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如何从全球视野书写中华文化?《文明的力量》作者武斌分享经验

作者:普蓝   2019年11月0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中华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不乏相关的研究,国内出版的普及或深度读物也如恒河沙数、层出不穷。但绝大多数的著作都是从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容进行介绍的。如何跳出传统思维的囹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文明的力量》一书作者武斌与百道网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文明的力量》一书作者武斌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可以说是它们孕育了如今繁荣、进步、富于生命力的文化整体状貌。而在这其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未断流,一直延续至今。那么,是什么让中华文明得以数千年持续不断地发展传播、发扬光大、道统不绝,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树一帜?

这还要从中华文化说起。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一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 5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理性和生存智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为集中展示在海外陆续传播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文明的力量》。作品以时间为线,以文化互鉴为轴,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诸多领域梳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深度挖掘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更以文化传播细节来讲述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在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当下,中华民族更应该向过去致敬、向历史回眸,正本清源,厘清从古至今中华文明从发源、发展到传播至海外,进而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格局的脉络,真正深入地体会中华文明的伟大魅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坚定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文明的力量》一书作者武斌是沈阳故宫博物馆原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他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西方哲学多年,相继出版了《中国文化史概说》《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丝绸之路全史》等著作,其中《丝绸之路全史》入选“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

《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武斌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中华文明的微型百科全书

中华文明的巨大力量不仅表现在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历史上曾经创造出的丰富、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也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如何厘清这数千年来由前辈祖先创造流传下来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从纷繁芜杂的浩瀚史海中钩沉线索,对武斌而言,显然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采访时,他透露了自己最终从众多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中找到灵感,从“物种与物产”“技术发明”“典籍与教育”“思想与艺术”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从物质文明开始讲起。所谓物质文明,包括中国原生的物种,无论是黄河流域最早栽培的粟,还是在湖南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稻谷,这些物种都并非是自然生长的作物,而是经过人工培育而成,其中饱含复杂的农耕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

而物产方面,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被称为“三大贸易”的丝绸、瓷器、茶叶,它们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从驼铃古道丝绸路的丝绸,到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茶叶,再到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瓷器,武斌介绍了中华文明在长期大量向国外输出的过程中,是如何从生活习惯到审美文化,影响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

在技术方面,作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巅峰造物的“四大发明”可谓响彻史书。“书写的革命”——造纸术用一张纸便铺开了人类文明史,“文明之母”——印刷术点亮了欧洲启蒙之光,“历史推手”——火药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领航世界”——指南针领航了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可以说,“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发展进程与格局。连英国哲学家培根、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高度评价。

紧随物质文明之后,武斌在思想、艺术、典章制度方面,也发掘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如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孔子儒家学说就曾受到启蒙思想家的高度重视。学者赖克韦恩曾这样说,“孔夫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他的教导是整个启蒙运动朴实无华的福音,把东方时尚带到西方。”

武斌在书中介绍说:“中华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权威,不是来自“上帝”的启示,而是来自一个人自身的“良知”与“良能”的启示。正是这样的发现,使启蒙思想家们从传入欧洲的中国文化中,似乎看到了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理性之光,找到了摧毁基督教神学权威的思想武器。”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也通过启蒙运动而在这一时刻间接地参与了世界文化历史的进程。”

从物质、技术,再到思想、艺术,他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先进性和发达性。以时间为线,以文化互鉴为轴,加以120幅图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图文并茂,知识性与可读性共存,我们当然有理由称这本著作为中华文明的微型百科全书

别具一格的全球视野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不乏相关的研究,国内出版的普及或深度读物也如恒河沙数、层出不穷。因此,想要按部就班地描述中华传统文化是容易的,可如何在已然形成稳固气候的研究课题中找到更为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富于创造性的崭新视角,却意味着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正如武斌所说:“最近这些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著作出版,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益的。不过,绝大多数的著作都是从传统文化本身的内容进行介绍的。”

武斌跳出了传统思维的囹圄,巧妙地侧身外部,选取了一个外在角度,即通过聚焦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影响,以及在其他民族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来切入,帮助读者从以往的模式中走出,迈向更多元、更广阔的场域,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方面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具有世界的眼光,从外面来认识。”武斌如是说。

锐意进取力求突破并非易事,全新的视角意味着要打破固有的研究成果,因此可资借鉴的现成材料会十分稀缺。一方面,武斌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始终抱持一种自觉的全球史观,即把中国文化的发展置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进行比较和认识;另一方面,当出国考察和游历时,他也特别注意寻找中华文明在海外传播和影响的痕迹。

但在保有一定深度和专业性的同时,武斌并未让《文明的力量》成为一本过于学术性、仅供学者研究的著作,与普通读者隔绝开来,而是力求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将这本书定位为一本传统文化的通识读物。在接受百道网采访时,他这样表达自己对读者的希冀:“希望能给那些对传统文化有了解、有兴趣的读者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文化自信深耕于中华文明底色之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我们将历史的眼光返回当下,放眼当今国际的发展趋势,我们更能看出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那么,通过一本书怎样树立并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呢?

武斌谈道:“文化自信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对本民族文化历史有了解,对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有认识和体会,才能建立起对民族文化自信。”因此,盘点中华文明的根系、了解中华文明的底色,才能让我们对这一伟大文明产生敬仰与敬畏,从而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自文化曙光时代的草创开始,直至近代以前,整体领先世界文明的中华文明向来以其丰富多彩、博大厚重的内涵影响友邦以其灿烂辉煌的底蕴辐射四邻、泽被远方,持续传播海外,在世界大舞台上独领风骚,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即使在近代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发生了历史性嬗变,中华文明仍能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绵延发展、传承不绝,长久不衰,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必定饱含深厚的民族智慧和强大创造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数代先辈前赴后继献身中华文明伟大事业的建设之中。如今,正是中华文明赐予我们成长的智慧,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武斌说,正是“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开放性思维”,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与源泉。我们只有在发源处找到自信与荣光,才能将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于世界,从而不断提高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本文编辑:水英、杨子欣;编助:牛倩云)

作者:普蓝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