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诸闻韵年谱》: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诸闻韵研究必读文本

作者:文信   2020年07月0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作为民国时期声誉斐然、有影响力的知名画家,诸闻韵贡献卓著,为近现代中国画教育体系奠基人之一。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诸闻韵年谱》一书,经十年搜罗梳理相关史料,配有三百多幅诸闻韵作品图录及文献资料,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诸闻韵研究必读文本。

《书画名家年谱大系·诸闻韵年谱》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卢炘,诸天觉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诸闻韵(1895—1939),字汶隐,号天目山民,别署文蕴、汶蕴、闻均等。馆名鹤溪仙馆,又名汶庐,浙江孝丰(今安吉)鹤鹿溪村人。

诸闻韵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祖先为北宋末年尚书诸尚,传至父亲诸献庄乃清末秀才,不求仕途,喜金石书画,家设私塾,教书育人,耕读传家。诸闻韵 1915 年入吴昌硕先生门下,得吴氏艺术精髓而创自家面貌,擅长花卉、翎毛、走兽、山水、人物、博古,尤喜画竹,潇洒清逸,涉笔成趣,精通诗、书、画、印,饮誉海上,人赞“大聋以后君代兴”。

诸闻韵1919年入上海美专研习西画,次年被聘为美专国画教授,后任艺教系主任。1922年秋、1924年冬先后两次赴日本进行美术教育考察,推介中国画及举行吴门书画篆刻展等;在日本考察期间,深刻感受到中国画缺乏整体系统的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回国后针对国内以西画教学为主的状况,提出设置中国画系,规范中国画教程。1923年得刘海粟校长支持,约潘天寿等共创我国高校第一个中国画系,首任系主任。

1932年诸闻韵与潘天寿、张振铎、张书旂、吴茀之五位同仁成立“白社国画研究会”,任社长,1934年又与黄宾虹等发起成立“百川书画会”,当选为理事。

诸闻韵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传承与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甚有影响的中国画坛名宿,如吴茀之、张书旂、张振铎、李可染、来楚生、萧龙士、顾坤伯、黄葆芳、于希宁、罗铭、刘伯年、傅伯吾、邱及、王兰若等等。

诸闻韵积极参与筹赈书画、捐助抗战、筹建校舍等活动,留下不少优秀作品,其作品曾多次在沪、宁、苏、杭等省市展出,并远赴日本、瑞典、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菲律宾、柏林、巴黎、日内瓦等国展出,成为当时“海上画派”的后起之秀。

作为民国时期声誉斐然、有影响力的知名画家,诸闻韵亲身经历了中国画坛不少有影响力的活动,曾担任江苏省首届美展国画审查委员和全国一届、二届美展筹备委员,加入“海上题襟馆”“东方艺术研究会”“文人画会”“青年书画会”“百川书画会”“寒之友社”“蜜蜂画社”“蝉声画社”“湖社”“默然画会”等海上书画团体,大力推动中国画的研究与发展。

日寇侵华,抗战爆发,诸闻韵以笔墨抒发抗战情怀,力作《芦花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以此痛斥日寇横行,又作《鸡冠花》“一天风雨欲飞鸣”,以示全面抗战决心。面对日军大举进犯,诸闻韵悲愤交加,令长子诸頫考入黄埔军校,投笔从戎,抗击日寇,自己抱病随杭州国立艺专内迁,辗转于浙、赣、湘、贵四省,积劳成疾,缺医少药,在兵荒马乱中病重返乡,于1939年4月在安吉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五岁。诸闻韵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书画作品,有《闻韵花卉画册》《白社画册》《闻韵近墨》等画册,及《国画漫谈》《论画》《画竹法理》等著作问世。诸闻韵为近现代中国画教育体系奠基人之一,贡献卓著。

《诸闻韵年谱》一书经十年搜罗梳理相关史料,配有三百多幅诸闻韵作品图录及文献资料,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诸闻韵研究必读文本。

本书以纪年为主,繁体进行编排,为支持年谱编辑出版,自2011年—2018年,作者查阅了《上海美专档案史丛编》《王一亭年谱长篇》《吴昌硕年谱长篇》《吴昌硕全集》《民国书画报刊集成》《上海申报历年报导》等大量资料,从拍卖公司、私人收藏以及网络上先后查得诸闻韵书画遗作有三百余幅,以有诸闻韵的题跋落款为查阅对象,对其生平进行著录编排,内容涉及诸闻韵生平、交游、作品,并配有相关图片。

 

(本文编辑:杨婧;编助:黄雄松)


作者:文信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