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苏东坡传》青少插图版,展现林语堂所喜爱的那个苏东坡

作者:凌宗伟   2020年04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期推出《苏东坡传:青少插图版》。通过对苏东坡的作品,与苏东坡相关的翔实的资料(尤其是苏东坡多彩多姿政治生涯的那些资料),以及他人的有关叙述的整理,这部青少年插图版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林语堂自己所喜爱的苏东坡。本篇导读的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凌宗伟。

《苏东坡传:青少插图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是作者在美国用英文完成的著作,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我们所读的这个版本是张振玉的译本。本书是《苏东坡传》的青少插图版,按时间顺序,从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时期写到他的壮年时期、思想成熟期以及流放生涯。

作者开篇就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全书也正是沿着他这样的定位,通过对苏东坡的作品,与苏东坡相关的翔实的资料(尤其是苏东坡多彩多姿政治生涯的那些资料),以及他人的有关叙述,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林语堂自己所喜爱的苏东坡。我以为读这本书,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拿到一本书,首先要看的就是“作者介绍”“内容提要”(包括这本书的“序言”“后记”“推荐语”)之类,这些往往就是我们理解这本书的钥匙和方向。

在这本书里至少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之所以是苏东坡,是有特定的条件的。

首先,他有一双好父母。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这无疑对苏东坡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的主张与风格是有重要影响的。

幼时的苏东坡在母亲教他读《范滂传》时问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东坡的弟弟苏辙,是苏东坡毕生歌咏的题材。“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苏东坡在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苏辙则在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需要注意的是,苏洵“禀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也是个不大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这也就难怪苏东坡中年以后一个坎坷接着一个坎坷,也更难怪虽坎坷不断却始终豁达开朗、不气馁地一路走去。尤其是他在晚年能够前往拜退居南京的王安石,“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甚至有了在太湖买田造屋,与王安石为邻,“老于钟山之下”的念想。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总是离不开自己那个特定的家庭,正是这样的家庭的气氛,造就了这样的苏东坡。

林语堂在这本书中对读者有这样的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苏东坡主要是个诗人、作家”,“他的诗文中有一种特质,实在难以言喻”。“好作品”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在于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而已”,“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湮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

林语堂认为“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林语堂认为“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大有道理了”。我们今天读苏东坡又何尝不是因为喜欢,不是因为从中能够获取某种欢乐呢,譬如他与佛印的那些故事。

所以林语堂觉得:“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要了解苏东坡,同样不能忘记他就是个“反对派”,而不是个“变通派”,苏东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且不容易被权贵们左右,更不知道在他们之间斡旋变通,在政坛上自然只能落得个“徒劳掀搅,取笑四方”的下场了。然而,这也正是苏东坡的难能可贵之处。

我们从这本书的阅读中可能还有另一个收获,想了解那些与我们不在同一个时代的人,或者我们原本不知道的那些人,比较好的办法还是要努力去读那些人的文字以及与那些人有关的文字,前提自然是你想要去了解那个人。林语堂说他自己:“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

我这里想说的是,想更好地理解苏东坡,光读本书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去读苏东坡的诗词、散文、书画……

另外有一点是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在提醒我们任何一本书都是一家之言,作为阅读者,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取舍,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

要很好地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也需要尽可能地多读一点林语堂以及与林语堂有关的文字。比如他的写作主张“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等特点。如果我们去搜寻一下林语堂的人生经历,或许我们就会透过本书看到我们所不熟悉的那个林语堂,或许也就会慢慢体会到他为什么会这样来写这本书了。喜欢或不喜欢一本书,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想读明白一本书的时候,不妨做这样几件事:

1.检索关于本书的信息

2.在通读的基础上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

3.给自己确定一个阅读的任务(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点),深入地阅读

4.与同伴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与疑惑

5.不理解的地方寻求专家(老师、学者)的指导和帮助

6.形成自己的阅读产品:笔记、心得、剧本等

7.找机会推销、展示、分享、修改完善自己的产品

(本文编辑:杨子欣)

作者:凌宗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