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一)出版业公益精神的核心要义
“公益”是对公众有益、为社会人民创造利益的活动,蕴含着“善他”的动机、要求和理念,不以物质盈利为目的。我国出版业属于典型的公益事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提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我国出版业不仅是以传播思想、文化、知识及信息等为核心价值的内容产业,还是党和国家的宣传舆论阵地,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文化积累功能,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重要使命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和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中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围绕《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等发展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有助于文明传承、知识传播、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满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出版需要。
(二)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针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制订、发布和实施经协商一致确立的统一规则,以实现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我国正在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符合我国标准化工作战略要求,对弘扬出版业公益精神具有极强的带动引领作用。
一方面,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可以弥补出版管理部门在公益事业中的短板。在民生领域,政府工作的重点是依靠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等手段“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然而在公益事业中,依靠政府强制执行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甚至可能造成社会民众的逆反心理,需要充分利用出版业优势,引导、激发、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因此,可以通过在行业内制定统一的公益相关标准,使标准成为支撑出版管理部门落实监督管理职责的“抓手”,依靠标准的宣传推广、实施监督等环节的衔接,引领行业共同遵守公益相关行为及技术规范。
另一方面,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公益传播效率,扩大公益成果。标准化具有可被快速复制的能力,是推广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以全民阅读活动为例,全面阅读对提高我国国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标准化手段既可以对出版物质量提出具体的内容及技术要求,还可以对阅读出版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方式等作出统一规范,有助于巩固与创新已取得的全民阅读活动成果,也有助于全民阅读活动成果的快速复制和大规模推广,在提高全民阅读活动传播效率的同时,获取更大积极效果。
二、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结合出版业公益精神的内涵,围绕出版物的质量、安全、环保及管理等方面,从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科研两方面梳理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标准制修订层面,我国出版业现有数十项出版物质量相关行业标准,覆盖了平版印刷品、凹版印刷品、音像制品等传统出版物,以及电子图书、数字教材、数字期刊、数据库、有声读物等数字出版物,主要规定了各类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要求、技术规范与评测方法等。涉及出版物安全、环保相关的标准,现已发布实施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系列工程标准、绿色印刷、印刷加工有害物质限量等行业标准。此外,我国出版业也不乏支撑出版管理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引导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标准,如《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规范》《出版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实施指南》《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等。
标准化科研方面,标准研制视角已从传统的工程技术领域转向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道德领域。新闻出版业国家级智库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年来开展了《新闻出版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完成了《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指南》标准草案的编制工作;针对数字声频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有标不依,无标生产”等乱象,从标准化角度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面对儿童数字阅读接触率的大幅提高,以标准为切入点探索研究了数字阅读产品保障儿童身心安全的最低门槛......相关研究为出版业公益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实施路径以及测试方式等奠定了基础。
(二)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不足
第一,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尚缺乏统一的、整体的标准体系作为科学指导,限制了出版管理部门在出版公益事业中主体的作用发挥。与慈善自发的献爱心不同,公益更多的是向社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政府应是推动公益的主体。出版业公益标准体系的缺位,使得出版管理部门在履行公益传播责任义务方面缺乏规划性、科学性的依据,造成相关科学研究、机制建设、配套措施等审批、实施、监督环节等的决策困难,导致对出版业公益精神诠释、宣传、引导的力度不够。
第二,出版企业对公益标准化建设的认识有待加强。行业龙头企业虽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组织公益传播,但尚未通过标准化的形式予以固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益效果的发挥。数字时代下,出版业的公益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等线下发行的纸质出版物拓展为借助线上线下双渠道,并融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出版企业只有借助标准化手段,确立互动性强、高效透明、保护用户隐私的传播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公益的积极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与市场关注度。
三、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出版业公益标准化体系
当前,出版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昂首前行。构建出版业公益标准化体系,有助于提升出版业公益质量,更好地弘扬出版业公益精神。出版业公益标准体系是将行业公益细分各领域范围内的标准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将从目标上明晰公益的意义、方向,从程序上厘清公益的方式、方法,从内容上约定公益的要素、范围,从品质上保证公益的质量、效果,从任务上明确公益的主体、受众等,可以说,构建出版业公益标准体系是出版业公益标准化的顶层设计与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因此,应加强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基础理论与体系建设研究,尽快建立规划性强、科学、权威的标准体系,使公益不止停留在理念层面,切实激发、鼓励行业各主体践行公益精神的意愿与行为,扩大出版业公益的积极效果与影响,为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二)加强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宣传与监督意识
出版管理部门作为推动出版业公益标准化的主导者,应加强出版业公益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尤其对于出版龙头企业,加深其对出版业公益的认知、理解及关注,引导其开展公益标准化建设,推广优秀公益模式,传播公益精神,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与示范效应。此外,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应树立公众监督意识。借助于标准化手段,建立优化透明的公益机制、让出版业公益活动逐渐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勇于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充分发挥公益标准化建设对行业发展的技术规范与质量规约作用,助推出版业公益标准化的发展壮大。
(三)扶持出版业公益标准化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出版业公益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在公益标准化评估工作中,评价方案中各项指标、方式方法等的设计专业性较强,复杂度较高,需要借助兼具公益性、权威性、专业性的出版业标准化机构、与标准化、出版业公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等领域专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出版业公益标准化机构是从事公益标准化编制、科研、评估、管理及培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机构。2019年,中国标准化协会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的要求,开展了征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工作,明确向社会征集具备良好的标准化服务基础、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专业的人才队伍条件的标准化机构作为其第三方标良评价试点。加强出版业公益标准化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机构形成政治思想优、专业水平高、组织管理专、服务本领强的专业人才队伍,有助于出版业公益标准化迈上新台阶。
(本文作者为郎彦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范军、李晓晔.2018-2019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2].魏玉山、冯宏声、蔡京生、张立.中国出版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2016)[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