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俞晓群:大刘与小刘

作者:俞晓群   2020年02月26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在历史上,刘向、刘歆二人名声巨大,或称之为二刘,或称之为大刘、小刘。那么刘向、刘歆何以得到如此赞誉呢?当然缘于他们的学识与文章才华。

《十三经注疏》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前些年读《十三经注疏》,文下注释密密麻麻,其中多有谈及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的地方,引者或称之为二刘,或称之为大刘、小刘云云。其实在历史上,刘向、刘歆二人名声巨大,班固《汉书》说,孔子之后,一直到汉代,不再有圣人出现;能够承继圣意的人,大概只有孟轲、荀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杨雄六位。王充《论衡》说,刘向、刘歆、桓谭和扬雄的先后出现,正如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并出一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那么刘向、刘歆何以得到如此赞誉呢?当然缘于他们的学识与文章才华。班固说:“父子俱好古,博见强志,过绝于人。”王充说,董仲舒文章最善,刘歆文章尤美,“美善不空,才高知深之验也”;且称刘歆“汉朝智囊,笔墨渊海”。章太炎说,两汉时期,各家文章雄浑雅健,但多有“盈词”可改;唯有刘歆文章《移让太常博士书》,“乃一字无虚设”,并称刘歆是“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

追根溯源,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宗亲,他的五世祖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在我们的印象中,刘邦家世本无诗书底色,如唐代章碣《焚书坑》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但刘邦不读书,并非刘家子弟都不读书,刘交就是一位喜好读书的人。早年刘交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一同,跟随荀子的门人浮丘伯学习《诗经》。直到秦始皇焚书,他们才被迫散去。后来刘邦得江山,封刘交为楚元王,刘交又将三位同学召集过来,还让申公与他的儿子刘郢客,去长安跟随浮丘伯继续学习《诗经》。汉文帝时,申公因为精研《诗经》有成,拜为博士,后有《鲁诗》传世;刘交也有《元王诗》名世。另外,除刘郢客继承王位之外,刘交还有五个儿子得以封侯,其中休侯刘富一枝,有子刘辟彊,孙刘德,曾孙刘向,玄孙刘歆。

单说刘富一枝,刘辟彊承继祖父刘交遗风,喜欢读《诗经》、写文章,“清静少欲,常以书自娱,不肯仕。”其子刘德也喜欢读书,最爱《老子》,崇尚“知足”二字。提示一下,这位刘德与河间献王刘德重名,后者是汉景帝之子。再说回来,当时权臣霍光横行一时,霍曾提出把女儿嫁给刘德,刘德没同意,意在“畏盛满也”。由此想到刘德的孙子刘歆,他却把女儿刘愔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最终导致家破人亡,落下千古骂名。可见刘歆没把祖宗的训诫学好。

刘德的儿子刘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汉书》)但刘向处事不能像父亲那样超脱,早年他见到家中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一书,那是父亲参与平定淮南王刘安时,清理刘安藏书,将其带回家中。书中有记炼金与长生之法,刘向把书献给汉宣帝,没想到方法不灵,刘向险些被处死刑,君王念及他的才华,才放过他,让他去研习《榖梁传》。此事也成为刘向人生污点,后世有人以此为例,批评刘向博而不精,只算是一个通人;即使作为贤人,也远不如汉代谷永。

其实刘向的品质,远非一件事情可以定论。追寻刘向一生历史,单说他二十年居身天禄阁,苦心校阅书刊,撰著《别录》传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汉宫殿疏》中传说,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专精覃思。夜间一位身穿黄衣服的老人,拄着青藜杖走进来,看见刘向坐在暗处背诵典籍,老人便吹燃手杖的顶端,借着光亮,向他传授五行洪范。刘向见内容太多,害怕忘记,还撕下衣服,解下腰带,用来记录。(《三辅黄图》)故而刘向后人以“黎阁刘氏”自称。刘向留下著作《别录》《洪范五行传论》《五经通义》《五经杂义》《刘向谶》《刘向老子说》《五纪论》《新序》《说苑》《列女传》《世说》等;他还整理校订著作《楚辞》《世本》《战国策》《晏子》《管子》《列子》等。刘向文章之美,我们至今还可以在《唐雎不辱使命》《螳螂捕蝉》等名篇中欣赏到。

