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13.彭秋龙:潘序伦出版思想探析

作者:彭秋龙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摘要:潘序伦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创建了事务所、学校和出版社“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铸就了闻名遐迩的“立信”品牌。潘序伦不仅著作等身,而且出版了大量会计书刊,为我国会计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介绍了潘序伦的主要经历及相关研究,分析了潘序伦出版思想的产生背景,阐述了潘序伦出版思想的内涵,以期为促进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潘序伦;出版思想;立信会计;三位一体

 一、引言

潘序伦出生于1893年,12岁以前接受的是私塾教育。此后,几经辗转,潘序伦在黄炎培的介绍下进入圣约翰大学。在圣约翰大学,潘序伦开始勤学苦读,从旁听生到名列前茅,最终顺利毕业。1921年潘序伦通过考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奖学金,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他先后取得了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1925年潘序伦担任了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和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潘序伦先后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创立,次年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补习学校(1928年)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41年)。1979年,在潘序伦的倡议与支持下,全国第一家会计学会在上海成立。

关于潘序伦的研究较多:一是关于潘序伦会计审计思想、会计教育思想和会计诚信思想等方面论文的发表,二是关于潘序伦回忆录、传记与论文集的出版。潘序伦不仅主持与创办了多种会计刊物,而且成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出版发行了多种会计书籍。他在会计出版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鲜有学者从出版思想视角对潘序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潘序伦主持与创办的期刊、出版的图书及其撰写的专著、译著和论文,对潘序伦在“三位一体”立信会计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出版思想进行分析,从而为新时代出版人提供更多的思考。

二、潘序伦出版思想产生背景分析

(一)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大量西方思想文化著作被翻译出版,如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书籍。在这一大背景下,由于中国传统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亟须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革。西方会计理论著作开始逐渐被翻译和出版,会计杂志也应运而生。潘序伦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对西方会计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为其建立会计出版事业奠定了基础。潘序伦的出版思想正是其会计出版活动的指南。

(二)受著名出版家的影响

潘序伦与出版家邹韬奋、王云五等人都有往来。潘序伦出版事业的建立与邹韬奋、王云五有直接关系。邹韬奋在筹办生活书店时,潘序伦为其献计献策,还代拟了《生活日报股份两合公司章程》。1941年潘序伦在王云五的支持下,从商务印书馆收回了相关图书的版权,与生活书店合资成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潘序伦的出版思想明显受到了这些出版家的影响,如《立信会计季刊》的作者可选择该刊或该所书籍作为稿酬,而商务印书馆的刊物也实行了这一方法。

三、潘序伦出版思想内涵

(一)发扬会计文化,沟通会计学术

1.学术创作

据统计,潘序伦的专著有《中美贸易论》《公司财政》《簿记及会计学》《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等30余本,译著有《劳式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教科书》《会计名词汇译》《成本会计》等近20本,论文有《营业税的征收和资本额的计算》《从职业补习教育到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生活日报社股份两合公司章程》《会计学发达史》等90余篇。[1]潘序伦的学术创作涵盖会计法规解读、会计制度、会计审计实务、会计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做到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在引进国外先进会计理念的同时兼顾了国内行业实情。潘序伦不仅注重及时翻译国外会计新文献,如《劳式成本会计》等,还长期致力于介绍国内行业会计制度和政府财会法令规章,如《工厂材料之管理与会计》《对于我国新颁所得税法之意见》等。潘序伦的学术创作是其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的具体表现,推动了我国会计行业的进步。

