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76.牛睿敏:知沟视域下出版机构服务老年有声阅读路径研究

作者:牛睿敏   2020年09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摘要: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存在于“代际”之间的知识鸿沟将会影响社会公平以及国民整体教育、文化水平。文章在知沟弥合的视角下分析老年有声阅读为代际知沟弥合带来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出版机构作为“正式知识”的提供者服务于老年有声阅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当前出版机构对老年有声阅读服务重视程度不足、付费机制不完善、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为提高老年群体阅读水平,弥合知沟带来阻碍。从内容选择、平台设计、盈利模式、营销推广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出版机构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通过阅读提高老年群体的知识水平提供思路。

关键词:老年;有声阅读;知沟;社会责任

 

1970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学者蒂奇诺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中提出“知沟”理论,认为经济水平不同的群体之间会存在知沟。日本学者儿岛和人认为知沟会广泛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行业、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以及文化之间[1],进一步扩大了“知沟”的研究范围。 

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在满足老年群体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应加强其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但是老年群体一方面由于早年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加之在视力、光亮度感应等生理功能方面均存在退化,文本阅读存在较大障碍,导致知识鸿沟长期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新闻的快速传播导致老年群体在知识获取、知识辨别上更为落后。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看,新媒体语境下,早期疾病防治、疾病传播情况年轻人的接受速度远快于老年群体,同时鱼龙混杂的信息更是对大量老年群体产生误导。扩大了存在于代际之间的知识鸿沟。

蒂奇诺采用帕克“知晓类知识”和“正式知识”的分类方法对知识进行界定,一类指非系统的、知觉的、常识的知识,另一类指正式的、系统的知识,在过往研究中,更多学者将“知沟”的研究重点放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于非系统化信息接受产生的影响,但是“正式知识”所构成的信息环境更有助于人类做出有效反映,同时对于新闻等提供的知晓类知识的辨别需要正式知识加以支撑[2]。在此情况下出版机构基于结构化、系统化的内容生产则体现出优势,为老年群体提供严肃专业的知识,既有助于提高其知识水平,亦有助于提高其对于知晓类知识的自我辨别和纠错能力。因此出版机构应该发扬关怀弱势群体的公益精神,关注老年群体,为老年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系统的阅读内容以弥合代际之间的知识鸿沟以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1 有声读物弥合知沟的可能性

公元前3500-3300年间,苏美尔人的城市生活催生了对法律、规则和记录商品交易的符号的需求,书写文化由此诞生[3]。至今,以书写文化占主导的纸质图书、电子书等媒介形态均将纸本、屏幕等作为文本呈现的载体,需要动用“眼睛”进行阅读。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阅读带来不便。有声书的勃兴颠覆了抄本、印本时代确立的以文本生成和传播的传统体系。罗杰·夏蒂埃认为当借以呈现内容以供解释的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时,固定文本也会赋予新的意义和本质[4],这也意味着媒介形态的变化会重塑文化和社会环境。蒂奇诺认为媒介接触、经济条件、传播技能、知识储量、社交范围以及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等因素将会影响知识鸿沟的扩大或缩小。有声读物作为传统纸质读物的延伸形态,其媒介特性具有缩小代际之间知识鸿沟的优势。

1.1解码过程缩短,降低理解难度

理解能力的差异会影响知识获取,有声读物从内容理解层面降低了理解的难度。理解能力与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直到2016年,老年群体中未上过学的比例仍然占22.5%[5],受教育程度导致其识字能力、理解能力相较于年轻人有所不足。一些研究表明,大脑在书写文字转化为语义过程中,会有声音和提取语义两条道路,但是人在阅读时会自动提取出发音的信息[6]。有声读物以更大众化的方式对文本的朗读或者阐释,缩短了读者对文本意义进行解码的时间,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本雅明将“讲故事”看做一种艺术,将同一个版本的故事用不同声音、语调、情感讲述出来,会控制和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7]。有声读物的文本附加以朗读情感,因而文本在情感和内容理解上具备了更多提示作用,使文本更容易理解,为老年群体理解文本内容,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机会。

1.2以“听”代“看”,解放双眼

阅读能力的差异会影响知沟的扩大,原本处于阅读劣势的老年群体受到视力水平的影响,很少进行纸质书籍阅读。有声读物从看到文本、理解文本转化为听取文本、理解文本,通过调动听觉,与文本视觉呈现形成互补,打破了老年阅读的生理障碍。

