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郑可:编辑要有三感——方向感 存在感 获得感

作者:郑可   2020年09月03日   来源:凤凰好书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可提出编辑要有三感,分别是“方向感,存在感和获得感”。具体来说,就是要增强编辑方向感,突出编辑存在感,提高编辑获得感。这样,骨干编辑、优秀编辑、名编辑才会不断涌现,进而才能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出版才能更强。百道网获得他授权,将他在江苏书展出版论坛的讲话整理发布,与同行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

会前徐海老总也给了我一个命题作文,叫《塑造高素质编辑,促进高质量发展》。接到这个题目我也很困惑,因为编辑队伍建设是出版业的一个老话题。大家经常关注这个问题,也在不同的场合探讨这个问题。编辑队伍如何建设?倒过来说,高质量的发展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编辑,因此我觉得这个题目很难说。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从三个方面讲三点,主要讲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我们时代出版正在尝试的一些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个方面是要增强编辑的方向感。

首先要选准方向。我们从大学毕业或者从别的行业到出版行业工作,开始了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可以把它比喻为长征。长征,最后我们胜利了,因为我们的路线和方向选对了。方向来自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应该是集团或者公司的层面,对各个出版社有什么样的要求、规划,五年的、三年的和当前的;第二个层面,应该是出版社本身的。前面各位老总也说到了,各个出版社不一样,范围、重点、竞争力也不一样。虽然出版社之间出版范围交叉得很厉害,但每个社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第三个层面就是编辑个人了。编辑个人如何解决自己的专业化问题?邬(书林)理事长上次在北京也专门谈到编辑专业化的问题和个人专业方向问题,引导编辑要找准定位,找准自己的擅长。比如,我们是做徽菜的、淮扬菜的,还是做杭帮菜的?这个编辑要清楚。只有清楚自己干什么,清楚自己的方向,我们才能把狮子头做得名扬天下,把臭鳜鱼做得香飘万里。

十多年前,我们安徽少儿出版社做了一个规划,把低幼方面的挂图、儿童绘本作为重点板块建设,持续深挖十年。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这个板块、这个方向没有动摇过。通过十多年的深耕细挖,换来了今天安少社在零售市场上的地位,打造了三、四个亿元编辑部。所以坚持不懈的方向感非常重要。

其次就是说编辑的专业背景和专业化问题。专业背景非常重要,专业化也非常重要。编辑的专业化,编辑的职业定位和自己的专业定位要有机地统一。很多编辑入职以后,找定位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当编辑的时候也有这个感受,不知道进来干什么,前三年甚至前五年都很迷茫。我感觉要经过探索期、迷茫期、苦恼期,走入兴奋期、成长期,最后才有收获期。但是这个过程有长有短,因人而异。有的编辑成长得快一些,有的可能成长得慢一些。所以我想讲的第一个部分,就是编辑的方向感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要突出编辑的存在感。

现在编辑行业非常辛苦,这是一个要非常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行业。随着出版企业化进程越走越快,编辑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希望编辑专业有品位,社会有地位,还要有一条:收入还可以。编辑圈子里有时会传一些段子,就是自认为自己的专业地位不高大,有一点自卑感,被称为“小编”,可有可无的“小编”。那么编辑的存在感从哪儿来?

一是从做读者开始。我的理解,从读者的角度开始也是我们传统出版最早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从用户开始。我们要观千剑而后识器,破万卷而后下笔,我们要从做读者开始。

二是从专家和杂家两个层面,处理好宽度与广度的问题。一事扎根,胜于百事飘浮,编辑要在方向、专业知识、经验、水平、积累上,矢志不渝地努力。现在编辑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学编辑中有很多作家,美术编辑中有很多画家和艺术家,学术出版编辑中有很多学者,这些都是学者型、专家型编辑的一个体现。但是编辑工作同时要求是一个杂家,这个我不再展开了,大家都经常听到,要练就杂技,要有在沙里淘金、博中取精的水平和眼力。一个优秀的编辑应该是杂家中的专家、专家中的杂家。

