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新作《第一堂课》全球首发式隆重举行

作者:文讯   2020年07月0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7月4日,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第一课堂》举行了全球首发式,该书是著名艺术史家巫鸿先生的又一力作,他将哈佛、芝大的中国美术史讲稿首次结集出版,是全球化时代中西方文化的转译和会通。

近日,著名艺术史家巫鸿先生的新作《第一堂课》由中南传媒旗下的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以“社群直播+视频直播”联动的形式举行了“云上全球首发式”。

7月4日晚7点,湖南美术出版社联合活字文化以及全国40多家书店,组织了60多个社群,参与了主题为“去博物馆不止打卡:懂点儿美术史,会成为当代人的社交硬通货么?”的社群直播活动,社群直播以“语音+图文”的形式进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策展人郑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王南,知名文博摄影博主动脉影,和光子视觉创始人朱剑辰在直播中进行了有趣有料的对谈。社群直播结束后,8点20分,几位嘉宾又转战哔哩哔哩(B站)直播间,展开了主题为“来聊一聊颜值最高的学科:好的审美重金难求,美的启蒙从这里开始”的直播活动。受疫情影响,分处在北京、天津、武汉等地的嘉宾以视频连线的形式进行了对谈,直播间的热火朝天和B站小伙伴的互动参与,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身处美国的巫鸿先生,由于时差和网络原因未能参与实时连线。在活动前,巫鸿先生特意发来了视频和广大读者互动,活动快结束时又以实时音频的形式,对微博上征集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当晚,共有近10万读者参与了这次活动,见证了《第一堂课》的首发。

1945年出生的巫鸿,最初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艺术家。他喜欢画画,虽然初中毕业时面临艺术系不招生的窘境,但他依旧毫无动摇地转选了美术史系,从此踏上艺术史研究之路。1972年巫鸿被分配到故宫。从打扫卫生的站殿成员,到书画组和金石组的业务员,他接触了许多老先生、老学者,从他们的经历中对艺术和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1978年,巫鸿回到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接到当时在美国的一个中学老同学转达的消息——张光直先生看了巫鸿在国內发表的一篇文章,问他是否愿意报考哈佛大学。于是巫鸿填写了报名表寄去,“结果竟然就录取了”。1980年,巫鸿成功进入哈佛,并于1987年获得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之后,巫鸿老师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工作,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早在1987年,巫鸿就在哈佛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史。《第一堂课》集结了巫鸿几十年间在哈佛和芝大教授各类中国美术史课程的第一堂课的讲稿。因为原稿是对外国人介绍中国美术史的课程大纲,这本书在讲述方式上和国内的中国美术史很不一样。外国人一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这就需要将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作对比,并用比较通俗的、符合西方的现代语境的表达方式来介绍中国的古代美术。这对于国内的我们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获得一个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文明的过去。不同于传统学者专著的晦涩难懂,巫鸿的著作用一种专题性的讲述方式,来代替以往以时间为线索的艺术发展史写作,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作者思想中的每一个灵光,汇聚成一片星丛,在更为真实、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展开。巫鸿集结了自身兼有中国和西方两方面学术训练、可以随时往来于中西学界及时获得最新鲜的考古材料,以及有机会零距离地接触中国当代的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用其精湛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的文字打造了此书。《第一堂课》的英文原稿曾经是西方学子了解中国艺术史的“第一堂课”,如今也是艺术史初学者进入艺术殿堂的“第一堂课”,更应该是国人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文明的“第一堂课”。湖南美术出版社还通过防伪系统,在本书中置入了巫鸿独家提供的课堂实录视频,读者通过防伪认证后,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巫鸿在大洋彼岸的教学现场。

 

(本文编辑:杨婧)

作者:文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