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医者们在前线奋战,在使命中前行。万众一心披荆斩棘,疫情的阴霾最终逐渐散去。4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医路长行》一书,这是一位执业近40年,又经历了此次疫情的医者所写的行医笔记,记录了自身的成长历程。这部纪实回忆录具体哪些特质打动了漓江出版社?打磨阶段又出现过哪些小插曲?百道网采访了《医路长行》责编黄圆。
《医路长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吴锋耀 著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医路长行》是广西一位执业近40年的医者所写的行医笔记。作者吴锋耀曾任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现任党委书记、副院长)。疫情期间,该院成为广西和南宁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吴锋耀也成为负责人,组织抗疫工作。
在《医路长行》这部作品中,作者用80篇短文记录了自己从山乡少年到医学专家,再到现代医院管理者的成长历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乡镇卫生院担任住院医生,22岁晋升为乡卫生院院长;也曾在县卫生防疫站工作,担任内科医生,后来成为专业麻醉科医生,并在这个岗位上成长为医院管理者;10年间,带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屡次迎战疫情,将医院成功发展为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
《医路长行》责编黄圆
《医路长行》一经出版便获各界好评,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医生的担当和人文精神被人们广泛称道。漓江出版社为何决定出版《医路长行》,中间经过了哪些故事?这样的人文精神是如何著就的呢?百道网对《医路长行》一书责编黄圆进行了专访,她将其中的因由娓娓道来。选材真实,流露真情,造就强烈感染力
追溯《医路长行》的出版过程,黄圆表示,2019年8月,《医路长行》的大部分文章就已经完成了。当时是作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文化丛书的一部分交到了出版社。细读文本后,编辑们便被其真实性打动了。《医路长行》的作者非科班出身,文章写得平实,少有修饰,但胜在有内容,以切身经历为选题,诉说真人、真事、真情。
作者本人抢救的病人、遇见的病人家属、结交的各界朋友,以及在医疗事务中结识的相关领导、专家、医生、护士,全部都是真人、真名、真事,真情实感落在细节处,经由工作实践流露出来的职业自豪感,使得选用真实素材的《医路长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作品中,作者既不避讳谈及抢救失败的案例(如:《“孩子走了我不怪你”》),也坦然承认行医中存在未解的医学疑问(如:《惊险的手术麻醉》),对自己遇到难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也毫不藏私(如:《小万兰“救心行动”》)。所涉及的工作内容,皆为真章。以《与乡村医生打成一片》一文为例,作者在总结出乡镇卫生院最重要的职能是“疾病预防”后,就“决心从乡村医生的工作抓起,去开拓创新卫生院的工作局面”,这种抓住问题本质解决主要矛盾的思路与细致的执行相融合,就有了说服力;又如,提及“文化建院”,文章提到了其理念的由来,讲到了理念的落地,又呈现了执行理念的成果:医院的职工从原来的自卑,“怕别人误把自己当作传染病病源”,到自信地喊出“为生命站岗”的口号,再到涌现出杜丽群这样获广西第一枚南丁格尔奖章、“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模范先锋;医院经受住了甲型H1NI流感、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的考验,创建了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和“全国人文爱心医院”。
把握人生关键节点,明线暗线交相辉映
在《医路长行》的编制过程中,为使作品更具有概括性、针对性,把握好节点,真正反映医生们共性的真实工作场景,编辑们做了大量严谨、精细、全面的修改、审校工作。黄圆表示,编辑们主要按两条线索对作品进行定位:一位中国医生的成长笔记,一所传染病医院的抗疫故事。
在此基础上,编辑们将图书分三辑:第一辑《底色——走出仫佬山乡,走上从医之道》,收录了作者走出仫佬山乡,从山乡少年成长为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院长的故事。其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以时间为序,展现作者人生进阶的关键节点,职务变化、职业规划都有迹可循;另一条是暗线,记述了作者对于医学宗旨、医学精神的逐渐习得和领会过程。从受助者成为施救者,因受到病人的尊敬和真诚相待而收获职业幸福感,继而化为激发善念的力量,组织公益救治项目和志愿服务。明线、暗线交织,从而形成一位医者丰富多彩的立体人生,不着痕迹地传导高尚的医德医风,弘扬亲密无间、互谅互爱的良好医患关系。
