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坚韧顽强、不可阻挡地走向复兴的重要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展现出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锤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 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民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密码,也揭示了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
丹青寸意,皆为有情;奋不顾身,共筑家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凝聚起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坚决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们战争。
2020年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和严峻考验。面对这场严峻的危机与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同心、众志成城,亿万人民谱写了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嘹亮凯歌。
前所未有的疫情,割不断手足情,摧不垮奋斗志,攻不破防控线,难不倒中国人。生命至上的为民追求、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的顽强斗志、尊重科学的求是态度、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核。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诗人吉狄马加则这样写道:“让我们用成千上万个人的意志/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生命,在穹顶/散发出比古老的太阳更年轻的光。”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百里有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悠悠上下五千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对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始终召唤着华夏儿女团结奋进。正是这样的家国精神,感召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陪伴着我们踏实坚定地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
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场大考,考出了令人赞叹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考出了家的团结、国的凝聚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在武汉抗疫一线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这充分展现了广大抗疫人员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 伟大抗疫精神展示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关爱生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崇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关爱生命看成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这是我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能够始终保持人心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担当。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刚健进取、发愤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它使得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韧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具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巨大勇气,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和自力更生能力,呈现出变通达久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活力。自强可以迸发强大的力量。在这次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国人民怀着必胜的信心,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守望相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伦理追求。孔子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孟子呼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呼唤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相互扶持、互助互爱。中华文化历来推崇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舍己为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就是一场史诗般的全民大动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先贤倡导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道德境界,由无数平凡中国人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谱写了新的篇章。
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理念。《左传·隐公六年》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尚书·虞书·尧典》载:“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将“亲仁善邻”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直至“协和万邦”的思想,彰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演绎成我们今天坚持开放包容,与世界各国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的理念和方案。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合作、互助互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人民,不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积淀了丰富的应对各种危机挑战的经验和智慧,而且铸就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意志和品格。这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奋起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沉着应战并战无不胜的强大文化支撑。
三、 伟大抗疫精神唤起新时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
2020年9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吸引了中国及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在过去8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胜利。这一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英勇壮举,同样需要作家和新时代出版人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记载,为历史留下见证。
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2020年3 月10日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上发表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一文。聂震宁先生还在文章中说出了自己写作的原委——“每天我都在关注各种疫情新闻,阅读各种有劲道的抗疫时文,阅读各种真诚感人的抗疫诗歌。还有在智能手机上收听来自我们出版业的各种APP音频的抗疫读物······疫情灾难笼罩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有太多遭遇,让我们无比难过,又有太多抗疫一线的悲壮故事震撼我们的心灵。还有不少出版人用各种办法担当起了抗疫出版的社会责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都在催动我举意跟书同兄谈谈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聂震宁先生在该文中进一步指出,无论什么时候,公益精神在出版业里总是第一位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出版人闻风而动,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人民卫生出版社在2020年1月30日就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电子书、网络版读物等,并陆续出版了《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致敬最美战“疫”医生》《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致敬最美战“疫”护士》《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致敬最美战“疫”疾控者》等数十种读物,而且都是融媒体出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推出了《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读物,并成为全网收藏的“抗疫宝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用了不到3天时间就上线并正式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最美逆行者》,反映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奉献。新华出版社则在2020年2月就推出了《众志成城 防疫抗疫》的时政类读物。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也出版了《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一书,特别关注了青少年群体,既以科学知识解答青少年对病毒的疑惑,还从生命教育角度引导孩子们正确应对危机,并收获成长。此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查医生援鄂日记》,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战“疫书简》,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影像日记——记者镜头下的全民战“疫”》,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联袂出版的《钟南山:生命的卫士》等众多图书和免费上线电子书。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正是历代优秀文人富于社会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即意味着优秀文化人对时代的关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责任和担当;“为事而作”,即意味着优秀文化人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中国出版界的元老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等杰出出版先贤都为我们奉献了许多“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重要书刊,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从而彪炳史册。
我们不妨选择几本有代表性的抗疫图书,以见证新时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1.每一封书简,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有感于《战“疫书简》一书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书简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样突出,一批批传世书简已成为重要典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法国作家加缪曾说:“人的内心里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归应该比唾弃的多。”这句话绝非是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医护人员取下口罩的脸上找到它,也可以从躺在病床上眺望夕阳的病人身上找到它,我们更可以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正在发生的精神蜕变里找到它。湖北作家李修文主编的《战“疫”书简》一书(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带给人们的是一次次的情感共鸣、一次次的心灵撞击。书简里有抗疫的儿女对父母的愧疚,有出征的父母对幼子的歉意,有火神山医院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的誓言,还有海外华人从大洋彼岸发回的真诚祝福。一封封书简,把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熔铸成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2.用镜头记录抗疫历程:《影像日记——记者镜头下的全民战“疫”》一书
《影像日记——记者镜头下的全民战“疫”》一书,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总编室部务委员、高级记者李舸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图文并茂,从一线新闻工作者的视角,用影像书写历史,以瞬间凝聚永恒,全面记录了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民战“疫”的历史进程。它展示了整个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付出的艰辛努力,见证的是中华儿女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勇敢与无畏、坚韧与顽强,体现的是坚不可摧、无往不胜的中国力量。
3.钟南山院士回信与《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书
2020年2月18日,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联袂出版了《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免费上线电子书,这引发了广西柳州市竹鹅小学学生的热烈反馈:有的同学写下读后感,有的同学做了抗疫手抄报,有的同学为钟南山院士和抗疫医生画像,有的同学用诗歌表达。
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童真,深深地感动了钟南山院士。他在给竹鹅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最是书香能致远。钟南山院士的回信,犹如时代号角,必定吹响并泛起孩子们理想中的层层涟漪,而这正是该书出版价值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出版人的价值体现。
4.前线医生以日记的形式写实:《查医生援鄂日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是前线医生以日记的形式,从“无我”的状态客观记录了中国抗疫团队这个“大我”,其书写方式非常独特。该书既有医生惯有的严谨和客观描述,又有作者自身的幽默风趣和细腻,很是吸引读者朋友。据报道,《查医生援鄂日记》在2020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其封面上的一句话耐人寻味、发人深醒:“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这样说道:“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剑桥大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也感慨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展现出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精神。”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在“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一文的最后鲜明地提出了这样的世纪之问:“当时代、社会、现实、民众对包括出版人在内的文化人提出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时候,我们出版人还能够只顾出版需要沉淀而背对时代、社会、现实的召唤和亿万民众的迫切需求吗?” 2020年春天我国抗疫出版的丰硕实绩再一次响亮回答了聂震宁先生的这一时代命题: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出版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必须把公益精神放在出版的第一位,并勇于为社会担当。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本文作者吴宇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首席策划、编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光明日报,2020年9月9日.
2.宣言.丹青从来系家国.光明日报,2020年9月17日.
3.李平生.疫情防控展示文化的强大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6月12日.
4.钱念孙.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光明日报,2020年9月18日.
5.聂震宁.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3 月10日.
6.沈壮海,刘水静.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光明日报,2020年9月11日.
7.刘蓓蓓.为抗疫大战留下历史见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9月11日.
8.李浩燃.激扬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8月24日.
9.何中华.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熠熠生辉.人民日报,2020年4月27日.
10.高晓晖.每一封书简,都是一座精神丰碑——读《战“疫书简》有感.人民日报,2020年9月1日.
11. 冯晖.镜头记录抗疫历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9月11日.
12. 章红雨.书香致远,由钟南山院士回信想到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9月16日.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