三是要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我在出版社当社长的时候经常跟我们的编辑说,如果你三年不回母校,五年不回母校,基本上这个学校就和你渐行渐远了,你就失去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和教育资源。你要建你的朋友圈,首先从你的专业,从你的母校开始,从你的专业开始。所以我在几个出版社工作的时候,要求新编辑每年两次回去拜访母校、拜访老师。你的朋友圈有“牛”作者,你才能被称为“牛”编辑。朋友圈的层次决定了编辑的层次,朋友圈的高度决定了编辑的高度,朋友圈的实力更决定了编辑的实力。所以我们要维系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编辑都要营造好自己的作者圈、朋友圈,既能和作者成为工作上的战友,也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成为长征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是要有自己的“成名曲”和“主打歌”。以前我们见面的时候都喜欢问:吃了吗?前两年见面问:在哪儿发财?现在出版行业的人在一起,基本上会问:最近出了什么好书?我觉得这个“成名曲”是编辑打响第一炮的关键一步,有了“成名曲”,你才能在你的作者圈拿到好的稿件。我们以前在北京设了一个编辑部,怎么在北京形成作者圈呢?就是把我们以前做的一些好书全部陈列出来。让作者一看就觉得吃惊、震撼,感到我们可信任。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所以我们要有“成名曲”。但是一两首“成名曲”还不够,因为出版是我们要从事一辈子的工作和职业,我们要不断地推出自己的“主打歌”。只有有了“成名曲”,再有“主打歌”,我们才能成为“实力唱将”,才能成为优秀的编辑。

我们最近几年推出了一套畅销书“小猪佩奇”,一个很年轻的编辑就因为有这一套书成为时代出版的名编辑,别人甚至叫她“佩奇妈妈”。有这样的“成名曲”,有这样的“主打歌”,我相信她在以后的编辑工作当中,一定会接触到更好、更优秀的作者,会拿到更多、更优质的出版资源。安徽教育出版社有一位编辑一直在做名人名家的图书,他为一个作者坚守了五年,去年推出了《九章》这本书。安徽自己出版的,又是安徽作者写的,第一次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所以说我们的编辑,一定要尽早地拿出自己的招牌菜,拿出自己的招牌产品。

《小猪佩奇(套装10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英国快乐瓢虫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九章》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先发 著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第三方面是要提高编辑的获得感。

我觉得在出版系统内,一定要树立编辑中心这样一个氛围。我们应该感谢编辑、感恩编辑,因为有了编辑的付出,有了编辑的这种选择,我们才能感受到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很多编辑将青年的葱茏、中年的繁盛、老年的霞光都投进了这条“长征”之路。所以我觉得时代出版上下、各个出版社,都要积极地营造尊重编辑、敬重编辑的氛围。

怎么敬重,怎么来营造这样的氛围呢?简单一点,两个方面。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一个就是保障机制,一个是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就是现在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做学术出版,一本书可能要做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今天早上开幕式的那一套《苏州通史》,如果没有特殊的考核机制,这样的书没办法做,无法做,没人做。我的理解,出版社要合理地匹配两个效益,比如说教育出版社,大量的编辑从事教材教辅工作,拿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个经济效益在社内层面是一个大块,那么从这一块中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资助、扶持学术出版。让做学术出版的编辑能安下心,能够守得住,最后每年也有很好的收益。当然,社内走市场图书的编辑就要像刚才何总要求的一样,要会算账,要算成本、算库存、算效益。我觉得要通过两个效益的平衡来做大部头,长期坚持,承担好重大项目的出版工作。第二个硬件就是激励机制,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普通士兵也能够拿到将军的收入。

软件说的其实就是培训。培训工作对编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家工作都非常忙,培训的时间、集中度都不够,所以时代出版从前年开始做境外培训。2017年我们组织了“数字环境下的出版管理高级人才”培训,今年下半年,还会组织“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这样一个境外培训。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时代大学,现在正在开课,集中对编辑人员进行培训。编辑也要认真地学文件,因为文件里面有方向,文件里面有质量,文件里面更有效益。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编辑,只有骨干编辑、优秀编辑、名编辑不断涌现,才能书写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编好中国出版从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工程。

谢谢大家!

 

(责编:伟仔)

作者:郑可

来源:凤凰好书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