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27.叶斌:试论编辑的文化担当

作者:叶斌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摘 要】编辑是一个时代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的使者,作为出版事业的核心力量,编辑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好时代的文化担当。(1)以人文情怀为基调,守住编辑的文化底线;(2)以创新为引领,做好时代的文化先锋;(3)以质量为轴心,守住编辑文化的生命线;(4)以终身学习为旨归,全面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文化品格。

关键词:编辑;文化担当;文化使命                                       

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作为一种职业,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范畴,社会文化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不断向前发展,主要是因为出版活动能够不断地与新时代的创作活动、阅读活动交互传播新的信息,推出先进的文化。而在出版活动的运行过程中,是编辑这一身份对文化进行了优化、重构和创新,使文化得以传承、积累,使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扩大和增值。是编辑给已有的文化结构增加新的血液,滋生出新的生命和价值。

因此,编辑作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使者和记录者,承担了更多的文化属性和人文精神,背负了其他职业所没有的文化担当。

一、何为编辑的文化担当

编辑之所以具有文化担当,而不是经济担当、科技担当,就说明了文化属性是编辑工作的第一要义。编辑工作的本质属性就是文化,编辑工作的过程也就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编辑是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因此编辑不能为了经济创收而忽略自身的文化担当,要始终坚守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这也就是所谓的编辑的文化担当。

简单来说,编辑的文化担当是指社会赋予编辑的一种角色安排和文化责任,并将这一角色内化为自身的文化使命,承担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文化产品的过滤和选择,从而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来看,编辑的文化担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文化自觉。

有学者指出:编辑的文化自觉是指建立在编辑主体的自我觉悟、觉醒基础之上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积极发挥在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逐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1]。而今,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正使我国文化之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编辑作为文化的传播的主体,必须具备清醒的文化自觉,才能传播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给大众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代表着个人身上散发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底色。所谓编辑的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强烈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是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从发展实践中把握正确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前景;最后是在文化大融合的国际背景下,对外来文化做出合理的扬弃,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同时也给已有文化结构增加新鲜血液,推出先进文化。如此才能在多样化、全球化、市场化的社会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文化立场,传承人类文明。

3.文化责任。

文化责任是文化担当最直接的体现,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而编辑的文化责任,就是在筛选和传播高价值的文化作品上,体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态度,从而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这种文化责任体现着编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以及文化风范。

4.文化使命。

文化使命是编辑与生俱来的职业体验,是职业属性对其自我价值的特殊要求。而编辑的文化使命就是要牢牢把握传播文化和传承文明的文化担当,为这个时代挑选优秀的、经典的、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作品。编辑必须强烈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作为资源的整合者,文化结构的搭建者,应劳记文化使命,追求良好的文化品质,有创新出版的清晰思路,并为此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

二、编辑为何需要文化担当

编辑是文化产业的第一线从业人员,直接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过程。由于编辑在人类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地位,直接担负着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承接、优化、组合、创新与输出的功能,承担着对社会进步、文化传输、国家发展的一份责任。

(一)加速变革的时代对编辑文化担当的特殊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商品化、信息大众化,互联网全方位的浪潮扑向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加速变革的时代对各个职业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编辑产业中,编辑作为从事文化生产的特殊职业,担当着引领社会积极文化风向的社会责任,某种程度上直接导引了人类文明的走向。在市场化浪潮的洗礼下,编辑既要加入市场竞争,更要守住底线,做好时代的“良知”,在爆炸的知识信息中理清人类的思想脉络,紧跟时代潮流,为未来社会筛选经典的、永恒的、反映时代所需的优秀文化作品。因此只有编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出版理念,审时度势,提高图书的发行效率和受众面,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积累传承。在加速时代的大背景下,使民族文化以质量为起点,经得起时代的淬炼,从而做好优秀文化的“守门员”。

(二)现代社会编辑的职业危机需要强化文化担当

随着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现,编辑很容易在泛滥成灾的文化作品中迷失方向。有些编辑缺乏对自己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一味追求图书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社会效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淡忘编辑出版的职责与使命,摒弃正确的出版宗旨;还有些编辑歪曲“为人作嫁”的含义,惰于学习,惰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素养,缺乏或丧失了对不良文化的鉴别能力,忽视了文化担当。这些编辑失范现象都反映了当下编辑行业所面临的职业危机,虽然可能不会立即产生致命性危机,却会导致出版行业作品千篇一律、质量下降,丢失文化特色,从而降低在大众心里的可信度,失去大众对它的文化信任和追随,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不正当输出。因此编辑作为社会的“良知”,担当着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不只是对稿件简单地删选、加工,还要承担起文化担当,将自身的文化情怀融入到图书文稿的审查中,实现从文化传播到文化创造、从文化选择到文化建构的双重超越,才能保证使编辑职业的危机现象逐渐改善、好转。     

