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35位书业意见领袖如何看产业重做背景下的书店未来?

作者: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2020年01月0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在过去的2019年,书店业持续回暖与复苏,大型书店转型升级,核心地位稳固;小微书店渐有崛起之势。辞旧迎新,2020年,实体书店将会有什么挑战和利好条件,又会迎来哪些新趋势?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特别邀请到多位书业意见领袖,共同探讨“如何看书店的未来,书店业的2019和2020”。本文为节选,原文收录在《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全文将在1月8日2020年中国书店大会上发布。

图片来源:“新时代杯”2018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活动(黄山新华书店滨江路店)

陈鹏

(PageOne 书店总经理)

我觉得新零售大环境下,一方面书店要积极面对和拥抱这个变化,多学习借鉴其他零售行业的一些好经验,比如尝试线上线下渠道的结合、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渠道、一些流量APP上的渠道等。总之,要积极思考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改变传统书店的“自助餐”模式,要做成“精品法餐”,给顾客精选出有益有趣的内容,推荐给他们。另一方面,发挥好书店空间的体验功能, 多办有影响力、体验度好的各类图书分享、手作课、沙龙、音乐现场等有益的活动。

陈珊

(当当书店副总经理)

整个行业从产业链角度考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创新模式,将传统阅读与电子化、零售化更好结合起来。

单店和单品牌可考虑做模式升级,重新认知书店经营的本质,找准定位,与其他书店品牌差异化经营仍是大方向。

陈晓明

(几何书店品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

不管是新零售,还是产业重做,其实都反映了同一个现象:传统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必须革新。

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仅是书店行业,各个行业都在努力向前。书店行业由于本身的特殊性,难度会比较大,但是,只要社会对书籍的需求不消失,人们对文化阅读的追求不灭失,那么书店这种载体这种形式一定会存在,书店从业人员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的需求。

陈逸凌

(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

未来即是过往。商业的本质是供求关系,单一方面的繁荣是很难持久的。书业的供求关系不是简单的图书供应和购买的关系,购买不是需求,或者说不是本质上的需求,阅读才是真正的需求。阅读需求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积累的,展望未来不如回顾过往,当下在阅读需求发展中,书店的未来渐渐会回归本质,成为真正阅读需求的供给方。

但捷

(言几又创始人、董事长) 

书店的未来必将走向更精准的细分市场以及更多元地综合服务。

龚县流

(深圳友谊书城总经理)

毋庸置疑,新零售和产业重做会给“实体书店”带来重大冲击,未来消费者进书店就有扫一扫、比一比的习惯。所以,我认为实体书店的未来不是自我流量体,而是借助甲方等流量来共同营造消费者文化空间。书店的未来也不仅是纸质书阅读的平台,还应该有效整合或创造关联性的文化属性品类,提供增值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书店的未来必须重视“转化率”,否则, 只是一个大型秀场,如何让消费者走进书店并且能为你店内的商品买单是第一要务。如果是图书, 希望能做到线上线下同价;如果是其他,可能就是诚品或者茑屋的模式。

何志勇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零售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单一卖场进化到复合运营空间,再到现在的生活文化空间。随着泛零售业态的蓬勃发展,实体书店面临着综合型零售商的跨界竞争,书店业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快转型的步伐:一是加快产业重构的步伐。转变整个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推动实体书店行业大分工,将实体书店从繁重的后台业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用户经营和阅读服务上,解放实体书店的生产力,提升行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以此来应对零售业的跨界竞争;二是加快场景化运营的步伐。实体书店要通过对“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的重构,打造阅读服务、文化消费等文化生活场景, 深度展现实体书店的人文气质,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文化生活空间,成为大众阅读学习和交流思想的地方、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学生课外教育实践的基地等等,成为人们乐享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园,在零售业大变革中争得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

胡同

(布衣书局创始人)

总体来说,我对实体店持悲观的态度,尤其是以图书销售为重点的实体书店。我认为,不能复合经营,没有一个或者多个辅助项目支撑的实体书店在目前的条件下已经非常难以生存。虽然现在各地纷纷出台对于实体书店的帮扶和支持政策,但是毕竟这只是“救急不救穷”,最终书店想健康地生存和发展,还是要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复合的文化空间需要书店逐渐摆脱原来的靠货拉人的情况,更多在商品零售和商业服务领域深挖,才有可能。

胡涛

(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市场部主任、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今年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店,感觉书店的未来应该是“空间运营+社交赋能”。

