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69.于蕾:论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作者:于蕾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历时八个多月终于打赢了这场抗疫攻坚战,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书人优者,为国为民。作为抗疫斗争的重要参与者,当代出版人通过各种方式担当起抗疫出版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一、新形势赋予当代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从政治角度看,出版是政治方向的坚守者。出版物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工具,对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落地生根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有令必行、冲锋陷阵,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在此危难之际,党中央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出版人宣传党中央的抗疫主张,使人民群众明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抗疫总体要求;需要出版人发扬抗疫斗士带头拼搏、奋勇当先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出版人激发人民群众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使人民群众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所有这一切都在召唤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从文化角度看,出版是文化自信的拱心石。出版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普及科学、推动教育等方面起到中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就要求出版人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文化教育、建设和谐文化上下功夫,切实履行文化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民群众不仅缺乏科学的防疫知识,而且长期宅在家中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精神上倍感孤独;同时,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响应号召开展了停课不停学活动,客观上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受到较长时间影响。在此危难之际,党中央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出版人普及防疫知识,使人民群众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需要出版人跟得上形势,创新出版方式,通过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为人民群众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线上教学服务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召唤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出版是和谐社会的捍卫者。长期以来,我们对出版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出版在坚定信仰、聚心铸魂和塑造社会规范、引领社会思潮方面的功能认识还不够充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疫区群众特别是武汉疫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抗疫伊始民众恐慌情绪严重,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多起生活物资抢购事件。在此危难之际,党中央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出版人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疏导群众情绪,抚慰疫情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心灵创伤,使人民群众坚定抗疫信念,形成战胜疫情的巨大精神动力,从而发挥出版在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所有这一切都在召唤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二、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何为公益精神?公益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团结互助意识和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是主体在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共同关注问题时的认知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和优秀的品德。何为社会担当?社会担当是指主体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对矛盾、面对危机、面对失误时敢于亮剑、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的优秀行为品质。在新形势下,这种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集中表现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各界出版人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中宣部专题视频会议要求,快速应对,勇于作为,在紧急出版疫情防治出版物、扩大网上优质出版内容传播、落实各项防控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展现了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加强出版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从“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精心策划安排战‘疫’选题”“加强网上出版传播”“抓紧做好重点读物的印刷发行工作”“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安全保障和自我防护”等六个方面号召出版人要进一步加强出版服务,助力全国打赢抗疫攻坚战。 此外,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等出版界社会团体分别以不同方式倡导和协助各成员单位发扬公益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履行出版责任、彰显社会担当。

面对疫情,出版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为党和国家立心为初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抗疫总体要求,深度挖掘抗疫模范的战“疫”故事,出版展现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优秀出版物,不断增强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营造全民抗疫的浓厚氛围。同时,各时政类期刊及时发布或转载权威信息,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为凑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和决战抗疫斗争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面对疫情,出版人勇于扛起抗疫出版的大旗,科技出版担当了抗疫出版的先锋和主力。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拉开了抗疫出版的序幕。此后,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积极参与,通过出版防疫科普图书和免费提供抗疫有声读物等方式,关注人民群众科学防疫、心理健康等多层面需求,从而帮助人民群众认识疫情,科学抗疫。由于居家防疫,且交通阻隔,物流中断,纸质书无法送达读者,数字阅读便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动选择。疫情期间,许多出版单位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通过融媒体出版方式,优先推出电子书、有声书,将相关疫情防控类、心理疏导类及一批优质文学、历史、社科等方面的内容资源免费传送至人民群众手中,不仅提高了传播效率,而且更好地满足了特殊时期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据统计,疫情期间,出版业出版与疫情相关内容的书籍共570种,主动服务于全民阅读,彰显了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为战“疫”阅读做出了贡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教育类出版单位通过免费提供电子版教材教辅,助力停课不停学。各出版社第一时间将现有资源免费开放,为全国抗疫提供科教“武器”。

面对疫情,广大出版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助力人民群众坚定信仰、聚心铸魂。千难万险何所惧,大战大考炼真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美逆行者》是全国首部以各地驰援湖北抗击疫情为主题的图书,全书以视频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医务工作者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无私奉献精神;湖南文艺出版社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出版了图文书《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通过家书的形式讲述了湖南民众的抗疫心灵史,营造了爱国爱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通过开展心理疏导等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在非常时期回归正常生活;等等。

三、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培育途径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中国的抗疫实践充分表明“党的领导是引领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的‘舵’与‘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全党全国人民无惧艰难险阻、战胜一切挑战的主心骨、定盘星。” 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胜利,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出版人的抗疫实践充分表明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政一体的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在新形势下,出版人要一如既往地走好路,举好旗,坚定跟党走,全面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始终把宣传党的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作为出版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以打赢抗疫攻坚战为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在党政一体的出版宏观管理体制下扎实推进出版活动走向深入。

第二,坚定出版信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此次疫情给出版业造成重大影响,出版业从生产、营销到实体书店纷纷遭受重创。出版人要想转“危”为“机”,首先要坚定信心,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在抗疫过程中暴露出的卡脖子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从而更有底气地应对后疫情时代面临的困难,实现出版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爱人利物之谓仁。出版人要以此次大考为契机,继续深入理解出版理想和文化责任,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是出版活动的根本保障,以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等老一辈出版人为榜样,切实践行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

第三,坚持内容至上,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出版业本质上仍然是内容产业,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而化解该矛盾的关键取决于出版物的内容,而内容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物的选题。抗疫实践证明,选题要围绕中心,要服务大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跟得上人民群众“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只有坚持内容至上,才能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第四,推进融合出版,培育出版人才。当下,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有声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在国民阅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网络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常态。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出版产业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数字阅读成为国民“居家抗疫”的主动选择。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实践中,顺应这种趋势的出版单位利用技术创新,积极推进融媒体出版,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纷纷实现了逆势发展;而固守传统的出版单位不论是在内容生产上还是在管理机制、发行运营上都受到巨大冲击。在新形势下,出版单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为先导,大力推进出版融合发展。同时要大力培育综合型出版人才和掌握新兴技术的高层次出版人才,助力出版业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四、总结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对于伟大的中国人民来说如此,对于新形势下的出版人来说更是如此。此时此刻,我们出版人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更加奋进,不断淬炼干事本领;要在坚守和融合中谋求创新,以质量为前提,以服务为目的,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形势下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字编辑于蕾)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09月09日。

[2]周蔚华,《“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管理的简要回顾及对“十四五”出版规划的建议》,《科技与出版》2020年第8期。

[3]《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强出版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02月06日。

[4]聂震宁,《“书人优者,为国为民” 出版人应具有社会担当》,人民网2020年07月31日。

[5]《大战大考炼真金》,《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6日。


作者:于蕾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