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做出版和从事其他许多社会文化活动一样,首先要有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出版人必须深刻认识出版工作的本质,厚植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自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提高政治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善于调查研究,提升业务能力,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一、提高政治素养,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是其首要属性,这就要求出版人一定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出版人的政治素养包括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的认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以及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出版人作为新时代宣传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性差错,应不断增强政治把关意识与能力。
从现实来看,政治素养不强,很容易导致思想上的困惑、能力上的欠缺和编校工作上的无力与茫然,也容易在书稿中纷繁复杂的表述里无所适从,难以准确辨别是非。出版人的政治素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书稿中政治问题和导向问题的敏感度、思想视野的广度和思想境界的高度。作为出版人,应当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政治素养,不断增强坚守初心、肩扛使命的自信与底气。
作为出版人,出版政治类图书的过程也是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以中国方正出版社为例,中国方正出版社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属的出版社,纪检监察业务图书是其主责主业,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其主要任务。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中国方正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为帮助广大公职人员学习贯彻《监察法》,中国方正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对《监察法》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法律条文进行阐释。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就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照《监察法》精神主旨,遵循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审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当前,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出版人在政治立场坚定的前提下,应当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不可马虎,不可有丝毫懈怠,对出版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加强政治自律,努力出版佳作,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增强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精神
责任是备受推崇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出版人的责任,决定着出版人的品质。出版人的责任在于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可见,出版人担负的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责任,必须深刻认识这一责任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担负起这一重任。
深刻认识出版物的重大社会价值。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出版人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社会意义,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时代文化的创造、积累、选择、传播,自己是这些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的审定者和判断者,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必须对人心的安定、社会的稳定,对人类的进步、历史发展负责时,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何等重大,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16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总书记在信中指出,《辞海》和《大辞海》是大型综合性词典,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辞海》的出版者几十年如一日,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修订《辞海》,铸就了“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这正是出版人责任担当的最佳诠释。
树立大局观念。出版人只有胸怀大局,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政治热情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分清是非,维护大局,维护团结,维护稳定;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而是坚持标准、严守阵地,不断把优秀的出版物奉献给人民群众。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方正出版社围绕疫情防控监督等工作主动策划,在短时间内推出《疫情防控纪法监督保障手册》《抗疫家书》,免费向湖北省及武汉市纪检监察系统赠送。两种图书的电子版已在机关内网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方正图书网以及学习强国、掌阅等网络平台免费公布,体现了方正出版人的责任担当;此外,在中宣部有关部门支持下,与美国普利尼斯出版社签订《抗疫家书》英文版版权输出协议,为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贡献。这些做法正是出版人着眼长远,具有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的生动诠释。
出版人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投入到出版工作中,为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善于调查研究,致力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精品图书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出版人必须具备的技能。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出版人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打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精品图书。
向读者问需。出版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打造符合社会需要、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图书。人民群众是最主要的读者群,只有深入广大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需,进而才能确定选题策划的方向,不断优化图书选题、整合图书选题、创新图书选题。例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中国方正出版社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调研,了解广大干部群众阅读需求,编辑出版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例剖析》《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案例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类图书,深受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好评。又如,为推动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进一步筑牢中小学生的廉洁意识,中国方正出版社深入学校,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教育部门一道编写了《廉洁修身教育地方教材》《中华传统八德校园读本》等中小学读物,为提升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道德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向作者问计。作者是图书的创造者,图书是作者思想的凝聚和结晶,体现的是作者的意志和风格。作为出版人一定要和作者沟通好,遇事多商量,相互碰撞思想的火花。每一个出版人都必须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精品图书。与作者沟通也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作者与普通的读者不同,作者大都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有的还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视野和眼界更开阔,观点也更专业、更具有代表性,这也是出版人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精品图书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此外,出版人打造精品图书的过程也是发现作者、挖掘作者潜力的过程,这也是出版人的一项重要职责。例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为深入了解监察法学科的建设情况,中国方正出版社以“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监察法学科建设”为主题进行调研,与各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座谈,通过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策划出版了一批监察法学科建设方面的精品图书。
向网络问势。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足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作为出版人一定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互联网,学会运用互联网。出版人可以根据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出版优势,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开展市场调研,找准重点,突出专长,从而使选题策划工作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例如,为进一步了解各大出版社网店开设情况,中国方正出版社以“网上书店的运营策略及读者反馈”为主题进行调研,对各出版社的网店销售情况、图书营销策略、宣传文案以及读者留言等做了统计分析,推动了本社网上书店营销工作开展。同时,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还拓展了潜在作者队伍,总结了畅销出版物的策划营销模式和规律。
四、提升业务能力,切实练就扎实过硬的出版业务本领
作为出版人,扎实过硬的出版业务本领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当今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呈几何数增长,在庞杂的信息面前,对出版人的出版业务本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作为出版人,还需要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有益经验发挥出来,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业务能力,练就扎实过硬的出版业务本领。
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策划能力。在当今时代,信息更新快,出版人要想在新形势下立足并发展,就必须要在“创新”上下功夫。面对以几何数增长的庞杂的信息流,出版人要培养创新意识,多接触新鲜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选题上推陈出新,抓住读者的眼球。同时,在各种所谓的“热点”之下,出版人的的创新也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因盲目求新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此,出版人要培养敏锐的目光,提高信息识别和筛选能力,在陈旧芜杂的信息海洋中开拓思路、创新架构,做到求新、求变、求真。
优化知识结构,厚植文化积淀。出版人要研究专业的理论知识,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知识结构,这不仅是提升出版人业务能力的需要,更是提升图书质量的要求。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不能只满足于熟练编撰,不能局限在对书稿结构体例、表达形式等的编辑和加工,而要加深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科学方法和理论,逐步提升业务能力。这就需要出版人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能够随时调用相关知识,建立横向及纵向的知识结构,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更强的学术能力,逐渐成为博学多识的优秀出版人。
善用科技手段,助力编校工作。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出版人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出版业务流程中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才能进一步提升图书出版的速度与品质。例如,出版人要有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将互联网变成图书选题策划、审稿、加工、设计等的强大助力。在选题策划上,编辑可通过网络确定方向,掌握同类图书的出版情况、销售情况以及读者信息等;在审读书稿上可借助网络资源对其版权问题加以核查,同时核查书稿结构合理与否,及时修正稿件问题;在加工上更少不了网络的支撑,如核实参考文献的信息、名词实语以及不常用的外语等。此外 ,出版人还要积极学习图文处理和排版软件,了解网络信息加工、新闻包装等,并将其应用在出版工作中,等等。
培养市场意识,做到营销宣传有的放矢。“酒香也怕巷子深”,出版人既要做品质一流的好书,也要为好书搭建有效传播的平台,提升营销宣传能力。图书出版后,相关的图书宣传及推广发行正式进入高潮期,之前预售期的宣传工作宣告结束。在大营销时代的今天,图书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可粗略分为口头宣传形式和文字宣传形式两种。口头形式包括:编辑向发行同志讲解图书,营销员在卖场向购买者推荐图书,作者或书评家通过图书宣传推介会介绍图书,出版社发行业务人员向分销商宣介图书,等等。文字形式包括:编辑在京东、当当等图书销售网站撰写“编辑推荐”,行业专家撰写书评,在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上刊载广告,在各类交通媒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等新媒介上发布图书信息,等等。此外,针对受众面小的专业图书,准确把握住读者在哪里,做到有的放矢的宣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时代,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出版人要充分认识到践行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重要性,严把出版导向,本着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练就扎实的出版业务本领,出版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图书,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展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王庆展,中国方正出版社党风廉政建设图书编辑部编辑)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