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80.关俊红:浅析新媒体时代出版人的社会担当

作者:关俊红   2020年09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总要求。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人,要深入挖掘热点选题,将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通过图书媒介传递给读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坐标,正确引导读者,打造精品图书;要严格质量标准,出版合格的出版物,塑造出版品牌。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出版人;社会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总要求。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产业、舆论的风向标、宣传的主阵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是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也是实现出版人理想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出版行业从业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新媒体时代出版人的社会担当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挖掘热点选题,弘扬主题文化

编辑,作为出版产业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始终扮演着“架构者”这一核心的角色。所谓“架构者”,即思想架构者、文化架构者,将社会主流思想、文化,通过图书这一媒介,传递给读者,对社会思潮、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引领作用。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国力与日俱增,编辑的社会担当更加凸显。做好书,发出中国声音,擎起时代的大旗,成为当下出版人重要的角色担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好选题,是出版一本好书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如何策划出立意深刻而又被读者喜爱的选题,一直是出版人不断拷问自己的问题。要做出精品力作,主题出版不可或缺,而主题出版尤其考验编辑的“功力”,现在新媒体讲究“跟热点”,主题出版其实就是跟进国家和时代的“热点”。

如何跟进国家的重大理论、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做成出版意义上的好选题?首先,要有长远的时间视野,把自己放在历史的坐标里,前瞻后顾,不仅要看今天的大事,也要看历史上发生过、对今天影响深远的大事,也要看今天发生、可能改变未来的大事。所以,作为出版人,要有出版预见性,对所处的时代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作为出版人,对重大事件要保持敏感性,要能迅速跟进这些重大事件做出反应,能围绕这些事件推出一些有深刻内涵的图书,充分发挥出版的引领作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其次,要注意挖掘选题的深度,划分读者群,不断下探直至触及核心,讲好故事,树好典型,把它切实做到读者的生活里,让读者感受到它的血肉和脉搏,了解它的地位和意义,真正对它产生兴趣,不能只是浮于表面、泛泛而谈。对于国家重大决策,要善于解读,将党的声音、时代的旋律,通过图书这一形式,予以多维度、多角度、多形式展现。

再次,任何选题都是具有一定引导性的,一个选题之所以是“我的选题”而非“他人的选题”,关键在于“我怎么看”、“我从哪些方面看”,尤其涉及当下热点的选题,一定要对国家战略做充分的研究学习,才能别出心裁,将这些热点选题赋予深刻的内涵,这些都需要出版人有敏锐的意识,要胸有丘壑。

二、打造精品图书,正确引导读者

出版业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产业,编辑作为出版链条上的核心存在,更兼有文化弄潮儿的角色。所谓文化弄潮儿,就是要善于在庞杂纷繁的文化大潮中,独树一帜,找到自己的风向标。同时,要善于将自己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树立正确的文化坐标,符合国家意志,正确引导读者,打造精品图书,奏响铿锵有力的文化之音。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给予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是国人心之所向的精神家园。弘扬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坚定中国人文化上的自信。作为出版人,要善于熔铸传统之魂,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整理出能为当下所用的部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给现代人更多思想上的启示和启迪。当然,首先要求出版人具有慧眼,有辨别力。中华文化卷帙浩繁,良莠并存,如何选择,选择哪些,需要编辑的功力。

其次,要注重出版形式的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在文字及形式传承上存在隔膜,这是很多现代人不爱读历史和古典文学的原因,一些作者发现这一现象,使用较为诙谐生动的文笔对历史和文学进行二次加工,将部分内容进行解构、重组,相当于把硬馒头掰碎了,以迎合现代人更娇气的肠胃。这种演义的写作方式大获成功,如《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等历史类书籍曾长期占据畅销书榜首。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古典文学的“亲民性”,开发了《古典名著聚珍文库系列丛书》,以当下读者喜欢的小开本装帧,文字内容通俗易懂,更梳理出重点关键词,帮助读者重新理解包裹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概念、思想精髓,这样的出版形式,对于读者来说,具有更加舒服和快乐的阅读体验。

再次,出版人要善于挖掘某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代、重要人物,发挥其对当下的借鉴意义,让读者对历史人物有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历史。

三、严把质量标准,塑造合格品牌

相对于其他行业,出版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制造业——制造知识文化,相对于其他有形的制造业,质量不仅是出版业的生命,更是出版业的使命。没有质量,出版事业就犹如风中弱草,不堪一击。

犹如医者是断生死,举手投足关联的是人的生命;出版人是断文字,一笔一落关联的是知识和思想的谬误。而有时候,错误的思想和知识传播更甚于医者对人身体的影响,“毒书”更甚毒品,因其大害人心。所以,出版合格的出版物,筑造出版品牌,也是编辑社会担当的一个方面。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严把稿件的内容质量,在组稿阶段,就与作者就稿件内容质量进行详细约定,并多次返回作者修改,直到达到出版标准为止。作者定稿后,每部书稿都至少经过三审三校等数个流程,反复打磨,直到送交印刷厂的前一刻。有人将书稿中的问题比喻为“打不完的臭虫、捉不完的贼”,每看一遍书稿,总会有新的问题。但“臭虫”和“贼”的数目不是无穷多,总是捉一个少一个,只要多看、勤看、仔细看、交叉看,是可以把它控制在最小甚至接近于无的。

尤其当下,各类引进版图书、少儿图书受到读者和出版社的追捧,拿来主义固然有其便捷的一方面,但是一定要善于发现隐藏在文字句读间的思想文化是否与我国的文化思想抵触,是否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引导,以及民族问题等等。出版此类出版物,编辑要把质量问题当成头等大事,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双管齐下,精益求精,维护出版品牌,用“错误为零”的最高标准来激励、鞭策自己,在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附加一本书更多维度的出版价值,编辑出可以经得起时间和时代考量的好书。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出版人,必须要有这些自觉意识,要能深入情怀,将社会的评价回流成对自我评定与发展的精神诉求,将社会担当与出版自身发展融为一体,从而对出版生出敬畏,对职业生出爱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本文作者关俊红,浙江文艺出版社大文艺编辑中心主任)


作者:关俊红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