蒋鸣涛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虽然对大家“新零售”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我认为,重点都在通过“消费者数据化,精准画像”“精准快捷的全方位体验”“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多元化” 和“数据驱动”等几方面, 赋能传统书店,与我们“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近两年,广东新华在发展电商、信息化提升、硬件智能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的“文化消费大数据”项目, 搭建一个以文化产品为核心,线上电商线下门店为经营基本点,以场景化营销、多渠道推广、完整视觉体系为手段的门店全域营销体系(O2O+P2C), 力促书店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金浩

(钟书阁书店创始人)

新零售对实体书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的战略变革是探索性的、创新性的, 实体书店应当利用新技术、提供创新服务,向相关及非相关市场扩张,既适应外界的变化又让外界来适应书店的变化。

( 一) 向文化体验中心转变

新零售最主要的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比较电子书店和实体书店,电子商务的劣势在于缺乏场所所带来的读书氛围。基于此,实体书店可抓住细分市场,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变革,将买书的场所转变为文化体验中心,突破传统书店规格化、固定化模式的局限,精致地规划阅读空间,为用户提供一个多维度、广视野的文化体验平台,突出实体书店的优势,实现完美转型。

( 二) 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

新零售要求运用互联网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对传统零售方式加以改良和创新,实体书店需要借助网络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在目前无边界零售的大前提下,利用新技术将线上线下融合, 随时追踪产品来源,把控图书质量;监测消费者数据,实施精准营销;提供数字化阅读,满足消费者需求;实行线上线下同价,增强顾客体验,从而增强实体书店的竞争力。

( 三) 多元化产品

随着市场的变化,单一书店业态逐渐消失,为拓展生存空间,实体书店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自营、联营、招商等方式实现书与非书的混合经营,同时销售图书和文化创意产品,在此种模式下,实体书店的盈利点可能出现“书”向“非书”的转变,但是图书在增强文化氛围和消费者认同感、归属感上会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行跨界经营模式,在书店消费场景中还引进一些高毛利品类,比如电影院、娱乐体验设施等,一方面将这些跨界的销售利润来补贴图书经营,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些品类吸引用户停留,从而聚集人气和推广图书文化。

新零售强调消费场景的构造,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实体书店要同时为买书和不买书的顾客提供消费场景。未来在书店的消费可能是“非书”的消费,书店成为一个有格调的场所,多元化的服务体验成为顾客到书店的主要目的。

不论实体书店的模式如何创新,图书的主体和品质不能被改变,其创新、复合型经营必须保证以空间文化性的打造为前提。

此外,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是一项战略性任务,不是静态的次性的工作,而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经营者在制定具体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应该谨慎分析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威胁,规避劣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求实现实体书店的创新性发展。

纪晓东

(武汉时见鹿创始人、总经理) 

电商产业兴起、经营成本增加、顾客需求升级,对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但也诞生产业迭代升级的契机。书店,既是文艺风尚倡导者、文化知识传播者,也是新零售产业试验田。

据此,打通线上线下平台边界,优势互补,流量互导,从而将简单商品组成向产业创新融合转型升级。另外在人货场零售要素重组逻辑下,书店也将从“最美书店”“美学产品”等噱头营销中回归经营本质,着力进行品牌、互动、体验经营。

龙固新

(湖南德思勤投资公司董事长)

新零售时代来临,共享经济、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概念席卷了所有行业,深深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实体书店像是迎来了一股新的变革春风,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共享书店、无人书店、智能售书机器人等层出不穷,新概念、新科技令人目不暇接;大家最常提到的“最美书店”“多元业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场关于书店新零售的转型浪潮似乎正在到来。

龙挺

(弘道书店创始人)

不管是传统零售还是新零售,人货场的基本逻辑是不变的。但是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在不断变化,货物流通渠道和模式不停变更,产品迭代速度不断变化,商战从线下打到线上,从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感受到市场变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书店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 很难突破,但是图书和阅读自带的特殊文化属性和其他服务业的商业兼容性很强,书店的多元化发展和产业融合会是我们目前重点思考的方向,弘道对实体书店未来的展望是成为以书为媒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林克忻

(建投书局总经理)

新零售和产业重做背景下的书店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也为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引入了更多的方向和渠道。另一方面,经过几年快速扩张,书店业务在文化产品的供给上出现一定同质化,但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便捷且多样,文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书店企业依然需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度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精准聚集客群,形成个性化品牌,做好垂直领域的深度挖掘, 实现高质量发展。

罗玫玲

(台湾资深书店人)

在纸本书与实体书店的眼球逃散时代,谁能做好线上线下整合,或做好实体书店的深度文化体验与互动,将是未来书店的发展关键。此外,实体书店是否朝多面向与多业种延伸,并寻找最适生存的经济规模以建立获利模式,是未来书店需持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刘苏里

