量与作用,广泛动员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再次,制订企业公益活动中长期计划,分工明确,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跟踪与调整,并且将完成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起到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最后,在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灌输社会担当意识和公益精神,将其内化到出版行动中去。
目前,出版业在践行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出版单位领导不重视,觉得这事可做可不做,无所谓;在制订选题计划与社会效益目标时,漠视出版单位的社会担当与公益精神,即使在社会效益考核中该项指标不得分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公益活动的中长期计划,或者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性与规划性;任务归属部门与责任人不明确,导致无人负责或互相推诿;以清理库存为目的,捐赠的图书与受赠对象的阅读需求不匹配;等等。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在考核、选题审批、评先评优时,加大出版单位社会担当与公益活动的比分权重,在政策与制度上加以引导与约束;有条件的地方,由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不作为的予以批评,同时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而促使出版单位更加自觉地践行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
(本文作者福建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王金团)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