刘向又是一位忠诚正直的人。《汉书》中记有他的十篇奏疏文章,有对王氏外戚专权的告诫,有对日食现象的解说,还有对奢靡现象的痛斥,对皇家修筑陵墓的劝阻云云。他的文章不但言辞充满刚正之气,文采也千古流传。再者,刘向见到儿子刘歆少年得志,未知世态炎凉,曾写《戒子歆书》,以董仲舒“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与“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为例,向刘歆讲述福祸相倚的道理。前者说明“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后者说明“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刘向校书期间,他的第三子刘歆曾受诏来到天禄阁,与父亲一同工作。刘向去世后,刘歆接续父亲的事业,将其发扬光大。刘歆的成就很多,他以刘向《别录》为基础,编撰《七略》,将众书分为六大类,既剖判百家,又创建部次条别之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父子合璧,成为中国目录学、校勘学等开端。再者刘歆整理秘籍时,读到古文经书《逸礼》《古文尚书》《左传》等,提出将古文经书列入官学,由此引发今古文经学之争。最终刘歆惧祸,离开京城,去五原(今包头西北)做官,后来赋闲在家多年。刘歆一生留下许多成就,有著作《春秋左氏传章句》《春秋左氏传条例》《尔雅注》《三统历谱》;据传刘歆还曾撰写《续史记》《汉书》等。刘歆诗文有《遂初赋》《移让太常博士书》《上〈山海经〉表》《甘泉宫赋》《灯赋》等传世。

说是子承父业,其实刘向父子还有许多不同。首先是在学术上,刘向与刘歆分歧很多,我在研读《汉书》时发现,刘向每提出一个观点,刘歆经常会站出来反驳,班固将这些争吵的内容如实记载,少加评判,也是正史中的一段奇观,却为后世攻击二刘留下口实。如宋代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批评二刘背离圣人的本意,还自相矛盾(至其不通也,父子之言自相戾)。还有说,刘歆四处反驳父亲的观点,也是一种不孝的行为。(《容斋随笔》)其次在人品上,晋代傅玄说:“向才学俗而志忠,歆才学通而行邪。”原因是刘向始终忠于汉室,刘歆却做了汉贼王莽的国师。历史上王莽被视为乱臣贼子,刘歆也成为负面人物。后人说他编造古文经书,为王莽篡汉寻找根据。如康有为诗云:“歆造伪经,密致而工,写以古文体隆隆。托之河间及鲁共,兼力造《汉书》,一手掩群矇。”后来钱穆文章《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列出二十八条质疑及逐年史考,反证刘歆造伪之说不通。

刘歆又是一位能够推往知来的人,他很早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为什么?当时没人知道。十几年后,纬书《河图赤伏符》显世,其中有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王。”预言将有一位叫刘秀的人出来恢复汉室,想来刘歆早已预见到此事。后来汉室复兴,光武帝果然叫刘秀,却不是那位改名的刘秀。

由此又想到两件事情:一是王莽之子王临谋反,刘歆的两个儿子受到株连被杀。而王临的老婆,正是刘歆的女儿刘愔。她受父亲影响,也会看天象。事发之前,刘愔告诉王临,据天象显示,宫中会有丧事发生,因此事情败露后,刘愔也被王莽赐死。再一是后来刘歆与人勾结谋反,开始确定在六月动手;刘歆夜观天象,认为时间不对,还要等一等。结果夜长梦多,到了七月事情败露,刘歆自杀身亡。最终还是人算不如天算。

(本文编辑:水英;编助:程丹)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