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李昌平新作《村社内置金融与内生发展动力------我的36年实践与探索》,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年2月正式出版。该书是李昌平对三农问题的最新思考,书中的关键词是:村社内置金融和内生发展动力。
《村社内置金融与内生发展动力------我的36年实践与探索》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昌平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什么是内置金融,是指在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和农户承包经营制度下,配套建立村社合作金融,合作金融是农民村社组织的内部金融,是农民主导的农村金融。和外置金融相比,内置金融是农民村社组织的一部分,以村社为边界,主权属于村社成员,为村社成员服务,收益归村社成员共享。 目前,中国农村问题,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是一个大问题,既没有分工效率,也没有规模效率。在大工业和大城市的竞争下,优势要素严重流失城市,包括金融要素。李昌平主导的内置金融模式,通过金融合作,带动农村合作建设,为进一步盘活农村要素活力以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为进一步激活村社内生发展动力,提供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有效模式。 李昌平不仅在话语层面为农民问题鼓与呼,同时,也力行实践。
温铁军为本书作长序
(节选部分内容)
在中国治学的传统中主张格物致知,如今人强调的实践出真知。几十年来,脚踏实地的乡建团队改写了过于偏斜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对某些照搬过来的一元论派生对立价值取向造成的跟风炒作也有了基本的识别能力。借此书作序,也寄望于本土的乡村研究者,至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自觉区别于那些浸淫于殖民化知识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学术界的数典忘祖。
有鉴于此,这些年我便尽可能地支持那些长期坚持在乡村实际工作中形成理性思考的学者。其中就有对创设了乡建院的李昌平推进的农村实践活动的支持。
2009年以来,乡建院在全国22个省市区的协作地方党委政府及村民做了200多个新农村示范村。信阳市的郝堂村、江夏区的小朱湾村、鄂州市的张远村、岢岚县的宋家沟村、微山湖的杨村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示范村比较客观地诠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的丰富内涵,符合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进方向,也因此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深化农村改革及振兴乡村的在地化参谋和助手。
总之,乡建院这两百多个村的案例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好乡村工作,而是为了国家应对危机而练好内功,具有“夯实基础”的重要战略意义。对此,我作为长期从事调查研究的老人也确实有话说。遂为之序。
推荐语
1985年,美日签署“广场协议”,日本经济从此快速步入低增长阶段。中国必须防止出现“日本式衰退”。这是昌平十七年前做《改革内参》执行副主编时最为关注的重大课题。 当年,京城大咖们对此重大课题有共识:必须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如何扩大内需呢?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财产抵押贷款 —— 死资产变活钱,此举能增加农民数百万亿元可支配现金流 —— 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性举措。
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巩固党领导下的村社制度的前提下,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如何实现抵押贷款呢?昌平认为村社内置合作金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并于2005年开始付诸于实践。
昌平及其同事们的十多年实践证明:村社内置金融不仅是激活农村内生动力重要举措,也是激活中国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取得乡村振兴的决定性胜利,离不开村社内置金融。
愿《村社内置金融与内生发展动力》一书像《我向总理说实话》一样,能够推动许多改变!
——李昌平
作者简介
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院长。曾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工作17年。2000年3月上书朱镕基总理,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曾先后担任《中国改革》杂志社执行主编,香港乐施会西南项目官员、中国部顾问兼朝鲜项目高级专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受邀担任珠海市、桐梓县、靖西市等多个市县的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顾问。2011年创立中国乡建院,组建首个从事乡村建设的职业化团队,在多地实践以“内置金融”为切入点的系统乡建方式,目前已推广至北京、湖北、河南、内蒙古、贵州、山东、山西、广西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村庄,成效显著。已出版著作包括《我向总理说实话》《我向百姓说实话》《大气候》《再向总理说实话》等。
(本文编辑:杨子欣;编助:安安)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