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61.黄珊珊:浅谈编辑的公益精神

作者:黄珊珊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公益精神是公益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而面向特定社会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问题的关注和积极作为。编辑的公益精神是编辑主体基于一定的关怀和利他意识,而面向特定读者群体或人类发展共同问题的关注和积极作为,是编辑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编辑的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出版的本质决定了编辑的职业精神中必然包含着公益精神。众所周知,出版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传播知识、传承思想和积累文明成果的重要媒介。出版的本质在于不断积累文化、关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精神、推出更加优秀的文明成果、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认为的,出版应当是动态的,它具有思想性、进步性和大众性。在丰富的思想里,以学识、趣味和改良人生的态度,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出版所蕴含的思想性、社会性、进步性与大众性决定了编辑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对现实社会、对社会群体的关注与关怀,并于一定条件下在出版方面有所积极作为,这便是编辑所具有的公益精神。 

其次,公益精神将促进编辑的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编辑的职业特性之一即是通过服务读者、服务作者进而服务于整个社会。而公益精神作为一种非权力性的社会意识和自觉良知将有助于编辑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时候,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编辑的公益精神意味着编辑作为公益主体对公共事务及公共生活表现出关注、理解和承担,表现出对他人或他物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能够调动编辑所拥有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利他等美德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观,从而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驱动价值——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编辑只有将个体价值放置于对大众有益、对社会有益、对人类有益的职业追求中,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职业动能与职业激情。

那么,公益精神是如何体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呢?笔者认为,公益精神体现于编辑工作中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宣传等各个环节,对编辑出版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引领价值。

一、 选题策划:将社会效益放首位。

编辑承担着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因而,作为编辑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公益精神首要表现在编辑进行选题策划时能够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思想深刻、内容精良、制作精美的精品力作予以传播,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这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图书出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众多出版社在抗击疫情的第一时间发挥各自出版优势,组织编写出版了涵盖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社科人文及少儿阅读等门类的“战疫”读物或提供免费的线上阅读资源给广大读者。在图书发行受限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这些选题无疑是将对社会效益的考量放在了经济效益之上,体现出“无论什么时候,公益精神在出版业里总是第一位”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笔者亲历了少儿读物《100个孩子眼中的战“疫”》的选题策划过程:从明确选题思路到组稿完成,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没有繁琐的选题论证,也没有细致的成本测算,只因出版团队一致认为这是国家、人民在经受大疫考验的紧要关头,值得做且必须做的选题;是弘扬关键历史时刻中国精神的选题;是反映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选题,便使得该书创下一个半月就实现出版的纪录,在获得广大读者高度好评的同时,也为中国抗疫史留下了一份来自特殊视角的珍贵记录。在该书的组稿过程中,作者及主编团队受到出版社公益精神的感召,不仅在一周时间内提供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足够丰富的优质稿源,还纷纷提出要无偿供稿;印厂也在尚未恢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印制任务。这一切均体现了在社会重大事件面前,编辑公益精神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二、 编辑加工:心中有读者。

对书稿进行细致的编辑加工,是编辑最主要的工作。公益精神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编辑须时刻做到“心中有读者”。从公益精神的实践性看,编辑只有把先进的思想意识付诸出版实践,从而化为惠及读者的实实在在的文化实践成果,才能真正体现公益精神作为人之道德品格的效用。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心中要时刻装有读者,关怀读者,才能打造出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有利于读者群体阅读的优质图书产品。比如,面对特定的老年读者群体,出版物的字号大小、行间字距、开本尺寸的设置;面对幼儿阅读群体,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色彩亮丽,用纸环保等因素的实现,都体现出编辑对于这些特定群体阅读的公益关怀。再如,编辑出版扫盲教材时,如何将出版物的语言文字和呈现方式打磨到脱盲对象可以理解的程度;编辑出版农家阅读书籍时,如何让纸张、印制用色和文字清晰度达到方便农民阅读的水平,这些都属于编辑加工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编辑只有秉持公益精神,心怀读者,以“利他”为宗旨为读者服务,才能自发而主动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三、 营销宣传:创设公益情境。

营销宣传,是现代出版无法忽略的重要环节。随着出版业的日益成熟发展,出版社单纯为了“叫卖一本书”的营销宣传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出版社开始通过越来越多的途径搭建读者、作者、出版者的三方交互平台,传播出版理念,营销出版社公众品牌,从而加强读者、作者与出版社的粘合度,进而让读者和作者对出版社的图书品种产生持续性的关注与热爱。在这样一种新型营销宣传模式下,创设公益情境成为编辑公益精神的一种实践方向。具体地说,编辑参与创设公益情境的主要形式有:新书分享会、读书会、公益讲座、公益捐赠等,编辑通过付出编辑书稿以外的时间和精力,深度参与到与读者的互动分享活动中,引领阅读行为、指导阅读方式,与读者分享编辑感悟、对作品的阅读心得、对作者的研究体悟等等,从而加深读者对图书产品的理解,拓宽读者的阅读视野,最终达到让读者拥有更丰富的阅读感受和更升华的精神世界的目的。例如笔者所在的福建教育出版社连续五年参与全国“百社千校书香童年”公益活动,编辑们策划近百场作家进校园公益活动、捐赠近百万元优秀图书用以援助省内贫困地区搭建近80处“追梦书屋”;利用自办书店的平台,六年不间断地组织各类公益读书会、分享会和读书沙龙。在这些活动中,编辑作为最主要的参与群体,给予广大受众以文化引领和精神熏陶,表现出编辑这一职业对特定群体——读者的积极的人文关怀,而编辑也从这些公益情境中获得职业成就感的体验,并收获善行与奉献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获得内在驱动力量与精神动力——将编辑职业生命持续奉献给读者、奉献给社会。

综上所述,编辑的公益精神既有表现为回馈社会、关注特定群体、平等互助、携手公益的行为取向,又有表现为仁爱之心、利他情怀、奉献精神、人文关怀的人生价值观,是作为公益主体的编辑其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编辑的公益精神必将造福于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也必将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型。

(本文作者黄珊珊,福建教育出版社综合图书编辑室主任)


作者:黄珊珊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