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九十春秋忽已过,来生仍然守敦煌

作者:穆穆   2020年06月2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近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该书为著名作家叶文玲所著,是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家常书鸿的传记,亦是目前市面上比较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书中从常书鸿的少年时期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阅读本书,能了解敦煌守护神的背后故事,明白他的坚持和守护。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叶文玲 著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这个6月(6月23日),一位用一生守护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6周年。

当年出国留学的初衷,他无非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但自从在巴黎见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后,他的命运便与敦煌紧紧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的半个世纪和敦煌,让他尝尽人世甜苦,而他,让敦煌守住了举世闻名的炫彩夺目。

近日,一本名为《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的新书,让我们再度忆起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家——常书鸿。本书由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创作,是目前市面上比较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叶文玲曾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书中从常书鸿的少年时期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20世纪50年代,常书鸿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办公室工作

正如叶文玲在后记中所言,“在面对敦煌的492个洞窟、2000座彩塑、45000平方米壁画时,你没法不心灵震颤。在深入地了解了这位“守护神”的“九十春秋”后,你也没法不为他的一生所歌哭所涕泣。”

常书鸿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奉献的一生。这位出生在西湖边的艺术家,早年留学法国,因画功成名就。但就在事业、生活双丰收之际,他邂逅了远在中国的千年文化宝地——敦煌,人生之路也从此改变。

1936年,他毅然放弃了法国的安定生活和创作环境,在战火纷飞的中日战争乱世中,回到祖国。1943年,他又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由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1955年10月20,常书鸿在敦煌莫高窟第369窟临摹

在此后的风雨人生中,常书鸿尝尽了家庭离散、横遭迫害的苦酒。但即便如此,他一生都保留着这样一种使命感: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舍命也得保护它。几十年的坚守,常书鸿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写下了珍贵的历史篇章。甚至有后来人感叹:在某种程度上,是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曾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常书鸿的回答再次让人心生敬畏,他说,“如果真的还有来世,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我想为敦煌所做而尚未做完的工作。”

26年过去了,段文杰、樊锦诗、赵声良……几代莫高窟人接过“敦煌守护者”的使命棒,敦煌文物保护工作不再“危机重重”,而展示出了熠熠生辉的全新面貌。但回顾百年敦煌文物保护史,常书鸿仍是最重要、最动人的那一位。跌宕、震撼、感人、惋惜,常书鸿的敦煌一生,已是敦煌往事的一部分,而这段往事现在都写进了《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这本书里。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林千惠)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