1.3扩大社交范围,加强交流接触

社交范围扩大会加快知识获取的速度。老年群体相较于年轻群体,交流环境较为封闭,因此其获得知识的速度较慢。有声书的发展从阅读史的角度来说,似有麦克卢汉“听觉空间回归”之意,意味着阅读从私人向公共的转变,阅读场景重新变得可共享、可交流。同时,有声书作为数字化转型下的产物,在互动性设计的基础上,内容生产将结合“社区”展开,重视社交互动性,促使老年群体可通过阅读社交,提高老年群体的知识传播速度和获取速度。

1.4目的娱乐化,消除文本阅读心理障碍

读者获取信息的目的不同,会造成知识获取内容的两级分化。有声读物的出版形式,消解了传统印刷媒介时代文本的严肃性,通过朗读、背景音乐等形式将阅读转化为一件轻松的事情。轻松、娱乐的阅读氛围一方面有助于消除老年读者由于受教育水平等而造成的对于读物的畏惧感和距离感,另一方面,使得年轻读者与老年读者在有声阅读的过程中动机逐步趋向统一,缩小了存在于精英与大众,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知识获取的差距。

2 出版机构服务老年有声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

存在于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可以通过阅读弥补,而老年有声阅读由于受到盈利、市场等的影响,导致其生产与推广存在难度,出版机构作为阅读内容的拥有者、制造者,有着为老年提供有声阅读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立足社会担当,服务老年

老龄社会的到来,为出版机构带来新的责任与机遇。早期发源于新闻报刊业的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出版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同样应该发挥其知识系统性、正式性以及精品化的特点,缓解随着新媒体自由发展带来的报刊传媒业信息混杂与快速传播导致的知沟扩大问题。出版作为传承文明、传承文化的事业,其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具有历史渊源,双效理论要求出版机构应该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关注特定社会群体以及人类共同关注问题,为全民文化素养、阅读能力的提高作出贡献。而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阅读问题自然应该得到出版机构的关注。

2.2 立足读者需求,前景广阔

老年群体有声阅读市场潜力大,需求旺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后便会提高精神文化的追求,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尤其是低龄老年群体,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更高。根据老年阅读调查报告,仅有21.6%的受访者认同“阅读就是打发时间[8]。”说明多数老年人对阅读持积极态度,重视阅读。与此同时多数老年人均有收听广播的习惯。而有声读物将阅读以“听书”的形式呈现,既满足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也符合听广播的休闲习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立足机构优势,资源丰富

出版机构具有丰富的版权资源和合作资源。当前有声读物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已出版图书以及网络文学。从纸质图书出版的角度来说,华龄出版社专门出版老年读物,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等均以老年群体作为目标对象出版专门的图书。与此同时,低龄老人对于阅读内容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养生保健、防骗指南等类型知识的获取,出版机构积累的大量版权资源均可通过开发,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从合作资源来看,出版机构作为内容提供者,在有声书产业链中处于中游环节,既可沟通内容生产者、又可与技术提供商建立联系,在多年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作为中间桥梁的出版机构在上下游积累了大量合作资源,为其进行有声读物改编、生产提供了多方力量支持。

2.4 立足技术契机,条件改善 

技术条件改善是老年有声读物得以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声音录制条件的完善让音像录制更为便捷,还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化老年有声阅读提供机遇,都让老年有声读物可以突破老年群体听力、视力以及神经运动机能衰退造成的阅读壁垒。

3  出版机构服务老年有声阅读现状分析

但是,目前出版机构并未在老年有声阅读服务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有的具有针对性的老年有声读物、移动有声阅读少,与欣欣向荣发展的少儿有声阅读形成鲜明对比。当前针对性较强的老年有声阅读分为四类。

表1 老年有声阅读类型及特征分析

具有针对性的有声阅读平台少,则导致老年读者只可通过综合性有声阅读平台进行阅读,但是平台复杂的设计为老年读者带来使用壁垒。同时经济水平作为影响知沟扩大的重要因素,现有的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付费机制影响了老年阅读的积极性。知识付费的观念尚且在形成期,为虚拟读物付费更与多数老年读者的消费观念相悖,降低了老年读者的阅读意愿。

