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俞晓群专栏】近期,学林出版社出版《历代精美短文选》,由伍杰先生主编、俞晓群作序。在俞晓群眼中,伍杰先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老领导、老前辈,更是一位可敬的、平易近人的老朋友。《历代精美短文选》一书,其说在言志,其意在美文,其形在短小,足见伍杰先生对于古文精品的思考、欣赏、筛选和推荐,字里行间和细微之处都体现着他坦荡的胸怀与品德。
屈指算来,今年伍杰先生已经九十岁了。刚刚拿到他老人家主编《历代精美短文选》的书稿,我的心头不禁一震,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过往的事情如一部冗长的电影,一帧帧图像在我眼前飞速闪过,最终定格在这位老前辈、老领导、老朋友的画面之前。一桩桩,一件件,还是那样历历在目,鲜活亲切。
我与伍杰先生最早接触,是在一九八九年。那时我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工作,宋镇铃先生带领我们编辑出版《中国出版社概述》,请来伍杰先生做主编,撰写序言。那时伍先生极忙,但还会挤出时间与我们聊天,讨论书稿。我的初始印象:伍先生不像是一个官儿,更像是早年我当工人时,手把手教我技术的一位老师傅;他谈话清楚、幽默、机智、平和,年轻人都喜欢与他接近,与他交朋友。
后来我与伍先生几次接触,确实有了老朋友的感觉:时而,他会在清早打来电话,一番寒暄之后,他会赞扬我们出版的“书趣文丛”,还会说到其中思果《偷闲要紧》一书,希望我能帮他找一本。他也曾与宋木文先生来到辽宁,出版人王大路先生英年早逝,他们赶来参加追思会。临别前,伍先生握着我的手说:“晓群努力,未来的文化事业,还需要你们这一代人的接续。”那时我四十几岁,伍先生的那句话,一直让我记忆。
改革开放四十年,那一代出版界的领导人,为解放思想,开创出版局面,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与智慧。他们不同于那些面目模糊的官僚,个个都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激情的人。比如伍杰先生,且不说他在日常出版改革工作中的政绩,单在开创新思路,深入文化建设方面,有着更深一步的思考。他主持图书评论学会,他创编《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他参与领导大学编辑学科建设,他参与领导一些重大文化项目的出版工程等等,处处可见开创性的举措与实践,处处可见他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期望与努力。
敬佩之处,还有伍先生不但勤于政务,而且不断扩展自己的文化活动。工作之余,他写优美的散文,写严谨的理论文章,写卓有见地的图书评论,还有一部部个人著作面世,一直受到业内外的赞誉。尤其是他不辞辛苦,在报刊上发表系列的专栏文章,讲关于书的知识,讲古今中外书与人的故事。他读书多,目光敏锐,善于思考;他的思想开放而充实,文字清楚而准确,谈问题深入而扎实,经常給我们深深的启迪。比如伍先生对古代编辑的研究,在广义的概念下,阐释古代编辑的知识结构,丝丝入扣,异响旁出,很有见地;进而推论出专业编辑的知识结构:在书目,在注释,在选编,在点校,还在自身的研究与创作。凡此种种观点,都曾对我产生至深地影响。
《历代精美短文选》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伍杰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现在我见到这部《文选》书稿,正是伍先生站在编辑工作的角度,对于古文精品的思考、欣赏、筛选和推荐,字里行间,细微之处,都体现着他坦荡的胸怀与品德。古人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伍先生不但是一位时代潮流的实践者,还是一位人生路上且行且吟的咏唱者。当他老人家年至耄耋之际,我们依然能够有幸见到这样一部《文选》的面世,能够从中听到他老人家优美的吟唱,怎能会不感到心潮涌动、热泪盈眶呢?
从古至今,文人编辑文选,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通常的状况是选的多,留存的少,千古绝唱更少。才识不同,情操不同,志向不同,心胸不同,选出的文本自然不同。伍先生主编的这个选本,其说在言志,其意在美文,其形在短小。这让我自然想起另一位前辈钟叔河先生,他曾有类同的著作《学其短》,或曰《念楼学短》面世。拿伍、钟二位先生的《文选》比较,两者各抒胸臆,异曲同工。钟先生书中强调,文章写好不容易,写得既好且短更不容易。钟先生那部小书一版再版,已经成为后学必备的经典。选文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足见选家的功力。我相信伍先生这一部小书面世,一定会为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成为一部新的经典文选。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安安)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