2.报刊出版

在潘序伦的支持与指导下,立信先后创办了《会计季刊》(1931年创刊,自1933年第二卷起改名为《立信会计季刊》)、《立信月报》(1936年创刊)、《会计学报》(1936年创刊)、《立信会计月报》(1941年创刊)以及《立信月刊》《立信周报》《友讯》等报刊。潘序伦以传播会计学术为己任,其发扬会计学术的出版思想在创刊词中可以得到反映,如《〈会计学报〉序》中提出,一种学科的发展非常依赖于学术界的倡导者,立信会计学校的创设虽然不敢说是倡导会计学术的先驱,但也要负担会计学术倡导的一部分责任。[2]《立信会计季刊·发刊词》中提出,立信会计学校同学会的宗旨是以研究学术为主,学术研究在于平日的努力践行,而研究的结果则非常有必要在同学之间公开。[3]《立信会计月报·发刊词》中指出,鉴于我国会计学术的发展仅有十几年,因此受过会计训练的人才较少,灌输会计学识的读物也不多,而这方面人才和读物的双重饥荒尤其以内地更加突出。该刊的内容三分之二属于会计学术探讨,三分之一属于会计时事的提示与评论,希望通过最经济的篇幅,将沪所两种刊物融为一体,以期供应后方人士对于会计知识的渴求。[4]《立信月报·发刊辞》中指出,本报的编行一是为了传达与交流信息,对一切会计商事及法律方面进行评论,二是为了相互切磋,希望海内贤达能够给予更多的指示和批判,三是为了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搜集的各项有关商事法律及会计方面的资料分享给社会各界,希望能够发挥其参考价值,四是为了传递事务所和学校内部详情等各项消息,以回应社会人士对于立信事业的殷切关怀。[5]

3.图书出版

1941年潘序伦与生活书店在重庆成立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以“发扬会计文化,供应会计食粮;沟通会计学术,制售会计工具”为宗旨,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出版各种会计书籍,设计改良会计工具;总售立信会计月报,代办全国会计书刊;发行各种中西账册,承印各种账册单据;制销各种凭单表式,印销会计课题用纸。从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的宗旨可以看出,其始终致力于倡导会计学术,传播会计知识。除了出版发行立信会计丛书外,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还编印了立信财经丛书。1949年《立信月刊》刊登的立信会计商业丛书广告显示,该套丛书分为簿记类、会计学类、银行会计类、政府会计类、成本会计类、其他会计类、审计学类、法规类和商业类,可谓种类繁多。截至1956年年初,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先后出版发行了各种会计书籍150种以上。[6]

在图书出版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很多学者对潘序伦的著作进行了评价。黄阁在《读立信会计丛书〈会计学〉后》一文中提出,“在西式记账初步技术,经我国银行界采用后的二十五年中,国内会计文献上最重要的贡献,当推立信会计丛书”“中国的会计学术仍彷徨于新旧的歧途,究竟哪一条是真正的出路,我们最关心。《会计学》以其真正坦白的态度,提出一种合理的叙述,帮助我们决断与前进,以达到光明大道”。[7]余肇池在《潘序伦,会计学》一文中指出,被称为大著的作品有三层意义,一是著者学养深厚,阅历丰富,二是作品内容广博,包罗广泛,三是编述思想正确。余肇池认为,“潘著《会计学》上下二册,都凡九十万言。在出版界尚未发达之中国,允推巨擘”。[8]

4.建立学社

1934年潘序伦与林襟宇、卫挺生、雍家源、徐永祚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会计学社。《会计季刊·发刊词》中提出,“中国会计学社系以研究会计学术、改进会计事务及砥砺会计人格为宗旨之团体”。[9]根据该学社章程,其事业范围包括讨论会计问题、研究中国现行会计制度及法规、促进中国会计制度之改善、编译会计书报、举行学术演讲等。潘序伦提出,该学社对于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包括两方面:一是发扬会计学术,即会计学术研究与会计学术推广;二是促进会计改良。潘序伦和徐永祚提议会计刊物由该学社主持较为适宜。于是经理事会议决定,自1935年7月1日起,两种刊物全由该学社继续担任编纂。事务方面,月刊由该学社在沪理事林襟宇、潘序伦、徐永祚负责,季刊由该社在京理事闻亦有、吴世瑞、雍家源负责。[10]

