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66.李建: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编辑的自我学习与成长

作者:李建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摘要:人才从来都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青年编辑的引进和培养有利于出版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青年编辑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验不足、角色认识不清、客观条件制约等因素造成的。青年编辑要想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复合型高端人才,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自我学习,培养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要立志把策划出版精品图书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

关键词:青年编辑  学者型编辑  市场意识  公益精神  社会担当意识

 

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从来都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版业人才短缺和流失,结构(年龄、学历、专业等)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传媒技术与手段(如多媒体和数字出版技术等)现象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与目前快速发展的出版业很不相适应,行业亟需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1]面对这种情况,各出版单位审时度势,日益注重青年编辑的引进和培养,并相继推出很多激励机制。随着青年编辑比例的增高,如何提高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培养青年编辑的公益精神、社会担当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成为出版业关注的话题。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有利于青年编辑个人发展,也有利于出版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一、青年编辑的现状分析

(一)青年编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编辑技能生疏,经验不足。青年编辑由于从业时间较短,对基本的编辑规范和流程不熟悉,对书稿的整体把握能力欠缺;另外,由于知识面较窄,易出现专业之外的常识性错误。[2]

2.对“编辑”角色认识不清。一是有些青年编辑进入出版行业之前,对编辑职业和出版行业缺乏认识, 预期值过高。二是图书从策划、组稿、编校到最终出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编辑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要耐心、细致、有毅力,坐得下去,同时还要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对生气勃勃的青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现在大多数出版社任务繁重,有些青年编辑入职即面对烦琐的工作,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长此以往,难免产生工作倦怠。[3]二是编辑不只是做文字工作,还涉及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例如,如何与作者沟通,如何将审稿意见准确且合适地传达给作者等。对于青年编辑来说,处理起来颇为头疼。三是青年编辑刚刚走向社会,对物质条件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收入没有优势的出版行业易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甚至“跳槽”另谋职业。

(二)青年编辑的优势

很多青年编辑刚走出校门,进入陌生的行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在所难免。然而机遇总是伴随挑战而生,青年编辑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近年来进入出版行业的青年编辑大都具有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学历,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底蕴深厚,社会经验充足,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二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适应未来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努力,相比年龄较大的编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4] 三是他们血气方刚,有敢闯敢干的拼劲,有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假以时日,经过培养和沉淀,这批青年才俊一定会成为出版行业的骨干力量。

二、青年编辑的自我学习

青年编辑的自我成长之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要想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复合型高端人才,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职业能力、专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提升出版物的含金量。

(一)加强思想认识

1.编辑特别是青年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策敏感性。这是由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的政治导向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青年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必须时刻注意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贯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所有的选题都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要有甘愿奉献的精神、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对于编辑来说,要想干出成绩,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将工作变成爱好,就会有持续不断的工作热情。试想一下,首先接触到优异的、包含自己心血的作品一定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再想一下,这些作品可能有益于社会发展甚至人类进步,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心血灌注其中,我们的精神也能流芳千载。比如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出版社第一时间出版各类图书、电子书、网络版读物普及抗疫知识,免费赠送抗疫图书、免费开放数字资源,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

3.编辑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是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如有人擅长策划,有人善于思考,有人文字功底扎实,有人比较喜欢交往,这就需要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分工。[5]二是做事要有计划。计划可以提高注意力,增强工作的条理性和持续性。总之,青年编辑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兴趣点,扬长避短,促使自己快速成长。

(二)提升业务能力

所谓一个编辑半个学者,青年编辑应该要立志把自己培养成学者型编辑。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深厚的编辑素养。这包括:一是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红线”不触碰,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二是熟悉出版和营销知识,能为出版开拓新的领域;三是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能够灵活处理出版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四是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保证图书质量。另外,作为新时代编辑,还要掌握数字出版知识。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数字出版具有方便快捷、信息海量、环保等特点,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行业最新动向有利于寻找行业转型的突破口。

2.成为自己所属学科的专业人才。优秀编辑首先要成为“专”才,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对自己所属学科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宏观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知晓学科当前研究动态,了解本学科有影响力的专家的研究方向及科研进展,挖掘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新秀;才能够策划出符合学科发展方向的选题,与掌握专业话语权的作者平等对话、深入交流[6];才能及时监控书刊稿件质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此,作者也才会对编辑充满尊重和信任,愿意把稿件交给你出版。这是挖掘优秀作者资源,策划出优秀选题,成长为合格编辑的不二法门

3.具备广博的知识。一个优秀的编辑,除了编辑出版业务和专业方向外,还要关注其他学科的动态。这包括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甚至边缘学科等。即编辑不仅要成为“专”家,还要“博”士、“杂”家。这样才能弥补“专”方面的不足。这就需要编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多看多听多想,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做到厚积薄发,最终成为优秀的出版工作者。