(万圣书园创办人)

2006 年,我对实体书店的未来有过预测,认为2018年左右,它们将迎来“黄金时代”。整整一年过去了。眼下,新书店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奢。但我不敢说,它们是当年说的“黄金时代”的产物。

“黄金时代”是有预设的:电子出版成型、书装发生“革命性“变化、定价超过(2006年)5-10倍、书籍功能多元等等。事实上,预设的条件一样没实现。原因首先在第一点,即我概念中的电子出版,连个清晰的影子都没显现。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工具中,有个别产品有点影子, 比如维基百科,但离“电子出版”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不担心实体书店未来的命运,担心的是纸质图书未来的命运——不是自然锐减乃至消亡,而是人为意义上,纸质图书的出版面临重大挫折。

从去年年中,虽然滞后了一年半,但效应已经展开了它的进程,延续多久,不得而知。

毛泉

(中信书店总经理)

书店未来需要增加竞争力,可能需要着眼于内容和体验的重组收费状态。纸质书的收入占比(份额)会降低,体验围绕内容生产制造,会员经营等收入成为重要版块。自身是否盈利会成为众多书店追求的目标而不是依赖各类补贴生存。

三石

(实体书店转型专家)

从实体店的角度,新零售是从“场、货、人”向“人、货、场”的转变,我们实体书店一定要懂清楚概念,因为很多传统书店一说到新零售,就以为是无人售书,这是完全错误的。新零售的“人、货、场”这不仅仅是思维的逻辑改变,而且是营销方式的转变,更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新零售以读者为中心,将“书店卖什么”转变为“读者要什么”的思路进行供应链重塑。书店首先需要依托大数据,对读者进行精准分析及需求描绘,书店必须完全实现新零售“人货场”的重构,这其实就决定了书店的未来模式。

申显扬

(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 2011 年以来,中国的书店经营者种种尝试,我们也看到了图书零售行业在这种压力之下所迸发出的创造力。书店的未来在于书店融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书店要有未来需要关注如何获得更稳定的客流以及增加消费者的黏性,如何改善书店的经营空间品质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及驻留,如何增加书店的经营项目来丰富书店的经营内容,融合各种阅读体验,通过提升书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从产品、空间、活动、客户等多维度去寻找书店的盈利点。

唐代伟

(西安汇嘉汉唐书城董事长)

当前大家所提到的新零售是从商业视角来诠释书店的商业逻辑,不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书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体书店未来想要更好地发展自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做。

首先,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打通内部信息,实现出版社和书店、书店和书店以及图书行业内部的深度合作,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工具创新模式,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书店+。

其次,对外部要采取深度融合,尤其是跨界融合、产业资本融合等多种融合模式,形成一个以书为核心的产业融合。书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重属性,决定它将会采取这种融合迎来新的发展,这种融合是行业的未来。要克服“灯下黑”,以书店做书店是没有未来的。

王芳

(前檐书店总顾问) 

新技术与新模式、新人群与新需求、新竞争与新生态,使得出版形态更加宽泛、知识内容载体及传播方式日趋多元,书店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做活一家书店,门槛越来越高,需要包括定位、选品、空间、策展、运营、营销等系统化的专业能力。 在可见的未来,兼具零售服务、知识传播、文化创意的书店业,会有多样的业态呈现与发展路径。但无论怎样,做书店都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书店定位:近年来书店站在了“风口”。为啥要开一家书店?这家书店服务的核心客群是谁?这家书店应该有怎样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读者亦或者消费者到访的理由?这些关乎书店为什么而生,有怎样的目标使命、独特价值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和能力,需要首先厘清明确。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在前行道路上不迷失。

(2) 具备专业选书力:当下很多书店都在学习内装、设计、体验,重颜值、搞跨界、做复合业态,并为此冠以“新零售”标签。选书力,却往往被忽略。选书力,既包括选品,也包括选题策划、产品编辑、用户沟通、展陈呈现。电商以及多元线上线下贩卖,极大丰富着商品供应,用户选择成本上升,而时间成本高、机会成本大,又恰恰是书店主要用户人群的行为特点。当人们到访一家书店,除了享受体验其空间、氛围、场景,更多的获得感与惊喜,则是源于书店用心而专业的选书、观点输出以及创意表达。这是一个好书店应有的最基础价值。