(二)立足行业现状,切合时代需求

1.教材方面

鉴于当时国内会计读物过于缺乏,且商科学生的教科书大都是外国原版书籍,为寻求我国会计学术的进步及会计制度的普遍改良,潘序伦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内设置了编辑科,开始编著立信会计丛书。在编译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潘序伦提出了以下编辑方法:一是材料必须切实,二是说理不厌详明,三是编制注重合理,四是文笔力求畅达。[11]潘序伦“切合时代需求”的思想也被当时的会计界所认可。刘古谛在《评〈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一文中指出,随着会计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会计基础的簿记教本却非常稀缺。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培养会计人才需要这方面教材,而受战争影响,印刷变得非常困难;二是当时的很多大学及商业学校采用英文教本;三是潘序伦的《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由于体制完备、说理周详、集合了各家优点,且能适应时代与读者的需求,因此多年来深受市场欢迎。[12]

2.办刊方面

潘序伦在《〈会计学报〉序》中提出,“一种刊物之发行,欲求其销路畅而效力宏,以遂其推广会计学术之志愿,必于编辑方面力求其切合时代之要求”。[2]也就是说,如果要通过增加刊物的发行量来达到推广会计学术的目标,那么这种刊物必须能够切合时代需求。选题策划要从实际出发,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目标,这一办刊理念即使是从现在来看,也仍然具有实际意义。

(三)创新人才理念,服务社会发展

1.建设高水平作者队伍

立信会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支撑。潘序伦重视人才首先在于建设高水平作者队伍。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出版物的质量才有根本保障。因此,无论是期刊作者队伍还是图书作者队伍,都有很多会计名人,如杨汝梅、陈文麟、李鸿寿、顾准、李文杰、钱素君、顾询、王澹如、施仁夫、张心澂、刘驷业等。潘序伦在挖掘国内优秀作者资源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海外优秀作者资源的开拓。

2.培养优秀内部人才

《立信会计季刊·发刊词》中提到,潘序伦创建学校使同学们有就学机会,其目的在于培养中国会计人员,以改良中国会计。[3]为了更好地服务会计青年,潘序伦不仅设立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函授学校、专科学校等,还专门成立了立信会计职务咨询所。在潘序伦的支持和帮助下,不少立信同学走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顾准是其中之一。1927年,12岁的顾准进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在潘序伦的支持下,顾准利用夜间补习会计。由于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1929年顾准被选为助教,1930年任立信会计函授学校负责人。1934年经潘序伦推荐,顾准到圣约翰大学和之江大学任银行会计教师。同年顾准编写了《银行会计》。从顾准的职业之路可以看出,潘序伦不仅爱才惜才,而且敢于和善于用才。

3.大力培养社会人才

潘序伦曾多次就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与业界开展交流,不仅专门选用了这方面的稿件,还多次撰写了人才培养的文章。《立信会计月报·发刊词》中提到,通过使刊物逐渐成为后方有价值的定期会计读物,直接助益于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会计人才的培养,间接有助于健全工商百业的管理,从而为抗建工作奠定重要基础。[4]潘序伦在《立信月报》第3卷第7期发表了《敬告国内有志于会计职业之青年》一文。该文指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对于其德性、学识和经验都有一定标准,因此,有志于会计职业的青年应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潘序伦在文中客观地分析了会计职业的优点和难点,提出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介绍了会计职业的种类,为有志青年提供了职业参考。[13]

(四)弘扬诚信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1.诚信文化

出版诚信首先在于出版人能够坚持以诚信为本,其次是在作者和读者中保持良好信誉,最后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潘序伦的诚信思想始终贯穿于“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鉴于诚信的重要性,1928年潘序伦将事务所名称改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潘序伦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诚信文化。他多次强调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在《中国之会计师职业》一文中提出,会计师应具有“高尚诚信之道德”。时至今日,立信会计出版社仍然坚持弘扬诚信文化、倡导会计诚信的理念,出版了《诚信之路》《诚信文选》《诚信故事100例》《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等书籍。

