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原汁原味呈现国际精华成果

作者:文迅   2020年05月0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简称“外教社”)出版的“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汇聚了国外近年出版的界面研究的一批典范之作,方法多元,探讨深入,向国内读者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国际界面研究的精华成果。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简称“外教社”)出版的“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首批共6册,包括《语言、文化与认知的多维视角: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的交集》《认知文化研究对话录:文学、语言与美学》《为学而读:儿童文学的认知进路》《文学语言与人物塑造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翻译的艺术》《网络语用学:网络语境中的交际》。

该丛书由我国外语界面研究权威熊沐清、董洪川撰写总序,每种分册皆由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中文导读(每册导读二十页左右),内容翔实,分析精辟,为读者提供提纲挈领的评述,从而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各分册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著述之间的纵横关系。

 

《语言文化与认知的多维视角--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的交集(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语言、文化与认知的多维视角: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的交集(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共分四部分,分别从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三个视角来探讨语言、认知和文化,第四部分为结语及后续研究展望。第一部分共收录三篇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入手,结合社会及历史背景,深入探讨语言和文化。第二部分也收录了三篇文章,主要强调文化体验对语言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并将这一框架应用于具体语言现象的分析中。第三部分收录了四篇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与语言人类学的融合角度,强调语言、认知和文化的学科交叉性,主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的一篇文章回顾了过去30年有关文化认知模型的研究,探讨了图式与文化认知模型的关系,并对学科交叉做了展望。

该书分别从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三个视角来探讨语言、认知和文化,提出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强调语言、认知和文化的学科交叉性,主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本书还回顾了过去30年有关文化认知模型的研究,探讨了图式与文化认知模型的关系,并对学科交叉进行展望。本书特点在于打破了认知语言学早期理论的高度封闭性,开创性地引入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

 

《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认知文化研究对话录:文学、语言和美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弗雷德里克·路易斯·阿拉德马,帕特里克·科尔姆·霍肯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认知文化研究对话录:文学、语言和美学》作为学科间的界面研究,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解读文本,探究其中的语言、文化和美学观点,全书主要关注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自身的本质,语言的艺术和科学,叙事小说的主人公视角,美学的科学探究,文本中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种族。作者是语言与认知科学领域的两位专家,在书中他们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观点时有不同,有时又互为补充,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享受两种思想的交锋,生动有趣,充满思辨。

该书作为学科间的界面研究,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解读文本,探究其中的语言、文化和美学观点,全书主要关注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自身的本质,语言的艺术和科学,叙事小说的主人公视角,美学的科学探究,文本中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种族。作者是语言与认知科学领域的两位专家,在书中他们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观点时有不同,有时又互为补充,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享受两种思想的交锋,生动有趣,充满思辨。

《为学而读--儿童文学的认知进路/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瑞典]玛丽亚·尼科拉耶娃
出版时间:2019年02月

《为学而读:儿童文学的认知进路/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是荷兰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的“儿童文学、文化与认知”(Children’s Literature,Culture,and Cognition)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玛丽亚·尼科拉耶娃是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文学理论、北欧文学、比较文学、符号学、叙事学、认知诗学等。她曾获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硕士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长达25年之久,兼任美国麻省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芬兰奥伯学术大学客座教授,英国伍斯特大学荣誉教授,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和《牛津儿童文学百科全书》资深编辑。《为学而读:儿童文学的认知进路/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创性地研究了年轻读者对小说的认知和情感投入,探索了小说如何激发感知、注意力、想象力和其他认知活动,并为年轻读者开拓了全新的文学思维方式。作为认知批评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书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证,证明阅读小说对于年轻人的智力、情感和社闪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该书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创性地研究了年轻读者对小说的认知和情感投入,探索了小说如何激发感知、注意力、想象力和其他认知活动,并为年轻读者开拓了全新的文学思维方式。作为认知批评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书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证,证明阅读小说对于年轻人的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文学语言与人物塑造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意]朱赛皮娜·巴洛西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文学语言与人物塑造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英文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海浪》为文本,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其中六个人物的语言在语法和语义方面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可运用于语言学、文体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可运用于非文学语言文本的人物心理研究。