第二辑《追求——当人文医生,建人文医院》,收录了作者成为传染病医院院长之后,和医院同事共同努力,将医院从三乙医院发展为三甲医院的奋斗历程。吴锋耀及其同事屡次迎接疫情挑战,寻找突破口发展医院的奋斗历程,是一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扎实纪实回忆录,医者们经由工作实践流露出来的职业自豪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第三辑《同心——因医学结缘,为生命站岗》,记录了作者医路长行途中结交的各界朋友,其中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乡村医生,有作家,也有弹钢琴的残疾青年,这些人都无一例外地给作者以启示,并赋予图书温度和能量。其实也是暗合前两辑的主题,作为前两辑文章的注脚,揭示作者医学精神和医院管理心得的源泉。
而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们删除了偏重个人体验的文章,并对部分文章进行了重新组合,强调成长与共性。
中途增补疫情文章,幸得媒介强力捧场
《医路长行》的出版过程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吴锋耀带领医院实现“入院病人0死亡、医务人员0感染”的阶段性目标后,再次为该书增补了10篇抗击疫情的文章。文章增补后,再加上前期的宣传节点和作者的身份,这本书立马被打上了“抗疫读本”的标签,甚至有不少媒体建议将疫情文章单成一辑,突出宣传。
这也给编辑们考量《医路长行》的定位增加了困难。但在内容更新的过程中,编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原有叙事逻辑和框架,不刻意强调新冠疫情这个热点。这本书更关注的是行走在漫长医路上的个体,以及维持公共卫生体系运转的常态工作。
很多读者看了书名,也会觉得这是一本讲医生的作品,和自己的生活离得太远。实际上,这本书所传达的内涵很丰富,是温暖乐观的心灵读本,可以成为奋斗者的励志读物。
尽管定位时遭遇了些困难,幸运的是,社会各界和媒体都对这本书给予了很多支持。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了图书出版信息;光明日报网、人民网、新华网、广西云、搜狐网、广西新闻网、南宁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报道; 《当代广西》和《新阅读》杂志刊登了《医路长行》书评;104摩登电台、970女主播电台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作者参加节目;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主题书柜策划活动、广西423读书日活动都专门制作、播放了《医路长行》的推介视频;广西电视台《遇见好书》栏目还为《医路长行》录制了专题节目。目前,根据这部书改编的广播剧、微电影已在接洽制作中。
人文精神多样解读,路虽遥远砥砺前行
《医路长行》这部作品所饱含的医生的责任感、所体现的珍贵的人文精神,让读者们在阅读时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在黄圆看来,之所以读者们能体会、感受到这些,是因为《医路长行》内容平实,没有奇迹,没有“开挂的人生”,有的只是点点滴滴努力汇成事业蓝图的从容与自信。正如《菜根谭》的宝训: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医路长行》不是造星运动,它带给读者的,是因为感受到医生救死扶伤的坚持不懈,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医路长行》传达正能量的中国故事,本身就蕴含着医学的宗旨和医生的品格,写满人性之美和道德规范,在传播的过程中又获得了读者多样的解读:媒体记者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感慨“医路漫漫,这份职业让人尊重、敬佩”;创业者读到的是“敬天爱人,与光同尘”,应该把握生命的宽度;大学教授读出了励志、博爱与敢做善成,推荐它为职业启蒙读本,“青年励志,中年人得以挖掘自身潜能”;领导干部看中的是作者从基层中来,经受磨砺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千位读者的心中塑造出千种《医路长行》的精神境界。
“此时此刻,如果一定要为《医路长行》概括出一种精神,我想说的是:星辰太远,路太漫长,而从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安慰与温暖。”黄圆总结道。
(本文编辑:杨子欣;编助:林千惠)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