目前已有部分出版机构开始尝试为老年读者提供专门的有声阅读服务。2019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时代数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乐龄听书,成为国内首款为老年人打造的移动有声阅读平台[9]。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旗下的大音听书品牌开发了金色年华老人听书机,成为目前鲜有的出版机构的老年有声阅读服务措施。但其中也存在内容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弊端。目前老年移动有声阅读平台中的读物多局限于刻板印象下的老年阅读内容,例如乐龄听书将内容分为保健与生活、健康长寿、中医中药、历史小说、名家评书、经典相声、戏曲天地,并未形成广泛的内容整合。阻碍老年群体对于多元知识的获取。

4  出版机构服务老年有声阅读的路径探索

基于上述分析,出版机构亟需整合现有内容资源、平台资源以及外部力量,改善老年有声阅读服务现状,缩小代际知沟,丰富老年群体精神生活。针对现有问题,将结合数字时代知沟形成的原因以及弥合知沟的可能性因素,从内容选择、平台开发、盈利模式、营销推广四个方面为出版机构更好地服务老年阅读,承担社会责任提出建议。

4.1 内容选择:全方位内容提供

内容是老年有声服务得以存在、发展的根基,也是老年读者获取知识,缩小知沟的知识来源。

4.1.1 满足阅读需求

为老年群体提供其乐于阅读的有声化内容。出版机构在积累了大量版权资源的基础上,应将传统版权资源充分转化,尤其是华龄出版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等集中出版老年读物的出版社,应结合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认识到当前老年读物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以社外合作,资源整合的方式,获取更多类型的读物资源,凭借有声读物生产周期短、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特点,及时为老年读者提供丰富的可读内容。辅之以用户画像技术等,将老年读者的检索、访问、浏览行为存入用户本体库,构建用户兴趣模型,精准确定老年读者的需求,依据其阅读兴趣,精准推荐读者乐于阅读的内容,减少老年读者在内容选择上存在的障碍。

4.1.2 提高内容质量

当前有声阅读平台普遍采用“PGC+UGC”的内容生产模式,出版机构应加强审核,对有声书上传者的身份、声音、版权进行审核,对文本进行审核,提高内容质量。此外应该关注内容的改编,纸质文本与有声读物的叙事方式有所区分,中国有声书的发展从历史角度追溯受到宋元明清时期说书文化的影响,老年读者更是评书等的爱好者,在文本有声化处理时,可以依照老年读者习惯、喜好的方式对内容进行改编,提高老年读者对于严肃文本的兴趣。以提高其知识获取的可能性。

4.1.3 加强文化引导

为老年读者提供其需要阅读的有声化内容。媒体肩负教化的作用,有声读物作为传承文明的载体要发挥其议程设置和文化引导的作用。当一个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则会促进知沟的弥合。在大数据的用户算法推荐之外,需打破信息茧房可能带来的知识获取浅表化和局限性,适时为老年读者提供并推荐其需要进行阅读的内容。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则加大权威性、系统性的防疫手册、疫病预防相关读物的有声化,并在平台首页向老年群体推荐,为鉴别能力较弱,知识积累较少的老年读者提供有益指导。同时应加强对大众基本读物等内容进行有声化改编和推荐,以促进老年读者对于基本知识和必备知识的掌握。

4.2 平台开发:智能化技术赋能

海量的数字资源需要依靠平台进行组织整合。在针对老年群体的有声阅读平台匮乏的当下,出版机构应该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作者资源、技术提供商、渠道商等共同开发专门的老年有声阅读平台或有声阅读器。基本技能的掌握极大影响老年群体进行有声阅读的积极性,也是数字时代知沟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有声阅读平台应该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以新型智能技术赋能平台建设,降低老年群体阅读的技能难度。

在考察老年读者生理特征及需求的前提下,首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老年有声阅读平台的语音识别、检索模式,协助老年读者无需通过繁杂的文字输入步骤便可获取想要阅读的内容或者对内容进行暂停、播放等操作,减轻老年读者的视觉负担并降低误操作的几率。其次,在页面设计的过程中,简化平台整体设计页面,提供增大字号、调高音量等服务。最后,为老年读者提供社交、共享的渠道。社交化可以有效加快知识的获取与交流。当前针对老年读者的有声阅读平台均缺少社交功能,但实际上,老年群体尤其低龄老年群体的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可见老年群体的网络社交需求也在逐渐扩大。有声阅读平台设计中可以与微信等社交平台加以关联或者实现好友关联导入,实现老年读者熟人圈层之间优质有声内容的共享,加快知识获取速度。