该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海浪》为文本,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其中六个人物的语言在语法和语义方面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可运用于语言学、文体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可运用于非文学语言文本的人物心理研究。

《翻译的艺术(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捷克]依瑞·列维
译者:[英]帕特里克·科尔尼斯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翻译的艺术(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分为两部分,共十一章。第一部分主要针对文学翻译的一般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第一章介绍翻译研究中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研究现状、翻译过程以及戏剧和诗歌翻译的一些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诗歌的诗律以及翻译进行探讨。从篇章的布局可以看出,对诗歌翻译的关注占据了全书的绝大部分。显然,诗歌翻译是列维在书中重点阐述的内容。

列维的这部著述主要是基于文学翻译问题的理论探讨,但其框架和基础却是调和翻译研究中"二元对立"观念的尝试。其中既有将译作视为文学文本的分析,又有符号学和功能学派的语言学理论作为理据;既考量文本存在的历史语境及其一般特征,又关注文本内部的结构与自足的文体特点;既谈文学、美学的有关问题,又不离开翻译的讨论核心;既有充分的理论借鉴,又始终立足于具体的文学翻译实例。书中所举例证,并非在向读者展示文学翻译的所谓"规范"(norm),而是作为一种参考和指引,并以讲究均衡与辩证的捷克结构主义作为理论支撑。这部著作本是翻译学研究中文化学派的早期研究文献,其认识论吸收了阐释学的有关原理,方法论则立足于布拉格学派的结构主义方法,更多地侧重于翻译实操中文学文本的解读对翻译过程所起的影响。

《网络语用学--网络语境中的交际(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西]弗朗西斯科·尤斯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网络语用学:网络语境中的交际(英文版)/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是网络语用学的奠基专著之一,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对网络媒介中的不同交际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网页、聊天室、即时消息、社交网络、3D虚拟世界、博客、视频会议、电子邮件、推特等网络语境中的交际。

该书作者运用关联理论研究网络语境下的交际行为,由此提出“网络语用学”(cyberpragmatics)的概念。本书首先分析了网络交际中的身份构建和人际关系,接着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探究了不同的网络交际模式。此外,作者还针对网络语境下的交际新特点,对关联理论进行了局部的适应性修正,比如提出了针对信息处理的认知回报等问题,以此丰富对关联性的认识与理解。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语料支持,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不同的交际方式及其认知语用机制。

总序选摘

人们一般把“界面”理解为“跨学科”。所以,当interface用来指称学科间的关系时,它与transdisciplinary以及cross-disciplinary有密切联系,且经常互换使用,许多人不加区别地使用它们。但事实上,它们之间是有微妙区别的。尽管它们的涵义与interface非常接近,但transdisciplinary和cross-disciplinary这些词一般指学科之间的比照或借鉴,但不能用来指学科分支(如语义—句法、音位—句法、语音—音位等界面)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谓的“跨学科”主要是方法论意义上的。相比之下,interface一词绝不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指谓,它具有本体论意义——它是一种实存,是实际存在的认识论对象。当我们谈论学科A与学科B的“界面”时,这里的“界面”指的是学科A与学科B相交的那一部分——即使这个“相交的”部分占去了该学科的大部分疆域。正是因为这种“相交”的特征,使“界面”不同于一般的“跨学科”而具有自己的本体论属性。其实,汉译“接口”或“接面”或许更接近interface的原意,因为这个“接”字表明了两者间的直接关系。

基于这种语义蕴涵,“界面研究”虽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跨学科研究”,但它与一般的跨学科研究是有不同的。严格说来,“界面研究”应该是“对某些学科或学科分支之间的界面的研究”。

(本文编辑:杨子欣)

作者:文迅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