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性善与治教》:一部以点代面的“性善与治教”哲学简史

作者:文信   2020年07月3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性善与治教》一书,通过三篇相对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长篇论文,讨论了“性善与治教”这一具有世界性哲学意义的议题。“性善与治教”,即“‘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与‘遵从外在权威的指导’”。本书旨在采取第一人称视角的“生存意识分析的文本解读”方法,对“性善”与“治教”在儒学史上不断自觉、相互排斥、试图结合的繁复历程做框架性考察,并通过醒目地标示出贯穿其中的“真知”问题,进而站在所考察的儒学传统中思想巨人们的肩膀上,对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发展作出评价。

《性善与治教(一部以点代面的“性善与治教”哲学简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邹晓东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性若不善,则施教与受教何以可能? 性若善,施教与受教又有何必要? 

这是困扰儒学两千多年的迷思。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性善与治教》通过解读一小部分具有节点意义的经典文本,力图向学界展示一种从真知(真理)问题角度看待儒家哲学史的大思路,同时尝试站在儒家思想巨人们的肩膀上推求真知(真理)问题的更佳处理方案。

《性善与治教》通过三篇相对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长篇论文,讨论了“性善与治教”这一具有世界性哲学意义的议题。“性善与治教”,即“‘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与‘遵从外在权威的指导’”。作为传统儒学用以应对真知问题的两大基石,“性善”与“治教”标示着两种相对反的认知姿态,体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基础性生存意识,而儒学史对此也既表现出“孟荀之争”“孟荀二分”的对立态势,又时常展现着“孟中有荀,荀中有孟”的难分格局。 

由此,本书旨在采取第一人称视角的“生存意识分析的文本解读”方法,对“性善”与“治教”在儒学史上不断自觉、相互排斥、试图结合的繁复历程做框架性考察,并通过醒目地标示出贯穿其中的“真知”问题,进而站在所考察的儒学传统中思想巨人们的肩膀上,结合当代中国政治中的“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对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发展作出评价。本书不是思想史研究,而是一种建构式的观念史论述,其中以“性、教二分”的框架分析儒家传统的形成与演变,有提纲挈领的效果,也言之成理。 

本书作者邹晓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目前主攻中国儒家哲学与西方宗教哲学,在《哲学门》《原道》《古典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现代哲学》《周易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意志与真知——学庸之异》《性善与治教》两部。评论文章《儒学与“五四”能和解吗?》与《“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华读书报》整版刊出后,曾在学界引起重要反响。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黄雄松)

作者:文信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