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担当起社会责任是出版业的历史使命。在疫情爆发以来,民文出版业积极贡献力量,不仅体现了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更是提升了各族群众公共安全知识和科学防护素养,增强了全国各族人们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本文通过疫情期间民文抗疫类读物的出版为切入点,了解出版业在抗疫时期下公益与担当精神,从而为出版业创新和践行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文出版;公益精神;担当意识
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大规模蔓延,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全国人民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春节前后,为全面彻底切断社区传播途径,国家号召待民众在家中,停止外出、走亲访友。然而,彼时的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大部分民众因为对于疫情不甚了解,尚未明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更多的民众因为缺乏有关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开始陷入恐慌。在这种背景下,出版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缺乏人手的情况下,出版业仍体现了出版人的职业操守,不仅加班加点,更是冒着感染的风险编辑、印刷有关疫情的防控手册,共同出版了一批优质抗疫手册、图书。进而为大众科普疫情知识、加强防护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效防范了疫情扩散,疫情形势不断向好态势巩固。
对于边远地区或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来说,电视、互联网可能并不发达,对于他们来说,疫情防控知识较为薄弱,疫情防控知识的科普显得尤为重要,而手册、图书恰恰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少数民族语言的疫情防控手册以及图书的出版迫在眉睫。春节过后,国内出版机构快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编辑出版抗疫图书。在这其中,民文出版表现更加突出,共同出版了一批优质高效的民文版抗疫图书。本文通过疫情防控期间的民文防疫类读物出版情况为切入点,了解出版业在抗疫时期下公益与担当精神,从而为出版业创新和践行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提供借鉴。
一、疫情期间的民文公益出版活动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出版人积极应对,及时担起科普新型疫情的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版业紧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疫情防控的出版物,并且免费开放有关数据库、提供数字资源,仅2月份就有142家单位加入行动,通过自有或社会网络平台免费开放内容资源154种。此外,整个出版业在疫情期间的种种公益行为,诸如防疫物资供给、图书捐赠、开放科研数据库等公益行为本文暂不赘述。本文以民文出版为角度,反映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进入2月份以来,民文出版不仅翻译、出版民文抗疫读物的反应迅速,在其他方面也有着突出表现。诸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众防控手册》等防控手册,在汉语版发行后,民文出版单位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完成翻译工作,迅速推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和双语版本。诸如四川民族出版社、内蒙古科技出版社等迅速进行译制,短短一周便推出蒙古文、藏文等版本电子书供民众免费下载阅读;在2月初,该书已被翻译成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和双语版本。又如青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连夜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10000册的出版、印刷、装订等印制任务,并向广大干部群众免费发放。[1]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等出版物迅速翻译、译制成少数民族语言的电子书版本,供民众免费下载阅读。
此次疫情中,各民文出版单位印刷发行的防控手册等出版物均免费向广大干部群众发放,电子版等内容供民众免费下载阅读。例如,青海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藏文版,并印制10245册向全省藏区农牧家书屋和寺庙书屋配送;又如该社承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宗教人员和信教群众防护手册》藏汉两种读本印制藏文版5.55万册,汉文版2万册,由省委统战部统一组织配送发放给宗教人士和群众进行疫情防控。[1]此外,延边人民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以及四川民族出版社等民文出版社都进行了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纸质版图书印刷并向民众免费发放。
诸如此类事迹不胜枚举,在今年二月份,共有17家民族出版单位翻译、出版了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抗疫读物,各民族出版单位已出版各类介质的民族文字图书共 39 种,其中翻译类 34 种,编写 5 种(含民族医药类汉文图书 1 种)。[1]这对于提升广大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使得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加强自我防护。
二、民文抗疫图书出版的必要性
以疫情期间的民文出版为例,由于边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使用民族语言,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对较少,民众的疫情防控知识不足。民文抗疫图书的出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众进行疫情防控十分必要。虽然民文出版机构受众相对较少,图书出版的利润较薄,但是民文出版机构仍然不遗余力地翻译、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抗疫图书免费捐赠、发放给民众,并且提供针对新冠肺炎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各类型资源,免费供公众阅读使用,体现了民文出版的公益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
