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在文化美术出版方面的积极作为,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基于出版这一传播主体、而传达出的民族公益精神和时代社会担当之出版态度与出版品格。
关键词:抗战出版 新华日报 文化美术 公益精神 社会担当
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抗疫行动,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这其中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公益付出与敢于担当的伟大民族精神。
本人在重庆出版社长期从事美术编辑方面的工作,从本专业的角度关注和研究了抗战大后方文化美术出版领域的情况。从中深感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取得最后的胜利之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在文化美术出版方面的积极作为,体现了特殊历史时期,基于出版这一重要传播媒体的一种时代关怀,面向全社会群体和人类共同问题,而传达出的民族公益精神和时代社会担当之出版态度与出版品格。
高举抗战文化大旗的公益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先后出版报刊2000余种[1],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这其中,重庆《新华日报》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星星。抗战期间迁往重庆的《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纲领路线。在此期间共出版九年一个月又十八天,最高日发行量曾达到五万多份。[2]占领了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被称为八路军、新四军以外的“另一方面军”。
同时,《新华日报》强化自己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亦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毅然高举起了团结一致的抗战文化大旗。
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1945年2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全文,以及陪都文化界知名人士,包括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化名人,徐悲鸿、傅抱石等美术名家在内的三百一十二人的签名,要求召开各党各派和民主人士参加的临时紧急国是会议,制定战时政治纲领,组建“战时全国一致政府”的联合政府等六项主张及六条具体意见。[3]
《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全文与文化界知名人士签名的发表,体现出的《新华日报》之民族公益精神,震惊了全国,威慑了国民党政府,极大的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抗战美术积极作为的社会担当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美术,无疑是中国现代美术历史进程中一个特殊而辉煌的驿站[4]。通过美术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重庆《新华日报》对于抗战美术出版做了非常大量的工作,以及几乎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大量积极作为,为抗战美术的公益性出版与民族责任担当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部分如下[5]。
1940年3月21日,《新华日报》刊发了江丰《鲁迅先生与新兴木刻运动》,卢鸿基《从能力的话说起》(美术时评)。同年6月1日,《新华日报》“抗战漫画”复刊号第十三期出版,刊载了作品:叶浅予的《谒陵》、杨河的《小人龟变》、张光宇的《出头日子到了》、黄茅的《高不可及》、特伟的《团结!团结》、宣文杰的《挑拨离间》、廖冰兄的《宪政运动》、王语冰的《狡猾与恋爱》、梁中铭的《五月的鲜血》、赵望云的《成渝路上》、戴谦的《废墟建设》、张文元的《反侵略》、陆志庠的《抗战的苗胞》、周今剑的《伙夫头》。8月3日,《新华日报》“文艺”副刊第十四期发表“鲁迅先生六十诞辰纪念特辑”,内有潘梓年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伟大》、罗荪的《自觉的声音》、陈烟桥的木刻《纪念木刻的倡导者——鲁迅先生》、葛一虹撰文《鲁迅论大众文艺》。9月1日,《新华日报》刊登“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第十四期《抗战漫画》出版”,内容有:叶浅予《明日中国——连环画》、廖冰兄《炸的面面观》、张谔《纸弹攻势》、张光宇《飞石子与配玻璃者》、叶浅予《东西新秩序的一课》、张文元《救不了别人,救不了自己》、张光宇《所谓新党运动》、陆志庠《日本内幕》、王语今《废物利用》、朱金楼《桂南战争》、刘元《桂林风景甲天下》、未林《封锁与对策》、黄茅《蛋》、露德《啃!中国是这么大的?》、杨诃《傀儡近卫的再登台》。10月19日,为新兴木刻之父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全国各地为纪念伟人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新华日报》分别于19日、20日刊载了重庆文艺界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如陈烟桥的《鲁迅怎样指导青年木刻家》等多篇文章。
1941年5月8日,《新华日报》与其他报刊一起分别刊载梁寒操、郭沫若、黄炎培、章士钊、辅成、沈尹默、江庸、汪旭初、江恒源、沈钧儒等发起成立“友声书画社”,以所得润资,捐助军人家属,并在生活书店内陈列作品展出。11月23日,《新华日报》出版了重庆励志社举行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展览会特刊。
1942年1月,《新华日报》刊登《中国木刻工作者致苏联木刻家信》。同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丁迈撰文《绘画与木刻的新阶段与新任务》。6月9日,发表《中苏文化》季刊第二号目录,内有廖冰兄的《香港的受难画展中的作品》。同月13日,《新华日报》载:应浙江同乡会之请,丰子恺于上月29日、30日、31日在乐山举办画展,二成用作赈灾。10月16日,李桦撰文《木刻运动十三年——为民国三十二年全国双十木刻展览而作》,在《新华日报》副刊“新华副刊”刊载。
1944年1月31日,《新华日报》刊载王琦《文艺复兴时代的三大画家》。4月1日,叶浅予的《眼花瞭乱的印度》,丁聪画的《沦陷后的香港》,冰兄、张文元画两件,在《新华日报》发表的《天地画报》(新一号目录)刊载。同月24日,《新华日报》载:兼善中学全体师生,为响应各地发动献金运动,本月十七日在本校举行献金大会,并请画家到校演讲,附带其代表作和欧洲名画百余幅展览。献金数目已达十五万元以上,捐献物品正义卖中。5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中国木刻合作工厂第二期《木刻艺术》目录。6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向全世界反法西斯作家致敬书》。
1945年9月16日,《新华日报》发表常任侠文章《司徒乔画展与中国新艺术》。10月,谢趣生漫画《新鬼趣图》,在成都展出,重庆《新华日报》报道:谢趣生的《新鬼趣图》画展因其“暴露现实、讽刺入骨”,很得好评。
除了宣传抗战,重庆《新华日报》也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关注。比如1942年6月9日,《新华日报》发表了傅抱石的《中国篆刻史论略》;1944年5月8日,刊载了大足石刻考察团前往北山考察的情况;同年6月9日,发表傅振伦的文章《敦煌艺术论略》等。
结 语
在那个烽火连年的岁月,重庆《新华日报》毅然高举抗战文化大旗,出版了一大批抗战美术作品与美术文章,广泛传播大量抗战文化信息等。从而极大的号召、鼓舞与凝聚了各党派与全国民众团结一致,广大文化美术工作者以作品为武器保家卫国,这充分体现出了在民族危亡时刻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度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亦塑造出了一个中国近现代出版业中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之典范。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也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在党和政府有力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6]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伟大人民战争。
在这个新的形势下,我们每一个文化美术出版工作者更应该传承与发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新华日报》这种光荣传统,传承与发扬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传承与发扬这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民族,不愧于出版领域中文化美术工作应该传播的正确舆论导向,也不愧于作为新形势下出版业的一种民族公益精神、时代社会担当之所在。
(本文作者朱江,重庆出版集团编辑)
参考文献
[1] 熊复 张定华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01.
[2] 《新华日报》用新闻之光照亮黎明前的黑暗[N].重庆:重庆日报.2011.07.05.
[3] 郭沫若等.文化界对时局进言[N].重庆:新华日报.1945.02.22.
[4] 黄宗贤.关于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J].北京:美术观察.1999(4).
[5] 龙红 廖科.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年谱[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11.
[6] 国务院新闻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06.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