三、编辑如何做好文化担当

著名编辑家吕叔湘先生曾言:“当好一个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要更难些。[2]这里的编辑,指的不仅仅是从事文稿整理的文字加工者,而是集编者与学者于一身的创造性文化生产的文化建构者。要想做一名好编辑,绝不能将眼光仅限于手头的文字删选工作,还要注重自身文化的输入,在实践中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广泛吸收各种资源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问题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始终与时代共发展。

(一)以人文情怀为基调,守住编辑的文化底线

所谓文化,实际上就是在一个民族悠长的历史中,在一种制度下形成的,渗透于民族血脉中的集体记忆,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人文情怀是文化指向的情感体验。编辑作为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但蕴涵着与生俱来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优秀文明,传播正确文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即使在“加速时代”的时代浪潮下,信息碎片化传播和网络空间舆论泛滥,作为编辑,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丢失衡量作品好坏的人文情怀;一定要抛开世俗利益的干扰,坚守本心,不迎合、不唯利、不庸俗、不媚俗,把人文情怀作为应该坚守的信念,踏踏实实做好每一篇文稿的审阅,筛选出思想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作品,保证出版产品的质量。唯有此,才能保有编辑的文化良知,守住文化底线;中华文化才得以传承和积累,守住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

(三)以创新为引领,做好时代的文化先锋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曾说过:没有创新,就没有出版。当前社会已超越了要素导向和投资导向阶段,迈向以创新为导向的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以文化担当为使命的编辑同样要做好新社会语境下的文化创新,避免创新系统的文化失灵。创新是编辑的职业灵魂,以引领编辑专业化发展的持久动力。新时期,编辑要做好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和知识创新,始终走在文化的前沿。

首先,编辑要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媒体在出版领域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编辑的要求不只是能审稿和选题策划,还要会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可以说,出版行业中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出版创新的制高点。如,新书宣传中,编辑可以利用自媒体制作几分钟的新书推荐视频,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等各种信息平台进行网上文化传播。这种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推进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出版物的表现力、吸引力、影响力,扩大出版物的传播范围。

其次,要不断创新审稿新手段,突破传统的身份束缚,立足时代需要,实现内容、形式、手段、思维的创新。过去,编辑工作只是简单整稿、审稿,但是随着出版行业的日益发展,编辑这一职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出版的理念,做好创业文化的转型,在先进的出版理念指导下不断进步,使得工作方式更加新颖,更具文化特色,充分彰显出版行业的优势,从而成为时代的文化先锋。

(三)以质量为轴心,守住编辑文化的生命线

图书质量是图书生命的保证,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而编辑就是这道“生命线”的守卫者,因此,提高图书质量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编辑在审稿和选题策划过程中,应紧绷“质量”这根弦,对书稿的政治倾向、意识形态、思想品味、科学性、文字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审查,把握好书稿的质量关,保证出版传播的是有社会价值的优秀文化。编辑作为文化积累、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行为准则,保证每一本书能经得住社会、时代的考验,为人类文明留下闪光之作的精品。

(四)以终身学习为旨归,全面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文化品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文化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愈加深刻。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编辑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站在知识文化前沿的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技能,补充新知识,始终与时代共发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塑身文化品格,,做好时代的文化担当。

在知识经济社会,首先,编辑自身要从一个单项化的“编者”向多项功能聚集的“编者”“知者”“学者”身份转变,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加强方法论的学习,多与专家交流,对稿件的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研究方法、资料论证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对稿件的整体质量作出综合的评判。其次,更重要的是编辑要不断学习以完善自身思想品格。一本优秀图书的产生,是集作者的原创能力和编辑再创能力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再创作过程是编辑智慧的结晶,编辑如何将再创作发挥到极致?这就需要编者自身具备独立的思想品格。只有充分保持思想品格的独立性,才能在作品选材、主题升华、文化融合方面发挥真正的自身导向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每位编辑都应恪守的岗位职责,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应明确自己的文化使命,增强文化担当意识,广泛吸收各种资源知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创新素养,促进出版行业的进步发展,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承积累。

(本文作者叶斌,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

参考文献

[1] 徐梅.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编辑文化自觉[J].出版发行研究,2015( 7) : 68.

[2]王韩锁,康香阁,王朝锁.学术名家访谈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9.


作者:叶斌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