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人们印象中,政治是冰冷的、严肃的、关涉重大事件的、属于男性权威范畴的事物,是一种“硬核”的社会现象。但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写意政治:近代早期法国政治文化中的性别、图像与话语》一书,则通过近代早期的法国历史告诉我们,真实的政治完全不同于这种刻板的印象。
《写意政治:近代早期法国政治文化中的性别、图像与话语》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汤晓燕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看着种种法国风情,人们不禁要问:法国是从何时开始统治时尚帝国的?为何同时代的英国、意大利或者其他欧洲国家都没有成为时尚的代言人?
梳理时尚的诞生,需要回到17世纪的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巴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宫廷文化兴起。史家公认,在诸多西欧宫廷中,尤以法国宫廷文化最为光彩夺目。这或许是因为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初的宗教战争与投石党运动使法国的君主更注重用宫廷文化加强王权。而服饰,正是宫廷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宫廷中流行的服装成为整个上流社会追逐模仿的对象肇始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法国宫廷服装以极其奢华著称。在流传至今的画像中,不论是路易十四还是其他大贵族的服装,无一不是镶金带银,缀满精致的蕾丝花边,点缀着无数的珠宝钻石。直到18世纪,巴黎的时尚行业的最大主顾群体始终都是居住在罗亚尔宫一带的大贵族们。路易十四尤其擅长将时尚作为加强王权统治的一种工具来树立个人与王室的无上威严,使凡尔赛成为欧洲宫廷文化的中心。
深谙时尚之道的路易十四,不仅在每个重要场合都以华服示人,更把每天的起床穿衣、脱衣就寝都编排为一串冗长繁复的仪式,以此彰显帝王权威。宫廷里的服装潮流通常都是围绕着国王或者国王宠妃的喜好变化。在宫廷文化极度兴盛的同时,法国的上流社会也开始了“弥散化”的过程。17世纪的法国文化中最鲜明的特征便是沙龙的兴起。大贵族们不仅在政治上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离心力,在时尚潮流中,也形成了与宫廷相抗衡的力量。
到了路易十四统治晚期,巴黎的沙龙圈益成为文化与时尚传播的另一个舞台中心,而且沙龙中的服饰时尚不再一味地强调奢华,更加注重个人风格以及自然和谐之美。
当服饰时尚的舞台从凡尔赛转移到巴黎,服饰时尚已经不再仅限于作为宫廷社会用以彰显其权威与财富的工具了,它与文雅礼仪、谈话艺术一起,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的标志,种新的自我界定的方式。
如果说巴黎的沙龙文化使得时尚从宫廷走向范围更大的上流社会,那么17世纪服饰消费者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宫廷或者沙龙人员的模仿,则是服饰时尚诞生的肥沃土壤。
面向大众的时尚杂志的兴起在印证这一点的同时,也对时尚向更大范围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了18世纪,巴黎更出现了专门化的杂志,如针对时尚服饰的《仕女报》。
除了时尚杂志以外,还有当时的版面行业。最早的人物版画多为《圣经》主题,到17世纪中叶,版画的主题发生了变化,出现的常常是位穿着新款服饰的英俊男士或者美丽夫人,用直观的图像与简洁的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把时尚的最新信息传播给大众。
总而言之,17世纪法国时尚之缘起,有路易十四个人的推动作用,也有着其他种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而人们印象中,政治是冰冷的、严肃的、关涉重大事件的、属于男性权威范畴的事物,是一种“硬核”的社会现象。但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写意政治:近代早期法国政治文化中的性别、图像与话语》一书,则通过近代早期的法国历史告诉我们,真实的政治完全不同于这种刻板的印象。
作者从女性、图像与话语这三个平时被忽略在政治研究之外的边缘角度切入,将抽象的“硬”政治软化为存在于历史细节中的柔软的、写意的、具体的事物。
女性如何介入政治?图像又怎么与政治相关?社会话题的争论又是怎么影响了政治的?本书将带读者进入一场揭示政治的真正面貌的引人入胜之旅。
本书作责汤晓燕,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以国际交换生以及访问学者身份赴法深造,现任职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近现代史,发表专著《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并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本文编辑:杨子欣;编助:黄雄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