4.3 盈利模式:多元化利润来源

出版机构应着重关注社会效益,制定多元化盈利模式。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针对老年群体的出版市场始终未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老年群体巨大需求的背后是低消费水平。出版机构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服务者,在服务年老年阅读过程中,应该发挥公益精神,一定程度上出让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在有声读物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且声音录制成本降低、UGC等模式运行的情况下,出版机构应该开辟多元化盈利模式,以外部力量弥补老年有声阅读服务的成本支出。一方面,纸电声同步发行,将有声书作为纸质书的衍生开发产品,利用纸电图书的销售利润弥补有声读物出版的支出。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应该寻求多方合作,争取外力支持。第一,争取政府支持。2012年,全国老龄办提出新闻出版机构要将老年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图书、音像和网络出版计划中[10]。近年来,对于老年阅读亦提出大量优惠政策,出版机构应抓住机遇,以项目申报的方式,加快老年有声读物转型以及平台研发。第二,与公益性组织合作,获得资金支持,改变盈利为主的服务方式,提高公益性。第三,积极联系社会力量。现已有部分社区通过志愿者录音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发放有声阅读小册子的尝试,出版机构应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用户生产内容的转型趋势,招募声音志愿者参与有声书的录制,降低有声书制作成本。

4.4 营销宣传:公益化整合推广

媒体接触影响知沟的形成。因此出版机构在推出有声阅读平台的同时,要加强营销宣传,普及推广,加大老年群体接触有声读物的机会。

4.4.1 缩小城乡差异

出版机构应该尤其加强乡村老年有声读物的普及推广。城乡之间老年群体的阅读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数字出版物的使用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出版机构应该尤其注重乡村的有声读物普及。向乡村免费捐赠听书机、有声阅读器等终端,为乡村老年读者提供优质有声读物,通过免费赠送大字版的使用说明、组织公益课堂等方式,提高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突破其进行有声阅读获取知识的技术壁垒。

4.4.2 联合线下场景

出版机构可以与图书馆、平台渠道共同合作,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整合推广模式。喜马拉雅在多个城市均设立“银龄悦听空间”,在书房设置多套平板电脑和耳机,老年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使用平板电脑,便可免费收听来自喜马拉雅的书籍。出版机构应发挥其桥梁作用,与图书馆等合作,将专门针对老年读者的阅读平台或老年阅读器从线上走入线下,在线下建设阅读场馆,走进社区,深入乡村,为老年群体提供场景化的有声阅读服务。

4.4.3 走近社交群体

老年群体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获取多来源于熟人之间的社交传播,因此应该精准定位老年群体的社交群,从子女以及老年群体聚集区域入手展开推广。前往广场、社区等地开设快闪店,向老年群体介绍有声阅读,再通过老年群体之间的口耳相传将产品加以普及。从子女介入,以亲情、代际沟通为推广契机,出版适合代际共同阅读的图书,进行联合销售,在子女可阅读的纸质书上,配套老年有声阅读平台的二维码链接,通过代际之间的相互影响、沟通以实现老年有声阅读推广。

5 结语

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代际之间的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是长期横亘在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知沟持续扩大在导致全民文化素质水平增速缓慢的同时,也会因老年群体知识接受质量低、数量少、速度慢而影响老年生活质量以及代际之间的关系。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出版机构应该以创新性的方式从阅读的角度切入承担起弥合代际之间的知沟,促进国家社会公平、提高教育水平的责任。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利用有声读物媒介形态优势,通过公益化的有声阅读推广,为缩小代际知沟,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作出贡献,这亦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题中应有之义。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牛睿敏)

参考文献

[1 ]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8.

[2] 王建峰.新媒体语境下对“知沟”中知识概念的再考察[J].新闻爱好者,2019(5):19-21.

[3] 戴维·芬克尔斯坦,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史导论[M].何朝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4.

[4] 戴维·芬克尔斯坦,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书史导论[M].何朝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7.

[5] 张航空.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现状及其变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215-1216.

[6] 迪昂.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M].周加仙,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6.

[7] 杨会.文学作品的有声呈现与文学的听觉化转向[J].中国图书评论,2019(6):92-100.

[8] 邓香莲,陈佳莉.我国老年人阅读现状实证研究[J].编辑学刊,2015(6):47-53.

[9] 许大鹏.“乐龄听书”正式上线 国内首款为老年人打造的听书平台[EB/OL].(2019-11-22)[2020-9-20]. http://www.ahwang.cn/newsflash/20191122/1954063.html.

[10] 张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读物出版演进的历史考察[J].科技与出版,2019(3):100-104.


作者:牛睿敏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