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在菲利普·罗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遗产》是其为数极少的非虚构作品。这本篇幅不长的著作并非他最重要的作品,但无疑是气质最为独特的作品之一。近期,这部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书中展示了一幅关于父亲与儿子的画卷,引发最深处的共鸣。罗斯带给读者的并非安慰与哀悼,而是死亡和对它的恐惧。父子之爱的脆弱与沉重,是我们所有人无法摆脱的桎梏。
《遗产》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 著
译者:彭伦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人到中年,绝大多数的人都要必然地面对一个现实——父母日渐老迈,并最终相继离去。这个现实是如此地让人无奈而且痛苦,我们无法走避这个现实,除了面对它、接受它之外,别无选择。真的别无选择。无论多么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它早晚会来,我们终将面对。对于已经或正在经历的人来说,《遗产》会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共鸣;对于尚未经历过的人,它几乎可以算作一剂预防针,告诉人们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现实。因为这是生活的真相,无法掩饰、无法回避的真相。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的菲利普•罗斯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人。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本书是罗斯少有的非虚构作品,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
作者菲利普·罗斯曾在1997年凭借《美国牧歌》摘得普利策文学奖。1998年,罗斯在白宫受颁美国国家艺术勋章。2002年,他又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最高荣誉——虚构类作品金奖,该奖的往届获奖者有约翰·多斯·帕索斯、威廉·福克纳、索尔·贝娄等著名作家。罗斯于1960年、1996年分别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和《萨巴斯的剧院》两度将美国国家图书奖揽入囊中。此外,他还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两次,笔会/福克纳奖三次。罗斯的《反美阴谋》被誉为“2003-2004年度以美国为主题的优秀历史小说”,这部小说于2005年荣获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年度最佳图书。罗斯也因此成为W.H.史密斯文学奖设立四十六年以来首位两度获奖的作家。
2005年,罗斯成为第三位由美国文库为其出版权威版作品全集的在世作家。此后,罗斯接连获得笔会/纳博科夫奖(2006)和笔会/贝娄奖(2007)。2011年,他在白宫被授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同年他又成为第四位布克国际文学奖的获得者。2012年,罗斯赢得西班牙最高荣誉——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2013年,他又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法国荣誉高等骑士勋章。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黄雄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