2.工匠精神

潘序伦非常注重书稿质量。很多书稿都是由其亲自主编,需要经过多人审稿和校对,精心推敲。为了能使书稿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潘序伦往往采用实地试教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不断进行修订。如考虑到当时我国会计名词不统一,给实务工作造成诸多不便,潘序伦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探讨,并将讨论的成果以书刊形式呈现给读者。《会计名词汇译》一书由潘序伦亲自审阅,不仅经过数次修改润色,而且经历了多次修订。该书的出版对于规范和统一我国会计名词具有重要意义。再如,《会计学》一书的编写历时14个月,它是潘序伦在百忙之中寒暑无间的专心之作。潘序伦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是其在出版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五)融合图书期刊,实现相互促进

1.广告

为了扩大会计图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潘序伦在诸多会计期刊中发布了图书广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立信月刊》1949年第8卷第1期所载立信会计商业丛书广告为例,该套丛书共分为9个种类,主要信息包括种类、书名、编著人及地址和电话。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立信会计出版事业的发展,图书品种逐渐增加,广告所占版面也越来越大。此外,对于重点推广的图书,其信息更加全面,如载有《高级商业簿记教程》的广告页中,不仅有编著人、出版日期、篇幅等信息,还有该书的内容简介及目录。

2.书评

书评对于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邓正来指出,目前学术界需要的是在保持独立且基本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从知识脉络或思维方式或论证效力或价值取向或前提建构等角度出发的、有助益于知识增量的严肃的学术书评。[14]潘序伦不仅写了不少书评,还在《立信会计季刊》中设置了书评栏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式会计制度问题上,潘序伦与徐永祚产生了关于会计改良还是会计改革的学术争论。对于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中的观点,潘序伦在《立信会计季刊》发表了《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该文认为,改良中式簿记是一种过渡办法,只能作为小商号不得已的补救办法,而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如果过分宣传改良中式簿记,反而不利于真正科学簿记方法的实施。虽然该文没有归于书评栏目,却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书评。[15]

四、结语

出版思想对于出版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出版活动的指南。研究出版思想不仅有利于总结出版规律,还有利于当代出版人在继承与发扬中提升自身素养。在新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出版人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担当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潘序伦的出版思想得出以下启示:一是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二是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三是顺应时代需求,四是重视人才培养,五是坚持诚信为本,六是培育工匠精神。

 (本文作者为立信会计出版社编辑)


参考文献

[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友会.立信故事3(连载)[EB/OL]. (2014-09-29)[2020-08-25]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QzNzk0Mg==&mid=201429651&idx=4&sn=49a32474f46629b1d0706bb04c3bbba7&chksm=2f1c784a186bf15c7b5524507a1c0fe5ca3e3e8357805452cf3524c1ba13f142f968859cf15e&mpshare=1&scene=23&srcid=0624iruesxYjG8eHXiyt4Cs3&sharer_sharetime=1597969937606&sharer_shareid=5bcf4630f7f34cb10d3baf11a71fa614#rd.

[2]潘序伦.《会计学报》序[J].会计学报,1936,1(1):1.

[3]立信会计学校同学会执行委员会.发刊词[J].立信会计季刊,1931(1):1.

[4]潘序伦.发刊词[J].立信会计月报,1941(1):1.

[5]潘序伦.发刊辞[J].立信月报,1936,1(1):1-2.

[6]潘序伦.潘序伦回忆录——六、编辑出版立信会计丛书[J].财务与会计,1984(6):35-36.

[7]黄阁.读立信会计丛书《会计学》后[J].会计杂志,1935,6(2):107-118.

[8]余肇池.潘序伦,会计学[J].社会科学:1935,1(1):236-241.

[9]中国会计学社第一届理事会.发刊词[J].会计季刊,1935,1(1):1-3.

[10]中国会计学社.中国会计学社概况[J].会计季刊,1935,1(1):295-318.

[11]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编辑部.编辑立信会计丛书之经过与现状[J].立信会计季刊,1934(6):253-268.

[12]刘古谛.评《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J].立信会计季刊,1940(10):147-151.

[13]潘序伦.敬告国内有志于会计职业之青年[J].立信月报,1940,3(7):7-8.

[14]邓正来.中国书评(第一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15]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J].立信会计季刊,1934(4):203-212.


作者:彭秋龙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