(3) 用心运营用户资产:重视用户的服务运营、价值互动、场景触发、情感链接、数据挖掘,让实体书店超越流量与位置的局限,实现更好的发展。

(4) 成为所在城市或者社区精神的象征:如果实体书店的开业只是多了一个集成商铺, 如果书只成为装饰品,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很有限的。书店从主题到选书、陈设,要具有专业性、在地性、独特性,不再只是售卖的地方,而是展现独特观点的体验空间,成为所在城市或者社区精神的象征。书店应该就像一道门,让人很好地了解并融入这座城市或者社区。

王忠义

(浙江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

新时代有新气象,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全面重塑,传统出版发行单位在产品、渠道、门店以及服务、交流、互动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这为实体书店迎来一个难得的“窗口期”,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大势所趋。新时代的实体书店要有自己的“芯”,必须要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并融入其中,娴熟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更高效的供应体系、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更人文的业态布局引领用户群的多元知识需求,唯有植入互联网基因的实体书店方能打下新时代的发展基础。

王誉

(果麦文化副总裁)

书店已经在和新零售融合为一体,书店很难成为一个单独的零售方存在,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百分百独立大书城都在亏损。需要与大的环境融合,互补优劣势。新零售客流很大,粘性不高, 图书恰好流量不大粘性够高,品牌力又强,可以弥补新零售部分短板,这也是整个图书产业的一个必要转型,需要到生活中去,跟日常生活在一起,买书的场所就像便利店一样覆盖更广的区域,随处可见很重要。

吴宁

(樊登书店创始人)

2019年是中国书店业重塑重生的一年,各项行业利好政策争相发布。除了政策利好,资本入场之外,各方精英力量和资深品牌也陆续加入,给书店业的经营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思维模式,这对中国书店业长久的多元化发展无疑是个好兆头。同时,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与新兴的书店也都努力地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借助新的科技力量和传播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实力突出重围,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书店业欣欣向荣,未来可期。

肖启明

(三联书店总经理兼总编辑)

书店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每一处新理念新设计的实体书店,呈现的气象不是萧索,而是欣欣向荣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书店闲逛,愿意在书店拍照“打卡”、发朋友圈,愿意带孩子去玩。他们或许不买书,但看到人们闲逛、带娃拍照的行为发生在书店这个空间,你不由得欣喜。我相信人是需要熏陶的,书香社会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那些“被拍照” 的孩子,书店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明天的书店消费者。只要我们的书店能留住读者的脚步,能和读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我们的书店就有未来。

徐涛

(猫的天空之城创始人)

在新的变革中,所有的生意模式都值得重做一遍。图书产业也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接受每日变革的品牌才会活下来。新零售的目的还是让人更方便获取知识和商品,这里包含的无形的和有形的商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超市送货的速度从8小

时降低到4小时,到现在的一小时,我觉得未来很快会接近于半小时,为什么现在生鲜上门, 而不是图书上门?我个人觉得最终商业逻辑还是在看是高频刚需,还是低频随机消费。图书的低频、低毛利导致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算有幸,还是不幸?两者都有之吧。

书店的出路在哪里?书店有两个属性:传播知识、社交空间。也许未来在中国会出现超级连锁品牌,可能占中国图书销售量 30%。那么就拥有了和上游出版协同或者议价的能力,同时因为拥有了上亿人次的流量,又可以和线上巨头合作,通过流量再找到发力的板块。

而社交空间的属性,反而是现在很多商业地产在摸索的事,通过图书,通过设计空间,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某个商业项目,从而引爆话题,让大家前往打卡。那么打卡空间和之前的茶、咖啡空间的逻辑是一样的,我让你在我这里停留,抢占你的时间,让更多潜在的交易机会产生。而这些,随着国内专业的选书团队的产生,变得越来越容易,或者说,跨界开书店,开大书店, 比之前的门槛更低。

留给创业者开一家自己梦想的小书店的机会在变得更难,而作为从业者,又因为商业地产的介入,反而能找到合作机会,借力创业变得更可行。

随着中国的商铺租金和人员工资逐年走高(好像和经济大环境变差没什么关系),我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商业低谷期,在对商业高峰低谷没有敬畏之心,还处于不断索取阶段,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目前书店的未来堪忧。

但我还是认为中国的图书大有可为,因为纸质图书还是知识的最好承载方式,特别是家庭阅读、儿童阅读,这种属于亲子范畴的阅读场景被大家认知和重视,这块是线下书店所擅长的, 积极顺应时代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还是有机会的。

尹昌龙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 

在新零售和产业重做背景下,未来的书店将朝两个方向转型发展。一方面是不断深化“书店 +”概念,打破传统单一的图书销售格局,通过“书店+休闲”“书店+文化”“书店+生活” 等转型升级增加颜值、体验感与生活气息,进而满足文化消费与休闲生活等多元需求,为城市打造实现“积极休闲”与“能动生活”的重要文化空间。另一方面是持续推进“智能化”建设,创造舒适便利的文化消费体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涌现与广泛应用,书店所受到的科技牵引力量将更加强大,智能书城、5G书城等更多“智能化”产物将在未来陆续出现。