出版业具有塑造人类精神文明、传播思想文化思想的重要,在疫情、自然灾害等人民面临苦难的时候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为少数民族群众加强自我防护提供了帮助,对社会、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发挥自身的文化形象与品牌宣传也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此次疫情,出版业自觉承担了社会责任,体现了出版业高尚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
三、以民文出版为例出版业担当精神路径研究
(一)加强新媒体建设,丰富宣传途径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稀缺的资源,然而在此次民文公益出版中,由于宣传力度不足,众多出版社提供的数字出版内容只是在微信公众号或官网上进行放送,部分受众无从知晓。甚至有的民文出版单位缺少公众号或官网建设,抑或是停止更新,再加之印刷发放的出版物数量有限,由于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或网络相对不便捷获得途径受限,造成传播效率低。出版社进行公益出版事业时可以和抖音、 快手、 微博等大众所知平台达成合作,进行有力宣传,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些用户接触率高的平台,在分析用户画像的基础上进行公益出版活动。
(二)定期开放数字资源
疫情期间,各出版社开放数据库,免费提供数字出版资源的目的是减少因疫情造成学习、研究的不便,这一举动也充分展现的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业定期开放数据库,或是定期提供一些免费的资源,不仅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学习型社会,同时还能够打造出版品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三)公益出版重视数字内容管理
近年来,数字出版传播范围之大,速度之快已经充分得到验证,对于出版业来说,利用数字内容进行公益出版活动,无疑是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一方面,提供数字出版内容相较于传统纸质出版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数字内容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来说,获取更加容易,使用更加便捷。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次疫情中,仍有部分出版社由于平时对数字出版不够重视,面对此次突发疫情,一时无法拿出足够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应对能力明显不足。因此, 对于公益出版活动来说,出版单位今后应加强数字内容版权的储备,加大数字出版业务开发力度,设置数字出版专业部门,加强数字内容建设。[2]
(四)积极寻求业内、业外合作
传统的出版社具有优质的作者资源以及专业能力,民营出版也具有自身的优势。加强合作与联动是公益出版事业开展的最优选择。以此次民文公益出版为例,出版社之间的合作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不仅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在出版效率上也大大提高。对于出版业来说,不但业内间的合作十分重要,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也十分有必要,例如与演艺界进行联动,利用明星自带的流量进行宣传。出版业通过提升合作意识,争取在资本市场利好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并实现互利共赢,以增强出版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展现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意识。
(五)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以此次疫情为例,出版业的公益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出版业应建立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以便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贡献力量。例如在抗战时期,出版业也毫不例外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各种形式抗战救国。无论是募捐救国公债,还是出版战时读物,都围绕着“抗日救亡”这一主题,在这场中华民族共同面对的战斗中,没有一个局外人,无论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编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保家卫国,都是这股抗战力量中的一部分。出版业的社会担当意识从中便可见一斑。结合我国出版业多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反应以及出版业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来说,不断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则十分必要。
四、结语
民文出版单位在此次疫情中迅速反应,积极贡献力量,翻译出版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本的疫情防控系列图书等出版物,满足了特殊时期广大群众在疫情防控中正确认识疫情、科学防护、维护身体健康的生活需求,科学引导了各族人民进行疫情防控。民文出版单位翻译、出版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抗疫图书,免费提供少数民族语言教科书等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民族出版工作者出版人的职业操守、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良好精神风貌,更是紧紧将全国各民族凝聚在一起,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提升了各族群众公共安全知识和科学防护素养,增强了全国各族人们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本文作者刘洋,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
参考文献:
[1] 巴哈提. 民族文字防疫类图书:与民族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同频共振[N]. 中国民族报,2020-02-28(008).
[2] 范燕莹. 出版文化企业如何危中寻“机”[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10(003).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