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版企业具有传承文化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在应急科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后,各出版企业做的科普工作及特点,阐释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在应急科普中的功能,分析得出出版企业自身的自觉、内部的规划、外部的监督以及出版管理政策的介入是促使出版企业在应急科普中更好地践行社会担当的四个要素。
关键词:新媒体、出版企业、应急科普、社会担当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蔓延,这一突发公共事件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给公众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恐慌。各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不仅夸大疫情、药品性能,还借用专家的名义和形象加以佐证,让人难辨真伪。国家相关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及时通报并对疫情防控进行了及时调整,缓解了公众的焦虑情绪。在此过程中,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出版企业而言,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为此次疫情的防控做了及时有效的科学普及工作。
一、出版企业在疫情中的科学普及工作
虽然在疫情期间工作条件受到限制,但是出版企业面对疫情时的反应非常迅速,做事非常高效。抗击疫情,科学普及,出版人在行动(截至1月29日):广东科技出版社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于1月23日上市,湖北科技出版社电子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上线,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网络电子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上线,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科学开开门:给小朋友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绘本》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电子版,浙江教育出版社电子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手册》1月28日上线,等等。这些抗疫图书的出版,满足了当时公众的需要,为公众的科学防控带来了福音。
二、出版企业在疫情中出版科普图书的特点
分析出版企业在疫情中的科学普及工作,可以发现:在疫情开始时,出版企业快速锁定主题,组织专家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手册,成型后发布电子版向公众免费提供,待疫情好转,再出版纸质版图书。这一特点体现了出版企业在疫情中科学普及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组织编写的防护手册及时普及了专业防护知识,科学地引导了公众正确防护,安抚了公众的焦虑情绪。
三、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在应急科普中的变化
应急科普是指通过普及、传播和教育,使公众和青少年了解与应急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突发问题、参与公共危机事件决策的能力。[1]由此可知,应急科普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即在应急事件发生时介绍与应急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公众了解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克服恐慌心理并掌握实际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
出版企业一直以来主要通过出版图书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属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面对应急事件时,出版企业在进行应急科普过程中,依然需要按照正常的出版程序来操作,只是加快了出版的节奏,尽早尽快上市,但是显然还会受到发货物流等方面的限制。这对于在应急情况下急需科学知识的公众来说,这种形式显然是滞后的,时效性上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对应急科普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多样化,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传播媒介在技术的支持下使信息传播日益移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公众接收信息变得更便捷,同时赋予公众更多言语表达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条件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新媒体公之于众,引发信息的快速传播。出版企业在新媒体时代,借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概念被提出,并在实践中不断被应用,给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插上了翅膀,使传统出版的信息传播扁平化。在面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科普时,我们看到现在的出版企业在出版的流程方面依然是严谨的,但是在图书的出版传播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图书制作出来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将电子版发布出来,满足公众对应急科学知识的渴求,然后再出版纸质图书满足公众各种层次的需求。这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使出版企业的应急科普工作在时效性上得到了保证,满足了公众对应急科学知识的渴求,对应急科普的贡献显然提高了。
四、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在应急科普中的功能
出版企业是我国的文化阵地,承担着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传播、传承的重任。从宏观方面来看,出版从业人员本着延续出版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延续下去,并使其走向世界以扩大其影响力。从具体实际来看,出版从业人员本着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承担出版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努力提高公众的科学、人文素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突发公共事件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往往会使普通百姓一时找不到使自己镇静的方式,这种应急状态下的科学普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出版企业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尤其要发挥企业在应急科普中的功能,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以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出版企业在应急科普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应急科普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应急科普机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关系着科学的答案和方法落实到实际中的效果。应急科普工作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为传播科学防控知识、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科研力量、大众传媒等有效协调联动的国家应急科普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国家应急管理水平。出版企业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部分,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力量,走出了传统的科普模式,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动广大员工深入进行应急科普,做出了出版人、科普人的贡献。另外,出版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科普工作的内涵,认真梳理、理性思考此次应急科普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把实践升华为机制,更好地服务应急科普机制能力建设。
2.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
图1.“新型冠状病毒”一词在2020.1.18—2020.3.18之间的搜索百度指数
图1是“新型冠状病毒”一词在2020.1.18—2020.3.18之间的搜索百度指数。通过图1可知,从2020年1月19日开始,新型冠状病毒一词的搜索量急速上升,到1月25日到达最高峰,之后搜索量渐渐平稳下降。从确诊病例的增加到武汉发布封城通告,使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从而搜索量急速上升,之后疫情慢慢得到控制,搜索量也随之下降,可见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需求度与疫情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事件真相与公众认知之间形成的信息真空引发了社会公众强烈的科普需求,公众急需与事件相关的科学知识,尤其事件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是公众最希望能够获取的科普内容,这为科学普及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同时也为伪科学、谣言创造了滋生的土壤。新媒体时代事件借助网络在短时间内聚焦公众的关注,由于事件的突发性,通过不同媒介的快速传播,与应急相关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快速到达急需信息的终端。出版企业和相关机构及团体通过对疾病性质、如何预防、如何判断患病等方面的及时传播,引导了公众思想及行为的理性回归。当公众的科普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公众就会逐步远离谣言的诱导和影响,在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改善了生活的质量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营造了更为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3.提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普及的主要内容。大力普及科学文化,对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自觉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的行为,提升劳动者技能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图2. 公众对事件应急科普渠道的选择[2]