于殿利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书店的核心是书,服务的对象是对文化有渴求的读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向往也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个读者去书店, 不仅要买书,也要更方便、快捷,体验更好、更舒适的环境成为必需。

书店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担着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使命。书店的未来, 一定是“阅读体验式的”,它更注重基于大数据的选品,注重分众甚至是基于个人的专业的阅读服务,注重“书为媒”的互动和社交,注重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于慧丰

(河北省新华书店董事长)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5G的应用推广,将对书店经营模式和服务能力起到更加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借力新技术,未来书店必将以大数据为支撑, 在掌握读者个性需求、提升选品荐品水平、提高精准营销能力、优化门店场景体验方面描绘出更多精彩。在产业重做的大背景下,多元业态、科技创新、多阅读形态、生活服务、知识传播、商业聚合等等都将会给未来书店带来无限的可能。

张斌

(广州扶光书店总经理)

2018-2019,创业的风口停风,盲目追逐热点的浪潮已经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渗透,改变了零售业商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各个端口获取、支付、物流的各种方式;国内各行业在数据共享、趋势分析上做得更加精细,为行业发展产业重做提供更多支撑。在这些经济发展的特质下,书店行业面临着:新书店仍然在不断涌现,仍然不断有更多的实体书店投入转型和升级。事实上,作为书店的经营者,转型升级进入中后期,如何在上述背景下活下去,关注商业售卖本身,关注生存环境,关注自身运营能力,重构“人、货、场”,才是书店的未来。

张潇

(無料书铺创始人 )

首先,我个人看好这个时间节点下书店这个行业的发展机会。虽然有一些做了20多年书店的老店主会认为由于行业变革,这是一个书店行业的低谷时期,但我反倒认为这是新的行业形态迭代生成的黎明。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所有的商业离不开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出发技术大变革重构社会结构,历史上自古就有的行业在任何时代都仍旧会存在,只是需要寻找到以应时需的形态。

新零售的核心在于两个:一是在交易上重塑买卖的场景,无论是体验感、价格体系、空间设计皆是如此;二是在运营上追求仓储前置,无论是地网同价、分散铺货、就近布点等等都是如此。而书店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弱买卖关系VS强交互感”等等,而书籍的外部延展性让多种类型产品的混合陈设成为可能,小量展陈的模式也让铺货展销的模式得以运行。这些都是书店能够成为未来商业业态不可或缺的一环的基本要素。

张帆

(单向空间首席运营官)

未来书店的几个可能性:

一是在零售业态的基础上,增加空间转化的可能性。从图书、餐饮等零售业态,向更深入的阅读服务、文化服务方向开发新的空间变现可能性。目前大部分新型书店已经脱离传统书店的模型,无论从空间设计、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条件等方面来讲,都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怎样把空间转化做成功是一个方向。

二是从完全依靠自然人流往吸纳核心付费用户转变。实体书店吸引的客群质量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优质的,如果围绕书店,运营社群是一个方向。

三是文化教育空间。目前国内很多书店已经开展收费类的课程,阅读写作、英语培训等, 以此来填补零售不足的状况。

张瑞峰

(南京先锋书店品牌运营经理) 

书店必须继续进行自我变革。基于公共空间和知识生产的本质,书店天然是充满活力的场所,不应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保持迟钝,而应当利用新的发展资源继续强化自身优势。只有巩固好自身的特色,才能在未来持续立足。未来的书店应当更加追求差异特色,强化人文元素和空间体验服务,并发挥更深刻的社会角色作用,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进化。

朱晓冬

(沈阳玖伍文化城董事长总经理)

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实体书店一定是以消费者为核心,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通过实体平台化、销售网络化、管理人性化等方法实现品牌与利润收益最大化的书店。未来的实体书店依靠技术、数据和场景支撑,技术应用是实现书店智能化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书店运营和决策的依据,场景布置是吸客留客的需要。未来的实体书店应是为消费者提供文化服务的场所,是集看、听、学、做、玩、吃于一体的体验式文化消费中心。销售渠道应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相结合实现无缝链接,最大程度方便并满足消费者一切文化相关需求。我相信,未来书店的形式可以很多样,但服务消费者的初心不会改变。

(本文为节选,原文收录在《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全文将在1月8日2020中国书店大会上发布;本文编辑:胡一格、凌寒)

作者: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