(三)树立市场意识

1.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相互融合,编辑面对的对象更加多样化,工作范围日益扩大,互联网,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成为编辑工作的一部分。编辑不仅要面对作者和出版对象,还需要参与网络信息互动。其复杂性远非传统出版物可比,时效性也更加显著。只有积极捕捉有价值的社会亮点,才能在选题策划时发现全新的方向。比如围绕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医学科普书籍应运而生,成为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一个契机。

2.挖掘热点背后的文化因素。策划选题仅仅依靠时效性和包装宣传还不够,大众的关注度和新鲜感过去之后,内容质量如果不足,也不会真正赢得市场。文化传承是编辑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行业赋予编辑的社会担当。编辑只有深入挖掘热点背后的文化因素,站在社会需要的高度上谈,才能开发出有价值的选题,才能体现出编辑这个职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具有编辑的独到眼光。所谓编辑的独到眼光,是指能在众多信息中寻找亮点,比较鉴别,有所舍取,去粗取精,从而获得有价值的选题。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掌握大量的信息和对市场的精准分析基础上的,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分析。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是认真聆听,仔细观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用心揣摩,学思结合,保持工作中的创造力。

4.具备文化的全球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既有民族性、区域性,也有基于人类共同心理的世界性,越来越多的区域文化开始进入世界市场体系,这就要求图书编辑要有全球视野,时刻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图书出版动向,了解国际读者需求,在引进国外资源的同时,把中国优秀出版物传播到海外[7]。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这其中,优秀的出版物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们出版人在更高层次上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四)加强沟通交流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包括出版内部交流和与外界的交流。

1.青年编辑要加强与同事尤其是老编辑的交流。老编辑有丰富的改稿经验,熟悉编辑规范与流程。所以青年编辑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咨询,有些经验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图书出版离不开与排版、印刷等人员的合作,编辑要及时说明要求,以便他们合理安排,提高效率。

2.学会与作者沟通。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图书顺利出版的重要保障。编辑在策划、组稿、修改稿件的过程中,要及时跟作者联系,谨慎提出修改建议,尊重作者意见并接受作者的合理化建议[8]。特别是科技图书或期刊编委和审稿专家,他们一般都是各学科权威,是科技图书或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把关人,对出版活动有重要“发言权”。因此,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至关重要。另外,他们也是重要的作者资源和人脉资源,对以后其他图书的出版有巨大帮助。与作者的沟通交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耐心和技巧,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知识作为保障 [9],需要青年编辑不断学习和领悟。

(五)创造外部条件

1.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编辑室因为年龄、资历、行政身份等,容易使刚入职的青年编辑心生拘束,不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青年编辑的成长。基于此,编辑室可采取闲聊式对话机制[10],营造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为青年编辑提供开放的学习机会和考核评价机制,帮助其快速成长。

2.发挥老编辑“传帮带”作用。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前人的经验难免有其局限性[11],“修行在个人”不假,但是“师傅领进门”也很重要。由于工作量加大、新进人员增多等原因,传统的一对一“传帮带”工作方式近年来逐步弱化。这种双向交流互动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帮助青年编辑提高业务能力,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

3.为青年编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在举办各类出版专业人员培训及学术会议时,编辑室应该优先考虑青年编辑的参与。培训有利于青年编辑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交流心得,快速成长。

三、结束语

图书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产品,甫一出版,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对于编辑尤其青年编辑来说,要有比常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要时刻注意出版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细致,马虎不得。事实上,只有把策划出版精品图书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不懈努力,爱岗敬业,加强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成为一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公民。

(本文作者李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编辑)

参考文献:

[1]常震波.出版业人才供需现状分析与预测[N].中华新闻报,2007-07-18.

[2]柳莎丽.论文化素养与青年编辑的成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4):166—168.

[3] 曾志红.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化解[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29(4):128—131.

[4]詹喜.浅议新时代背景下的编辑人才队伍建设[J].科教文汇,2010(1):62—62.

[5]卢妙清.青年编辑如何快速成长[EB/OL].http://www.cujs.com/detail.asp?id=2421,2015-09-17.

[6]张贵芹.谈青年编辑的成长[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159—159.

[7]刘文静.也谈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编辑要做一本什么样的书[N].中华读书报,2018-03-28.

[8]管珺,荀志金,刘俊英,张爱梅.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C].学报编辑论丛,2009(00).

[9]朱玉军.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认同感的建立[J].编辑学报,2012(6):585—587.

[10]赵国惠,张铁莉,徐文杰,徐国艳.编辑部对话与青年编辑的成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82—684.

[11]刘晓昱.青年编辑的成长重在自身[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s1):139—140.


作者:李建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