报纸、期刊和书籍是将科普内容排版、印刷在纸张上进行普及传播的科普载体,受众通过阅读其内容并加以吸收,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达到科学普及的效果。诞生以来,因其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及公众易于获取等优势成为应急科普的重要渠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媒介开始兴起,广播、电视等在信息传播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近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即时性。单纯的纸质媒介的科普,已经很难满足公众日益增强的科普需求,从图2可以看出,互联网已是公众获取突发事件科普知识的首选渠道。同时也可以看出,公众对网络媒体科普知识的信任度是最低的,这种情况下公众必然会去寻找信任的信息渠道,从而获得科学的知识。出版企业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科普图书的电子版本,有助于科普信息的即时传播,同时书籍具有专业性和严肃性的特点,通过将事件前期分散的科普内容整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众理解和吸收事件相关科学知识,从而达到加强科普效果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预防措施以及复工复产注意事项等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了整个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这正是科学素养得到提升的表现。
五、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在应急科普中的社会担当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这一突发公共事件,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各出版企业以谨慎的态度、忘我的精神、高效的运作,用专业和所长为这场全面战“疫”贡献着力量,践行着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的社会担当。一家出版企业在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中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指标,综合考核中一般没有社会责任这一指标,但是面对这次疫情,各出版企业所展现出的出版人的担当正是社会责任的体现。那么出版企业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或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应急科普中更好地体现出版人的社会担当,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得出结论。
1.出版企业自身的自觉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刚刚开始时,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消息不绝于耳,不仅夸大疫情、药品性能,还借用专家的名义和形象加以佐证,让人难辨真伪。此时,科技卫生类专业出版社及时出版了疫情预防和控制的专业书籍,帮助民众认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预防病毒,缓解了恐慌情绪。一些其他类出版社也用行动,尽着自己的贡献,比如在安徽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紧急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小知识》(中小学生版),联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新冠肺炎防控期中小学生生活学习指南》,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后获今日头条、健康安徽等平台转发,当日浏览量近3万,满足了中小学生的科普需求。疫情当中,出版业通过一些免费的方式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这些方式都是在特殊情况下企业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公益行为和社会担当。这种行为方式需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它是出版企业践行社会担当的首要条件。
2.出版企业内部的规划
践行社会责任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且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可知,出版企业只有突发时期自身的自觉性是不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出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追求的指标,而突发公共事件是突然发生,针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科普时,需要把握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一种挑战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出版企业在制度建设中需要有意识的将企业的社会担当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将出版企业的社会担当意识深入到员工中去,增强社会担当的使命感。其次,出版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企业的社会担当管理,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活动,宣传自身在社会担当方面的努力。最后,出版企业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科普时要组建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突发应急小组,强化领导的社会担当意识,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科学知识传播出去或者疏导社会恐慌心理等方面践行出版企业的社会担当。
3.出版企业外部的监督。
出版企业是我国的文化阵地,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弘扬主旋律,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企业在践行社会担当时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且综合价值最大化,即不能仅仅认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就是尽了社会责任,而是需要满足政府、员工、读者、商业伙伴、社区与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为利益相关方负责。因此,为促进出版企业更好地践行社会担当,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共同营造出版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例如:政府监督企业有没有对弘扬主旋律和提升国民素质的作品给予更多关注,公民监督企业有没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等等。外部的监督可以使出版企业更积极的践行社会担当,在应急科普中更积极主动地传播科学知识,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出版管理政策的介入
出版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普及中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使出版企业在践行社会担当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践行出版企业社会担当时表现突出有荣誉;不能正常践行出版企业的社会担当时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制约。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健全出版企业践行社会担当的制度,以此促进出版企业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从而赢得社会认可,进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价值最大化,营造良好的出版文化阵地,诠释新时代出版的初心。
六、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扁平化,突发公共事件时各种信息在社会上传播,给公众辨别真伪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事件本身的应急科普非常重要。在应急科普中,出版企业需密切配合相关部门的行动,发挥其在应急科普机制中科普宣传和日常教育方面的功能,维护社会的有序稳定,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践行社会担当的标准越来越高,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时间不长,但在践行社会担当方面一直有良好的传统。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科普时,出版企业需要以现代企业的标准从制度上首先响应,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的防控中,践行出版企业的社会担当,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赢得各方赞誉,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邹孔标,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参考文献
[1]朱广菁.应急科普在汶川大地震中成效凸显[N].大众科技报,2008年7月4日.
[2]胡莲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科普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3月.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